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现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为进一步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动机强度依次为:健康因素、形态因素、心理因素。高、低年级大学生之间在第1因子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第2、第3因子上没有差异,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陇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旨在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选择和需要以及体育设施、场地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免疫力强的个体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现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或导致恶化。为此,哪些因素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567名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会性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高于中学组,但感知朋友支持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的逐渐成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与依赖。(2)自主性锻炼动机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3)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且呈现出小学组父母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友谊支持,而初中组体现为友谊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父母支持。为此,家长继续保持对青少年锻炼支持以及家庭、学校和社区创设友谊支持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锻炼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研究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分析 ,提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有生理需要的驱动 ,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仅有外在的动机和内在动机 ,还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讨论了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影响上海市老年体育参与动机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老化的特点、影响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社会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等社会学因素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动机构成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 ,对内师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方面女生强于男生 ,年级差异表明 ,随着年级的增长均呈递增趋势。锻炼形式多以与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但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程度、需求、动机、态度、参加体育比赛状况上男生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心理因素是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包括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  相似文献   

9.
对珠三角七个城市的农村地区,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特征、内容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形式特征、效益表现及体育锻炼的相关影响因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在体育锻炼动机、锻炼频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形式、锻炼场地选择等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后有着良好的心理感知;3)场地设施不足及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是阻碍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调节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定西市4所中学的564名中学生的运动动机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是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且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及无动机则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内部动机及认同调节能够有效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且外在调节、内摄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频率、强度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2)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自我决定理论(SDT)为基础,采用锻炼目标内容、运动行为调节(第二版本)和Godin的业余时间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内在目标可正向预测剧烈、适度和轻度运动,而锻炼外在目标仅可预测剧烈运动;2)青少年自主型期望可正向预测剧烈和适度运动;3)青少年自主型动机在锻炼内在目标与剧烈运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在目标与适度运动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SDT相关观点,但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具有文化特异性,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自主型动机预测作用和中介机制不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的调查,就大学生的课余运动动机作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从主要到次要,依次为休闲娱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健身健美动机、心理放松动机、课程学习动机。其比重分别为35.5%,23.4%,21.5%,12.5%和7%。并对此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再归因训练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将再归因训练运用到体育学习情景中,通过自然实验的方向来探究中学生体育学习中开展再归因训练的可行性。探讨了并部分解决了在体育学习情景进行再归因训练的几个基本问题,并对再归因训练效果的理论进行了检验。本研究指出:通过再归因训练能使中学生被试的运动成就动机、运动自我效能、体育情趣向理想的方向转变。本实验采用的再归因例练模式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理想再归因训练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妇女健身锻炼动机评价量表的制定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初步拟定妇女锻炼动机的评价指标,经过物尔菲专家调查法,最终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出指标权重,从而设计出妇女锻炼动机评价量表。同时对南京市健身妇女进行了锻炼动机的调查,发现心理调适的需要成为南京市健身妇女参加健身运动的一个最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7.
对辽宁省残疾人群体的结构特征、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以及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便全面了解辽宁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掌握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析其实质,目的在于寻求切实有效的发展途径,为推进辽宁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六城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及锻炼的频率、时间、项目、方法等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锻炼的目的差异性不明显,但在内容及锻炼人数的比例、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人群;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同个人兴趣有关、同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