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学言语的多维空间》以独特的多维视角,对文学言语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探讨,拓展了文学语言的研究空间,具有独到的理论建树,是一部特色鲜明的探索文学语言的新著。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是一个深表二重结构体。文学语言表现在文学通讯即文学言语的过程和结果中。借助现代符号学理论,本文从文学言语主体、文学言语栽体、文学言语所载、文学言语接受主体四维组成的复杂网络中,探寻了文学语言深表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洪香 《海外英语》2012,(11):243-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语用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武器。该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中的对话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王尔德语言的魅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研究重点,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关注。言语行为理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是言语行为理论取得的新发展。通过综述我国近十年以来言语行为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和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言语行为"术语有不同的来源及其应用。通过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运用状况,讨论部分言语行为理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讨论"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不同的研究路向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将有助于当今语言学理论研究以及语言学理论和其他领域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角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从话语功能角度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一般要满足预备条件、执行条件和真诚条件。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论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后,在其理论基础上,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那么,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目的何在?本文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和分类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法律语篇中的法律言语行为,法律言语行为指那些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言语行为。文章首先明确了法律语篇中的施为动词,然后借助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英语法律语篇为研究素材,对法律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六项分类。另外,本文对法律言语行为的区分,为正确理解英语法律语言及对英语法律的翻译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蒋天晨 《海外英语》2014,(5):190-191
Speech Act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pragmatic field.And this theory has gradually been applied into literary criticism.Irony is not only a generally-used communicative skill,but also a hot language phenomenon in literature which aroused linguists,writers and even philosophers'interest.The speech act theory and the irony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which is the illocutionary act they both have.Accordingly,the combination of both can enable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terature works.Hence,this thesis reviews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y and Speech Act Theory;elaborates on irony in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on the ba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二语言语行为的研究中,有无必要习得、能否习得、如何习得二语的言语行为是研究重点。通过梳理二语语言水平与二语言语行为的关系、二语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操母语者言语行为水平、言语行为能否教学等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提高二语言语行为能力应与提高二语言语能力一起进行;显性的言语行为教学是有效的,也是言语行为习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角度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丁·路德·金牧师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为例,见证了丰富的超常搭配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该演说中出现的超常搭配。本文采用语用学中的两个理论阐释演说中出现的超常搭配.即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本文认为超常搭配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听者必须从字面意义中探索话语意义;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出发,我们认为超常搭配是违反合作原则四准则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就职演说话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演讲作为一种特有的人类语言交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交际的本质。拟以关联理论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其话语与认知语境、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人类交际的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8.
图式是记忆中表征的知识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内部言语学说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理论。它是特殊的、无声的言语活动形式,具有述谓性、不完整性、语法结构压缩等特点。内部言语在言语生成和内部信息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图式理论与内部言语间的优势互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外语写作教学现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间接言语行为由于具有间接性、委婉性的特点,在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它们对良好情感因素的开发、培养和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间接言语行为和情感因素结合起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奥斯汀的施为句和言语行为三分说理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角凯瑟琳的台词,凯瑟琳挑战传统、勇敢坚毅、诚挚友爱、心思细腻的性格跃然纸上。分析还发现凯瑟琳多使用隐性施为句表达言外之力,理解时多靠语境共识,句式以陈述句为主,表达方式以逻辑一语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