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霍桑作为美国清教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以奇诡神秘的方式书写宗教人物。笔者主要探讨了他的黑色小说,并以《年轻的布朗大爷》为例,考察霍桑在加尔文教和超验主义的矛盾中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他如何将清教的困境与神秘主义的原罪想象、家族记忆以艺术重构的方式表达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2.
纳撒尼尔·霍桑受清教主义影响颇深,而《红字》正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该作品中体现了霍桑复杂的清教主义思想。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白兰与珍珠的分析,揭示隐藏在行文之间的霍桑对清教主义未来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侯秋芳 《考试周刊》2009,(34):37-3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我国长期被解读为对清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单一化的论断有失偏颇。出身于清教世家的霍桑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本文作者通过对《红字》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赎罪及抗争生涯的剖析揭示了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清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生活中的一个支配性因素,清教主义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反映美国清教思想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霍桑虽出身并成长于清教思想盛行的环境,但他的思想同清教思想是存在矛盾冲突的,甚至可以说具有反叛清教思想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由于霍桑出生于宗教家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清教色彩。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佳作。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的清教主义思想观和人文主题思想观。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历来被认为是体现作者清教主义观的力作。通过结合文本和霍桑的生平,论述他对于清教即加尔文教教义理解的不全面性及其原因,通过解读小说,向读者展现一个正处于思想矛盾、彷徨期的霍桑。  相似文献   

7.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宗教的氛围中成长,深受清教思想的压抑与束缚,对其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通过对几个主人公命运、性格的深刻描写,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以及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但由于霍桑本人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神秘主义的观念,因此,他对清教的态度又是困惑的。  相似文献   

9.
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作品常把道德和历史内容巧妙地融入艺术手法之中。《红字》作为霍桑厚积薄发的作品,自1850年出版以来就备受争议,小说以十分敏感的私通为主题,将其思想隐退,以道德作为小说人物的救赎之路。而霍桑身怀清教主义的基因,同时也是超验主义时代的旁观者。小说是作者双重思想碰撞下产生的经典,通过分析文中所体现的清教主义思想与超验主义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从而更好的理解霍桑思想。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十分复杂的作家。一方面,他受清教思想影响,认同"原罪"说;另一方面,他又赞扬人性,反对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海丝特和小珠儿的服饰就折射了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丁梅斯代尔在《红字》中有很多对立表现,这些对立表现源于他自我的分裂,在他与海丝特&;#183;白兰的六次会面过程中,他的自我总在清教主义思想和生命情感冲动之间徘徊,一旦清教主义思想观念占了上风,他的虚伪、软弱、怯懦就表露无遗而一旦生命情感冲动占了上风,他就变成了一个勇敢、坚毅、燃烧着热情的人,尽管丁梅斯代尔自我中分裂的两端最终融进了同一个行动,但是同一行动却并不能弥合他自我的永恒断裂,丁梅斯代尔自我的分裂应证了霍桑内心的困惑、焦虑、矛盾。霍桑本人一方面对清教主义思想持批判和反抗态度,另一方面又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红字》中揭示了清教主义思想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但同时又展望了人的“灵魂罪恶”,使整部小说的主题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清教主义中的“原罪说”对他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文章侧重分析了“原罪说”在他的长篇代表作《红字》及其它几部重要的短篇小说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原罪意识是霍桑作品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张淑玲  孟倩 《现代语文》2007,(11):75-76
《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宗教观以及他对清教主义所统治的社会的看法。本文通过对《红字》中的原型进行分析来探讨霍桑的宗教困惑及其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14.
贾皓冰 《海外英语》2012,(17):230-232
霍桑生活在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交替的十九世纪,因此同时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在《红字》中,霍桑借助海斯特的反叛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改革的态度。霍桑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改革的必要性。不过霍桑并不像激进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坚持社会改革只有在摈弃传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他认为社会问题应逐步解决,且不能凭个人的努力完成。霍桑同时也认为邪恶存在于人的内心而非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心理描写历来是霍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霍桑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刻画人们的思想冲突和心理活动”^[1]。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大量采用了哥特手法,并将心理分析与哥特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善与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其清教徒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影响 ,他常以清教的善恶观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但是他又厌恶清教的严酷性。同时 ,19世纪各种新思潮的兴起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先验论 ,其精神是挑战清教主义的理论基础 ,霍桑既赞赏先验论本身所包含的激情及人文精神 ,又始终对其保持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本文试从其代表作《红字》中人与上帝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进一步探索该作品的深刻内涵及霍桑的写作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罗杰·奇灵沃思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善"与"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他既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扼杀又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海萍 《红领巾》2004,(2):39-41
通过分析罗杰·奇灵沃思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善“与“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他既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扼杀又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罗杰。奇灵沃思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善”与“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他既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扼杀又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社会、家庭及个人自身情愫影响,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他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表达出一个主题,即原罪与救赎。本文对霍桑的几部代表作进行分析,分析这一主题的影响因素,并阐释其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