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业技能意识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建立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整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文章探讨了课程思政理论融入动物疫病检疫检验技能竞赛的实施路径,以期达到立献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农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给农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竞赛是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展示平台,是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方式,竞赛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竞赛融入教学模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农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方位进阶型”之英语课堂竞赛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技能竞赛导入英语课程教学并使之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实现技能竞赛“赛项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目标,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根本目的。研究表明英语课堂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竞赛意识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高计划”建设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应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园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高职园艺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和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发展园艺专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施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创新园艺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群“2+3”创新教学模式,即“工程制图基础”与“水利工程CAD”两门课程“混合—渐进式”教学和“课堂+实训+竞赛”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以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图学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项目为栽体,积极开展学生技能竞赛促学风建设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探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强化学习、掌握技能,推进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余芳菲 《教师》2023,(11):114-116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应贯彻课堂教学全过程,还应贯彻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一体化思政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竞赛实践,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达到理想的思政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是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应用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以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获奖作品“敦煌飞天之宴”为例,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的实施路径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级各类大赛的深入推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将常规教学和技能竞赛有效衔接这一重要课题。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从2015年开始,以职业竞赛为突破口,探索体现本校特色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教学模式,构建由"课赛融通"到创新创业发展的育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静 《海外英语》2023,(7):226-228
英语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以赛促教”的英语教学模式并未真正形成和被推广。该文从“以赛促教”的内涵出发,剖析高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以赛促教”实施英语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并分析了“以赛促教”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职教育中“产赛多疏离”的问题,应坚持教赛相融、课赛相通、产学相连、教学相长的“四相合一”;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四促一体”,通过竞技强能导向的“赛”打通“教、学、产”,从而实现“产赛相连”,强化行业企业的标准、工艺、技师与学校竞赛的紧密联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成长。对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竞技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虹 《现代英语》2023,(19):21-24
英语类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以“赛教融合”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将技能竞赛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旨在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助力理工类院校培养出更多契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英语人才。文章通过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内涵与现实价值,运用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策略和成效,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提供些许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蔚东 《英语教师》2023,(5):68-70+74
阐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基本含义。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有关问题,探究改革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的有效对策。提出开展板块式英语教学、解析竞赛要求并实施项目化教学、备赛“常制化”并融入日常教学、增强参赛学生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在英语教学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入比赛内容、优化英语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赛教互促,寓学于赛”教学新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项目教学方法的内容统一起来,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真题真做”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最终实现学生乐在其中、有所收获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要实现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产教分离,赛教冲突,教证不符”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则需实现课程改革,以此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城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课程体系梳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1+X”站务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提升岗位适应性、教学有效性、大赛普惠性、证书实效性,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机制,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在该模式下,“课”与“赛”可形成相互促进的优势,但在育人导向上不完全相同,需明确两者是交集关系而非包含关系。任课教师需对比赛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和考评体系,解决学生对课程学习和参赛的积极性不足、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学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要依靠团队合作的优势,弥补个人教学和指导的不足,提高实践技能和参赛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的四个阶段—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分析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特征。针对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情境性的矩阵,以图表形式阐述专业竞赛的优势和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完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实践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施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师生激励机制以及赛后经验总结等方面分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创新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赛促创”有利于转变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双创”人才成长;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助力“双创”人才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人才竞争力。“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应完善“双创”育人机制,营造“双创”文化氛围;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双创”教学模式;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双创”思维;丰富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师资队伍,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比赛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改革。只有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多方位的校企互动,才能在“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形式下,让中餐面点项目竞赛真正成为中式面点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施"赛教结合、寓教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学校根据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合理制订竞赛计划,健全竞赛实施机制,建立"全开放"实训室,将竞赛训练项目与企业项目相融合,并积极扶持学生专业技能社团开展竞赛活动,推进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学生竞赛现状和学习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合理制订计算机培养方案和竞赛计划、健全计算机竞赛实施机制等方面来保障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进一步阐明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更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学习方法;改革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