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爸爸爸》描写大量的动植物崇拜、求子、巫术、拜祭祖先等巫楚习俗,塑造了一系列巫性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形成神秘、古朴和原生态的审美风格,揭示对封闭、落后而愚昧的传统文化持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的活跃往往潜含着科学的不昌。正因为如此,特别需要我们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中国过于丰富的神秘文化现象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并为如何看待、对待现在依然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3.
王淑春 《现代语文》2006,(8):16-17,23
李泽厚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一种实用理性,这种实用理性“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狂热的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地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4.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三次转向:其一是固守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坚持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文章把这种文化态度称为固守传统的零度转向;二是背弃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文化,这是背弃传统文化的180度转向;第三种文化态度是一种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的开放的文化态度,既珍视传统文化,又要走出华夏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走出体用二元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开放型、学习型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8,(3):16-20
谢霜天长篇小说《梅村心曲》刻画了台湾客家人吴氏家族中诸多女性形象,其中婆婆和继母、素梅、娇莲分别代表吴氏家族的人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一是对传统文化的顺从坚守;二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坚守和对传统糟粕文化的批判及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三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背叛。这三种态度也体现了谢霜天关于如何重建民族理想人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如张贴名人名言、出板报等教室内部环境的布置;制度文化,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精神文化,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一、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一谈到班级文化,一些人马上会想,不就是往班级墙上粘贴花花绿绿的图画,让班级好看点吗?再弄个光荣榜、评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典书,也是一部文化书,它对"理"、"欲"的解释联系着中国古代对于人的各种思考和把握,天人合一、宗法人伦、理欲之辩等传统人学观念都渗透其中.其尊理贬欲的主导价值取向反映出中国传统人学观念对人的身内自然和身外自然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有不同的态度 ,这是源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陈独秀要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学艺术 ,甚至主张废汉字 ;孙中山则主张继承、改造传统文化 ,总体上对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艺术持肯定的态度 ,并且十分尊孔 ,反对废汉字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迄今仍是刘少奇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对刘少奇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中传统文化作用、他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保护和弘扬等方面,在宽泛的“传统文化”概念内进行了探讨,揭示刘少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原则处理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可贵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群体对待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传播过程中,人们对科学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持有态度的强烈与否会直接影响着科学传播的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群体形成的对科学的态度是如何影响社会精神文化的诸方面的?社会道德意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伦理内核。研究科学传播中不同群体对科学的态度与其社会道德意识的关系,对探索科学进步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一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择了1100名农民工为样本,调查了该群体对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神秘数字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五”这一神秘数字产生于四方意识之中,作为中央,是一种至上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具有其神圣性;而五月初五,却被认为是死亡之日。作为空间方位意识的神秘之五与重五的恶日之五既相互矛盾,又统一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2.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现了其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内容的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禁忌的成因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族的传统禁忌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二者相依共存。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基层团组织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团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可以在团组织生活中贯彻传统文化精髓,在校园活动中凸显传统文化元素;并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传承传统文化,以社团为基础形成文化传承聚落;还可利用节庆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珞巴族所处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珞巴人服饰喜黑、尚红,同时以丰富的色彩作为镶边点缀与装饰,体现其自然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在服饰材料的选用上,喜用野生植物纤维与兽皮材料是其重要特征。佩饰设计源于灵物崇拜,服饰款式造型粗犷而神秘。服饰线条优美而含蓄。珞巴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尽在其服饰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7.
现实题材反腐影视剧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后,其主流叙事模式表现为清官反腐。最终说明的是惩治腐败要靠公正廉洁的党和国家干部。这些党和国家的干部具有我国古代传统清官公正廉洁的典型品格.因而该类影视剧蕴含着浓厚的清官文化精神。这种有着古老传统的清官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是我国现行政治法律生活的真实演绎,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内圣情结”的合理演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清官梦”的集体无意识延伸。  相似文献   

18.
老腔这种民间大众文化形式,在其鲜明的群体性与质朴性、传统性与娱乐性、程式化与同一性特性中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在大众欣赏老腔,进行文化精神享受时,形成社会群体的世界观、信仰和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成为群体认同的渭南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9.
蒙古人入侵并灭亡南宋,对江南地区的儒士群体产生了很大冲击,在生存环境恶劣、科举制度废弃等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元政府拉拢儒士、稳定江南统治的影响,儒士群体出任学官,逐步形成学官群体,对元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的历代“黔中文化”,辐射五省市,具有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文化高地”和“旅游高地”的潜质。“黔中文化”大概念具体包括了“中国溪洞文化”、“百溪千洞”、“蛮部文化”等多种旅游文化形态.可以进行国家级的开发,并以彭水县的旅游发展为基础,打造“中国溪洞文化艺术节”、“古黔中神秘溪洞文化之旅”两个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