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诗坛理论与批评的不正之风,对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与新诗批评进行了研究,指出闻一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上,都不随波逐流而采取实事求是态度.他注重新诗的艺术质量,力促新诗的艺术建设;他注重新诗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地方特色的建设;他提出新诗格律理论并领导新诗格律运动.所有这些,对于新诗艺术建设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严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理论与批评精神、态度、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与效仿.  相似文献   

2.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应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历史叙事教学进行架构,并最终导向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中考试题对此也是重点考察。笔者通过对近三年中考试题进行研究,总结梳理了常见的考查方式。结合史料实证素养的含义以及水平划分,将史料实证素养具体分解为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丝绸之路作为切入点,谈谈进行史料实证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感受。  相似文献   

5.
焦仕刚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3-15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21世纪本该诞生世界级作品的中国新诗,却陷入粗鄙化的泥潭。本文通过叙述新世纪近八年诗歌堕落与挣扎的轨迹,反思中国新诗,寻找现代中国诗歌的出路。中国新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不断的"断裂"中抛弃了传统,同时自身又没有沉实的诗学理论研究,中国新诗成为文化孤儿。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诗要重生,就必须重建与传统诗学的联系,建立起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讨论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对新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清醒的判断。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成绩与问题并存,现在机遇与挑战同在,将来鲜花与荆棘相伴。已有的新诗创作和研究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胡适与意象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注重实事实联系,对胡适与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论板了胡适的文学革命思想理论和新诗创伤受意象派影响的具体情形。文章挖掘不少史料,提出一些新鲜见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在古典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他的诗学思想的理论构成及对当代诗学所发生的影响,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他的文化思想,主要是他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本位主义的文化立场;第二个层面是他的独特的文艺思想;第三个层面是他对诗歌创作、诗歌历史和诗歌理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研究中,张舜徽先生恪守求真的治学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贯通的史学追求。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张先生对史料考证和运用的出发点、具体方法和最终目的都体现了其求真的历史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亚明 《考试周刊》2014,(19):130-130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做到行之有效,必须注重教学策略。史料教学策略很多,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三种常用的教学策略:以史料为依托,问题带动下的探究性学习;利用实物组织历史教学;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1.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绍振在朦胧诗论争中名声大振。三十年过去,他对诗歌产生忧惧,但并没有完全绝缘。置于历史语境中,论文从"传统"的多重意义出发,重新审视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起到的正负面作用,肯定他在特殊时期,把人的解放与文学批评的自由结合起来,突显人性,推进新的美学原则确立;在诗歌标准混乱的时候,不迷信理论,对诗歌进行本土化细读;时时保持着逆反思维,反对权威的艺术观念,反对既成的艺术范式,注重原创性——由此形成思辨、反抗、创新,为孙绍振自1980年代来一直彰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袁可嘉在40年代的一组诗学论文结集为《论新诗现代化》出版。这些论文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其指归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袁可嘉构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诗的特质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指明现代诗是“包含的诗”,是“新的综合传统”,现代诗必须“返回本体”,戏剧化是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笔记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记资料浩如烟海。宋代笔记中对杜甫及其诗歌以赞扬肯定为主。观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肯定杜诗的“诗史”价值;推崇杜诗的儒家特色;赞美杜诗用字之工、诗意之精、体制之妙;欣赏杜诗多样化的风格特征。此外,从笔记中涉及李杜优劣论的部分也可看出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盛唐诗》和《晚唐诗》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史研究的三部力作。在这些书中,宇文所安共翻译了751首唐诗,数量可谓惊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的诗歌史建构和研究,宇文所安在这三本书中采取的主要是语文学翻译模式,具体而言,译者刻意地在译文中保留汉学中的语文学的严谨状态,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注释和解说。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在这三本书中,宇文所安属于研究型译者,他的首要身份是文学史家,然后才是翻译家。  相似文献   

18.
诗与人生——谈吕进先生诗学观中的生命“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诗”这是一个不断被言说的过程。作为诗人、诗评家的吕进先生,以他对诗化人生的追求,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真诚的回答。从他的诗学观念中,我们看到了他怎样从“诗”的本真诠释到对生命“本真”探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诗论家苗雨时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新诗现代性的探索。《走向现代性的新诗》的整体运思和批评根系,是在诗歌意义上坚持对现代人"存在境况"的探询,在诗歌本体上求索"现代性"话语方式的生成,两者交织在一起,建基于对人的生存与语言的双重关注上。并据此,不断地给审美体验赋予"存在"的意义结构,或对即将来临的话语可能性给予某种历史想象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邵洵美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唯美主义诗人和诗论家。他对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做了深入思考。他的诗论文笔洗练,观点鲜明,自成体系。其早期诗歌显示出较多的模仿色彩,诗论多是译介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后期他总结了中国新诗历程,自觉探索新诗出路,诗歌创作和诗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