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前思,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是急于依据题设条件进行常规的解题,而是在正式解题之前对问题的特征和实质进行充分的思考.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前思习惯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解题训练中,解题后的反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一个共识,大家对解题后反思的诸多问题,例如:反思什么?目的和目标何在?怎样进行反思?如何提高反思的效率和效益?等等问题,教师们都积极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但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还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同时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解题后的反思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有效促进着解题教学质量的提高.近读文[1],觉得其中有些提法值得商榷,遂用"注记"为题,凑就下文,敬请大家批评指正.1 关于"不到位"文[1]用副标题注明无思、偏思和浅思是解题过程中不到位的三种现象,而文中具体讨论的是解题后  相似文献   

3.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它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再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数学解题后的反思一直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造学习,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但是在平常的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无思、浅思和偏思等现象.1 无思  相似文献   

4.
导数常做为高考压轴题,大多数学生由于理解不透彻、感觉比较难,从而放弃不做.俗话说:“学之道在与思、思之果在于悟”.通过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的总结反思、归纳,不仅对解题方法有了较全面的认知,还可以在理解常规解题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探究,从而诱发新的思考并提炼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正面难于突破的某些数学问题,只要跃过思维定势,不失时机地从问题的反面进行逆思考,往往会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这种通过反面求解抵达正面,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为逆思法.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逆思法进行全方位的审现,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逆思法解题,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逆用定义思考例1 已知x-y=k,2x~2-2x+k=0,2y~2-2y+k=0.求k的值. 思考:如用消元法解题,显然过程繁冗,考虑到条件的特点,用一元二次力程根的定义的可逆性思考,反会得心应手,寻到简洁的解题途径. 解:因2x~2-2x+k=0和2y~2-2y+k=0,由一元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是以某种符号表征的,数学符号在解题过程中具有三个方面的"启思"作用:联想有关数学知识、寻找可能的解题方法、优化解答过程表征.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数学符号的"启思"功能,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符号的相关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多思·善思·反思湖北武汉新洲一中(431400)张弘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关键是怎样选择最佳思维法.我们则认为:在解题前多思、解题中善思、解题后反思,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最佳思维,解题前多思,就是事先设想...  相似文献   

8.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同学们要学会解题之后进行反思.它是数学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帮助同学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和技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解题之后要反思哪些方面呢?一、思疏漏之  相似文献   

9.
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解题匆匆,劳而无获”.只求解题数量,不注重解题效果,尤其忽视解题后的再思才往往事倍功半.其实,解完一道题,绝非大功告成,而应以该题所涉知识内容为基础,弄通题中内容的内涵、外延以及解题策略技巧,通过解题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固和扩大解题成果.下面例谈解题所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等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解题前期——审题,分清已知和求解,有时还要画出必要的图形;二、解题中期——解题,选择解法,写出过程,提出初步答案;三、解题后期——检验,鉴别答案是否正确和完整。本文主要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思维受阻情况,并提出一些具体克服办法。一、解题前期——审题要思之再思数学题目一定包括了已知条件和解决的问题两个组成部分,解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和求解,但审题也不是一件易事,必须思之再思,所存在的思维受阻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解题.因此,要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解题后的反思,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能帮助解题者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解法体系;还能触类旁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1思疏漏  相似文献   

12.
解题后的反思,是学生对解题所获结果的过程的一次再思考,是学生批评和改变自我的内省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之中,它要靠教师用话语去引导,通过活动去激发,这是初、高中新课改所提倡的解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数学解题后的反思应该“思”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实现的问题.1思错误的原因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压力,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如何帮助学生纠错却始终困惑着许多教师,许多教师不理解:我们反复强调解题的…  相似文献   

13.
<正>解题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思考探究、反思质疑的能力,要以解题教学为平台,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本文举例谈谈实施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几种策略.一、变式延伸变式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载体,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求异、思、变的空间,让学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多思、多动、巧思和善变学习方式.通过多年的探索,解题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解题的探究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体验和获取经验,充分感受到求知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进行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要注意创设问  相似文献   

15.
<正>与三角有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用公式进行相关变换,再结合三角函数定义、图象、性质等知识进行解决.在解题中,针对题中条件和结论的特征,转换思  相似文献   

16.
在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许多同学将得到题目的结果作为解题过程的结束,这种日复一日的“劳作”,题目虽然做了不少,但只能停留在知识型的层次上,不能形成真正的解题能力,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也不能适应以“能力立意”的高考. 我们认为,一定数量的习题应当做,但不能认为习题做得越多,知识掌握的就越多,能力就越强.解题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巩固过程,又是能力的提高过程,应当在解中思、思中悟.思什么?思疑问、思知识、悟什么?悟规律、悟能力、悟方法.那么解题后还应做些什么思考呢?  相似文献   

17.
贾广利 《考试周刊》2013,(73):59-59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整体思想法就是指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形式,并且把问题的各个部分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本文对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运用整体思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学生每天都埋在题目之中,做了许多题,但是遇到新的题目仍然不会做,做了很多无用功.笔者的教育实践表明,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精选典型的例题进行剖析,做好"解题过程的反思",整理一下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关键,同时检查解题过程是否严密.把解题过程中零散杂乱的、肤浅的经验和规律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并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顿悟的思维去思考,促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解题反思是根据元认知理论对数学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再思,是对解题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的一种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 解题就是利用已知的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一般可按四个程序进行:审--审明题意;思--思考解法;解--解法表述;查--检查验算.  相似文献   

20.
常言讲"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因此,解题时若能数形结合、由数思形、由形思数,双向联想,优势互补,可迅速得到创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以下结合几个数学问题的求解,阐述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数学图形求函数的最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