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蠡的内向在朋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是一个人群中的隐匿者,拙于交流,甚至抗拒交流,时刻沉溺于自身的幻境之中,有着丰富的孤独体验。一个终生孤独的人,注定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反省的人,但自我反省倘若无法使其从孤独中振拔而出融入人群,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如此往复,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意味着一次无例外的更深的陷落,那种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然而,这心灵的痛楚却也是孤独者最为极致而难得的快乐,他需要不断失败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2.
孤独不可怕     
尊敬的编辑叔叔:您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了,觉得自己很孤独,甚至到亲戚家吃饭都不怎么乐意,这可怎么办呢?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镇石泉小学 胡丽华胡丽华同学:你好!首先,你说的这种现象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大可不必担心。而且孤独不一定就是坏事,孤独有时可以促使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避免受外界因素干扰,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项工作。但是,孤独有时又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社会里,像鲁滨逊那样的传奇经历基本已成神话,那种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只能导致自身的毁灭。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自我,人是否能在孤独中追寻?在这样一个纷繁交错、物欲横流的社会,联络方式便捷,甚至联通世界,似乎单单屏蔽了孤独。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似乎都能展现自我,推出自我,这样,也是一种快乐。狄德罗曾说,孤独可能破坏人的性格。近月来轰动社会的一起起杀伤幼儿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法"情态隐喻"的运用,把情态分为无标记性情态和标记性情态,借助于情态的这种划分和取向,本文对<晃来晃去的人>进行话语分析,通过对其情态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研究发现:主人公约瑟夫运用独特的非标记性情态表现他的过去与现在的迥异以及完全沉浸在自我反省中.高量值的主观标记性情态表现了约瑟夫的过于主观性,缺少同听话人之间的交流,从而突显他的孤独和异化.  相似文献   

5.
孤独的哲学     
孤独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非理性”的存在。哲学的孤独指人的本真自我。人就是孤独者。孤独就是个性,就是主观性。但人类追求“合群的自大”。这是试图逃避孤独与责任。人的创造力乃是孤独的升华。情感上的孤独是有待克服的消极情绪,而形而上学的孤独则是创造的原动力。孤独使人异于他人,这使他从根本上“做人”。诗人是苦闷的,哲人是孤独的。苦闷因孤独而生发,孤独借苦闷而增益。古之君子视“烦”、“寂”为非苦境,而乃常境也(刘熙载)。其实普通人也如此。但哲人的孤独不是不容人,而乃反省自己存在时的孤寂深沉。“孤雁叫,叫人怎睡?一声…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不断延续、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不论是自我实现、自我尊重或是自我要求、自我反省,其意义都是建立在对生命的认识和肯定上.  相似文献   

7.
《爱玛》一直被认为是简·奥斯丁最为缜密的一部作品,其艺术性和学术性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爱玛》的主题是一面镜鉴,映射的是简·奥斯丁对生命的领悟历程。她对生命的理解逐步从"自我反省"走向"自我经验";而在探索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时,"孤独"和"错位"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生命感知,如何走出"孤独"与"错位"正是对《爱玛》解读的艺术价值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佚名 《高中生》2008,(15):46-46
人生来就害怕孤独。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人群当中,人和人之间还是互无瓜葛。所以,都市人流行听"随身听",大概就是为了用音乐来打发孤独。照这样看,那些独身攀岩的登山者以及一个人周游世界的旅行家等,不就称得上是"耐孤独人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不断延续、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不论是自我实现、自我尊重或是自我要求、自我反省,其意义都是建立在对生命的认识和肯定上。  相似文献   

11.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12.
章月娥 《家长》2014,(11):30-31
正自我中心意识强的人是孤独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得独来独往,在竞争中孤军作战,他们有时可能独享其乐,但更多的时候却在独受其苦。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人把过错都推给别人,从不反省自己;他们在任何场合都想成为主角;喜欢钻牛角尖;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不屑一顾,冷嘲热讽、态度傲慢。其实,他们那是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李晓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251-253,226
很少有人能理解和体会到真正的孤独和寂寞,孤独,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统一。孤独时刻是学习、思考、修炼、创造的最佳时刻。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孤独,孤独就会成为生命的一部绚丽乐章。人生就由此成熟。  相似文献   

14.
正对话的过程是和谐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是启发学生、调动思考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反省的过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师,必须从更深层次解读对话,以更好地运用对话教学,彰显课堂精彩。此外,数学教师还应在对话中做好角色定位,让对话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1.师生平等对话,构建和谐课堂创设平等氛围,平等交流对话。在利用对话展开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创设平等的氛围,主动融入学生  相似文献   

15.
安妮宝贝的小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其中人与自我的对抗、人与他人的疏离和人与社会的隔阂三个方面,正是其孤独意识的表现形式.追溯安妮宝贝孤独意识的来源,就可以揭示出安妮宝贝小说的孤独意识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母亲情怀     
读懂母亲的心,需要理解和沟通,甚至需要对亲情的自我反省。每一个孩子要多看看母亲的眼睛和那渐渐衰老的脸庞,母亲是多么渴望与孩子的交流和得到孩子的关爱呵。——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自我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正在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然而,任何一场变革都不会是、也不可能是和传统的即时断裂,它必然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教育改革.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受语法学、文章学等影响,阅读这样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总是被过分简单化,阅读教学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大量的机械的训练上.而令我们欣喜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新课程认为: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就是让人在阅读世界里达到自我与自我、社会、自然的交流,体验生命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调控,为学生自主培养阅读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例文呈现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崔妍市面上,有许多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非凡者是孤独的。不信你看,音乐界的传奇人物贝多芬是孤独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孤独的……他们选定了道路,没人理解,缺少支持,最终却在与自我的对话中获得成功。于是,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简要概述本文所反驳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穆旦有着一颗不断探索的灵魂,他对民族生存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充满了复杂性,这使他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异的精神品格。他内在的灵魂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充实的,因为爱是他孤独灵魂的寄托,从而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宁静。文章试图通过阐释穆旦诗作所独具的爱与现代性的怀疑精神来展示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0.
例文呈现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崔妍市面上,有许多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非凡者是孤独的。不信你看,音乐界的传奇人物贝多芬是孤独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孤独的……他们选定了道路,没人理解,缺少支持,最终却在与自我的对话中获得成功。于是,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简要概述本文所反驳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