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云春 《现代语文》2006,(10):103-103
古人云:有为实,无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为实,隐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相似文献   

2.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则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在文学上虚虚实实运用得当会使文章增彩,  相似文献   

3.
演讲稿中事实为实,情理为虚.成功的演讲需要虚与实结合,本文就“以实为主”;“以虚驭实”;“以实证虚”三个方面浅析演讲稿写作中虚与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先生名美学论《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剖析了艺术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宗先生认为:“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创作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准确把握历史小说的本质特征,将其定位于小说艺术的范畴;第二,遵循实虚结合的创作原则,使历史小说作品既具历史本真又具艺术价值;第三,克服虚妄附会和艺术构思贫弱两种错误倾向,提高历史小说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6.
“虚”、“实”结合谈教学合肥市花园小学邓清之所谓“虚”,是指语文课的教学艺术。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自觉性的问题;而“实”是指语文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如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基本能力的问题。“虚”和...  相似文献   

7.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迄今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认为: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切合历史小说的个性特征;微观上的虚构成分,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体现出小说艺术的共性特征。宏观与微观的交融,形成了其实中有虚、寓虚于实的总体特性,成为中国历史小说虚实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以比喻来说明“道”的特点的,它波及到文艺创伤中“有”和“无”、“虚”和“实”的关系问题,虚实结合、重虚的方法,表现出中国古代文艺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美学特点,虚和实的具体含义,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主要的有:一,虚和实的关系即虚构和真实的关系;二,虚和实 纹学作品中虚字和实字的关系;三,虚和实的关系就是作品中的神形,情景、意境的对立,四虚即文艺作品,中未直接描写的部分,实即直接描写的部分,对文艺创伤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两种:一是实以引虚,二是虚中孕实,无论实以引虚或虚中孕实,均应虚实相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0.
虚与实是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产生联想、补充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文字。它们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虚”并非是虚无缥缈,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的“虚实相生”。我国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论诗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见意”的强调。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此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中,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的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11.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2.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之一。在雕塑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能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韵律,使观者产生审美上的愉悦。雕塑的“虚”与“实”通过雕塑的瞬间动态,发挥联想,具有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的特性。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实”的艺术表现出明晰与严谨,正是因为有“实”的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虚”的雕塑艺术创造,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和书画一样,要讲究虚和实的结合。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现实的部分,"虚"则是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段表现的部分。二者有机结合。会使诗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虚实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实写虚,二是以虚写实。  相似文献   

16.
一、班级管理留白艺术的内涵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所呈现出的艺术的虚,它是一种空灵,一种虚中求实,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如在绘画中,画家常用虚实相间的笔法营造“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的画境,大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的诗歌中运用广泛。虚与实的关系有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和侧面为实,正面为虚等五种。中学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诗人的心灵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18.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构造关系上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之中。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比如在绘画艺术中,就很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副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黄宾虹语)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  相似文献   

19.
【技法指津】虚写与实写是人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能引人生发联想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性文字。虚并非虚无飘渺,而要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将生活的场景原样照搬,而是艺术再造的实。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认为: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说写诗作文需要虚实结合。请看《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段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20.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