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律信仰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吹响了走向法治之路的号角,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是一国法治实现的标志之一,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并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群体的聚合,而是否具有法律精神内涵是判断社会中是否出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关键标准。因此,法律信仰的培育对于法律共同体的构建,对于依法治国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精神价值。本文从考察我国法律职业群体的法律信仰现状,以说明法律信仰的培育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治改革进程的发展,法律职业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法律职业及其共同体的参与和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实现法制现代化,已成为法律界的基本共识。法律共同体是在对于法律事业团体性的研究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群体成员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疆域的法律事业共同体、解释共同体以及协作共同体。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同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形式理性法是指具有高度预测性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以用于任何调整目的。官僚型的政治统治类型、主体权利不断扩大、三权分立及相互制约、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法学思维的更新是其形成的政治条件。中国法治需处理好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思潮关系,只有在公权力受到制约,人民权利得到保障,法律职业家团体成熟的背景下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人即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条件。实际上,"法治就是法律家之治",而法律职业道德是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保障。高校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法律人才的重任,但我国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尚待改革和创新。基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其教育模式的改革应包括: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体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法学教育的始终,探索新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加强法律诊所教育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职业化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提高个人的自身素养,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事实上,成熟法治国家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法律教育的职业化是成就法治事业的通途。换言之,法治社会对法律人的需求是:这一群体不仅应当具有共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构成,还应当具有充分的职业训练。没有职业训练的法学教育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难想象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雷雯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73-7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素质的职业法律人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因此法律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专业素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使职业教育贯穿法学教育的全过程,依据不同层次法律职业的不同要求,建立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法律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司法考试制度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所起的作用有限,在促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和中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方面目前难有建树。相当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难以从事法律职业,法律职业者内部也难以形成共同体。要使司法考试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尚须进行人事、财政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5):62-66
法律职业共同体应当呈现出一种"聚合"状态。但目前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中仍存在:共同体成员构成问题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缺乏认同感、共同体内部的流动呈现单向性、职业伦理的要求具有较大差异等"离散"问题。上述问题产生的缘由在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不同法律职业存在历史鸿沟;在现实制度层面,不同规范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统一;在实践运行层面,不同群体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未来,应通过强化教育,提升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感;夯实制度,统一和整合现行的相关规范;深化改革,勇于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等路径,增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聚合性。  相似文献   

9.
在成人法学教育中倡导法律职业伦理关怀,有利于提高法律人的道德伦理自决能力,保障现代法治的良性运行。法律职业伦理关怀不同于普通的伦理关怀,它基于法律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其应然内容。通过重构成人法学教育理念,改革成人法学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实现成人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伦理关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法律职业与其他职业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具有某种自治性,这被视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法学教育有助于法律人形成法律思维和职业伦理行为、有助于完善国家法律体制和发展国家政治文明,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比职业技能教育更为重要。大学法学高等教育必须制定全面教学方案、构建法学教育系统和机制,真正实现法律人法律技能理性和法律伦理涵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法律辅助人才是指在公、检、法机关或法律服务部门等从事专业法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法律辅助人才在法治进程中维护法律权威、降低司法成本和塑造民众的法律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法律辅助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培养途径和淘汰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应改革专业设置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现有的淘汰模式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学科,其作为法律人的思维借鉴和实践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履职。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上,政治学发挥着协调功能。加强法律人的政治学教育,构筑法律职业从微观向宏观发展的理论进路,有助于促进法律职业秩序的形成,为依法治国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法律辅助人才是指在公、检、法机关或法律服务部门等从事专业法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法律辅助人才在法治进程中维护法律权威、降低司法成本和塑造民众的法律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法律辅助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培养途径和淘汰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应改革专业设置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现有的淘汰模式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阻碍了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本文认为,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学教育理念是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法律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是法学教育得以发展的内驱动力,对法律职业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学教育分类型、分层次进行教育,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依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培养各类法律人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检律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苏联模式和"检律关系"身份的异质化,导致"检律关系"呈现出对抗乃至冲突的态势。应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视野下凝练共识、破除"防火墙",促进新型"检律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实然之间:有关司法职业共同体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职业共同体是司法制度中人的因素,是司法制度中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组成部分。社会分工产生了职业,司法职业对于从业者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和道德品质规范。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司法职业共同体所决定的,司法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律师职业、法官职业和检察官职业等共同构成了司法职业共同体,他们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司法职业共同体理论并分析中国司法职业共同体实践,对于司法制度改革以及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目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祖彤 《教育探索》2011,(10):43-44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相互脱节、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缺乏机制联动等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是使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相契合,使法学教育致力于法律职业目标的确立、致力于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建设和促进法律职业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它的发展不能离开与相关因素的良性互动,尤其是与律师职业良性互动更为重要.作为诊所法律教育中相关因素的诊所教师、诊所学生、法律诊所与作为律师职业中相关因素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之间紧密相连,其联结的客观基础在于职业共同体、相互需求和社会责任,构建其良性互动关系的机制在于合作、互助、共享、双赢.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法治实践要求执业者具备法律职业伦理,律师职业伦理的缺失凸显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脱节。具体再现为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关课程设计、法律职业的准入机制与法律职业伦理塑造相互脱节。因此,重塑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必须确立职业伦理教育在法律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构筑合理的教育方案和科学的教材体系,完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评估机制和法律职业准入机制,根植法治理念以孕育法律职业伦理的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