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少华 《收藏》2001,(5):23-24
国际上的古董钟收藏热是1985年开始的。那一年,美国纽约名流社会突然流行起戴老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产品。这是科技高度发达、生活节奏加快而带来的怀旧思潮。收藏古董钟表的热潮从美国到欧洲到东南亚,很快热到了中国,时间大约在1986年底。  相似文献   

2.
岳岩 《收藏》2008,(6):34-39
一种生物因为拥有了智慧,并且用智慧造了物而成为了人,人爱物,并收集自己创造的物而开始了收藏的历程,后来人慢慢长人了,物也越来越多,希望与更多人分享这些物,便把物放在一起,而建成了博物馆。有了博物馆作为桥梁,我们可以相互赞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共同进步。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永恒的,于足,物成了我们穿越时间与先袓沟通的工具,而在空间上,物也成为我们跨越语言而共享的人类之美。博物馆就是我们搭乘时空机器的午站,自由地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忧伤。  相似文献   

3.
极致时间     
岳岩 《收藏》2008,(12):12-13
见证了世事变迁,见证了容颜老去,它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时间.花多少金钱都无法得到。我们可以买到的,是它的承载器,而承载这最奢侈东西的物件——钟表,又承载了哪些故事……  相似文献   

4.
张国瀛 《收藏》2001,(2):43-44
江苏如皋的一座县城里,高高地矗立着一座钟楼,钟楼上有一座大钟,已整整地停摆了30多年。这只钟与钟楼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平迁往南京(奉安大典)建成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文物价值。而此钟停摆30多年后又被修复,多亏了江苏海安县的“南京钟”制作者——能工巧匠刘云卿的哲嗣、上海“南京钟”藏馆的主人、著名南京钟收藏家刘国鼎先生。他为了修复此钟,与其弟刘国宣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这只大钟又走行20多个年头了,每当空中响起清脆悦耳的钟声时,人们就会想起这位修钟人一刘国鼎先牛。  相似文献   

5.
亚军 《收藏》2001,(1):3-3
不管是轻盈的,还是厚重的,迈过时间的脚步总不能停歇。大开发,大演进,一切似乎都要在这个时刻写下精彩华章,而这一切必将孕育出《收藏》迎着新世纪迈进的大气魄。  相似文献   

6.
敏行 《收藏》2008,(1):27-27
风雨十五载,与君同船渡。时间是一条流淌的河,《收藏》就是承载十万读者殷殷期望之船。当您拿到这本杂志的时候,《收藏》杂志从1993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5475个昼夜的辛勤劳作,奉献给读者的是180期厚重的收藏文化大餐。藏深如海,艺无止境,我们肩负期望唯恐辜负,无一日敢懈怠,无一期敢敷衍,  相似文献   

7.
更正     
梁智华 《收藏》2001,(3):79-79
出乎人们意料,当年谁也不太注意的外汇兑换券,自1995年在我国市场上停止流通之后,刚过几年时间,总面额只有316.60元的全套外汇兑换券,在目前低迷的市场中仍然保持稳定在2000元左右的价位上,比其总面额翻了将近7倍,成为广大收藏者尤其是钱币爱好者争相追捧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杨成学  高润民 《收藏》2006,(9):50-55
彩陶收藏的现状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 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爷韶、马家窑、大汝口、  相似文献   

9.
郑理 《收藏》2001,(2):38-40
我同史树青老先生相识虽然已近30年,但是从来没有写过介绍他的文字,因为史老太忙,没时间长谈。众所周知,史老不仅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还是国内少有的几个顶尖级的文物鉴定权威。在盛世文物的今天,他终日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静下来好好聊聊有关自己鉴定与收藏的轶闻趣事。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相约在北京西山八大处一家别墅里小住几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女收藏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丁晨 《收藏》2001,(2):48-49
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鉴赏与收藏也就成了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其中除了宫廷收藏以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人鉴赏家与收藏家。而作为妇女,元代的鲁国大长公主成为著名的私人收藏家,是很值得记述的。  相似文献   

11.
辑玉二三事     
余瘦鱼 《收藏》2007,(5):184-184
在藏友,以文物收藏为生财之道。一物到手,藏之箱匣,蓄之铁室。纵得前辈法书而旬月不展,或有皇家重器而经年不顾。虽有鉴古之技,然孜孜于进出之利,流连厂肆,营营于得失之间;亦有藏友,怀格物致和整理国故之心,潜心书斋,期以10年,而望著述与《北山谈艺录》比肩,与蛰存先生相比藏品或有多寡之别,考据之认真则无二致。  相似文献   

12.
杨才玉 《收藏》2001,(3):8-11
被称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严竣考验之后,经济全面复苏,文化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一所耗资6亿港元、藏品数量达7万多件、面积达2.85万平方米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全面告竣,为香港市民增添了一处求知探美、休闲娱乐和与世界交流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13.
王毅高 《收藏》2001,(3):16-17
古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有文化艺术价值可供收藏玩赏的物品,因其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无限,古玩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欺诈现象。受害最多的是“涉市”不深的初学收藏者,笔者将古玩界一些朋友讲述的“不足与外人道”的故事写出来,共以为鉴。  相似文献   

14.
曾康 《收藏》2001,(5):17-17
期刊收藏,因为各人的目的和爱好不同,有的只收藏创刊号和停刊号,有的只从本身工作需要或爱好出发,讲究专题收藏,也有追求数量的,属全集型,是期刊就收集……由于笔者有收藏期刊的爱好,且已办了家庭收藏馆,故对各种期刊都有心去研究一番,追根问底。下面是笔者对期刊集藏研习的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5.
王钢 《收藏》2009,(11):114-118
早在1999年,山东周传芳就对袁像嘉禾银币(简称“袁大头”,下同)版别进行过研究,很有见地,通俗易懂,并阐述了各版别的基本特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促进了“袁大头”版别的研究与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收藏“袁大头”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版别,现予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巍立 《收藏》2001,(9):19-20
一代代的先人遗留给我们无数的遗产,这些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凝聚着文明的历史脚印,被视为珍宝。古物珍宝又是一种财富,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升值,在商品社会里,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值连城,故而成为公私收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李奇 《收藏》2001,(12):39-40
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它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和作为,人们关于它所能做的,就是“发现”。它与一切人工的技艺区别开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由于长年裸露自然或是泥沙包裹水土浸润的原因,石的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皮”。人为加工,就会损害了这层“皮”。如果已经不让你看那层“皮”的,那就是已经告诉你那不是天然的了。鉴别这层“皮”,要靠经验和眼力。  相似文献   

18.
刘国华 《收藏》2001,(1):79-79
读《收藏》总第81期谷苇《苏东坡与雪浪石》一文,发现文中所说的雪浪石与定州的雪浪石大相径庭,据我所知大雪浪石和小雪浪石还在定州,而被称作前、后雪浪石。  相似文献   

19.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20.
陈星 《收藏》2001,(4):24-27
2000年5月4日,新组建的北京大学迎来了新千年的第一个校庆。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汇集北大历史名人最齐的“20世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墨迹展”。三天的展出时间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在北大图书馆展厅中驻足观赏,仰首品味,流连忘返。无论是在校师生、国内外校友还是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无不为此次展出的百余位学者伟人的珍罕墨宝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精神情操而扼腕叹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