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周向宇,1965年3月生于湖南郴州,1985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90年在中科院数学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在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所获俄国科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2003年至2012年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至2011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124-124
张亚平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65年5月出生于云南昭通。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博士学位,1992—1995年在美国圣地亚哥濒危动物繁殖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任"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  相似文献   

3.
孙九林,1937年生,江苏盐城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世界数据系统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07,(Z2)
从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的专家,再到中科院院士,2007年6月29日,拥有传奇经历的陈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中又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第一个无党派人士——中科院院士,当选为卫生部部长。而陈竺的前任高强,是2003年SARS时期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而来的,此前并无实际医务工作经验。而陈竺的上任,恢复了卫生部长从医学工作者中产生的惯例。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5 年 1 月 9 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 讲话。 张高丽主持大会。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 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 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国务院批准, 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授予“哺乳动物多能 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 45 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DMTO)技术”等 3 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 种培育”等 67 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 3 项成果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我国首次对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 26 项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授予“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173 项成果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二等奖, 授予若列斯· 伊万诺维奇· 阿尔费罗夫等 7 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 MD 安德森癌 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 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科院共获奖励 32 项。 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 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 项、技术发明奖一 等奖 1 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 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7 项, 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牵头完成的“甲 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是中科院时隔 23 年后再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创性 技术成果。 下面简要介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院士的学术成就, 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 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 。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9,(10)
<正>10月16日,作为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分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周琪出席论坛。论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芬兰、俄罗斯、日本、西班牙、新西兰、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正>王恩哥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1957年出生,辽宁人。曾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科院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13—201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轻元素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理性质、原子尺度上的表  相似文献   

8.
新闻速览     
《今日科苑》2011,(24):5-8
中科院新增51名院士60岁以下海归成主力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同期出炉。这次新当选的院士中60岁(含)以下的43名,占总人数的84.3%,院士年轻化已成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8人当选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姜菲 《科学中国人》2011,(24):52-55
专家简介:彭思龙,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研究领域为图象和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小波分析及其应用。2005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并结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俄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于2010年1月1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大会奖励科技成果37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技术发明奖5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科技进步奖28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国际科技合作奖7人。  相似文献   

12.
刘新垣分子生物学家。1927年11月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今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现改为生化与细胞所)工作,2004年担任浙江理工大学生科院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1983-1984年曾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工作1年半。共发表论文320多篇,编有刘新垣论文集九卷(正在编第十卷),近年来多数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共获各种奖励39项,除1991年获国家突出贡献奖,2001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奖以外,其它大多数为科技成就奖。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会2005年上海年会(有37个国家参加)的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13.
专家简介胡思得,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6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著作有《原子弹设计理论》等。  相似文献   

14.
王恩哥  物理学家, 中科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1957 年出生, 辽宁人。 曾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中科院副秘书长; 北京 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2013—2015 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 在轻元素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理性质、原子尺度上的表 面生长动力学、受限系统中水的行为与特性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已在国际学 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其中在 Science、 Nature、 PNA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论文被 SCI引用大于 9 000 次, H 指数 55, 在国际学术会议 上做邀请报告 80 余次, 获国家发明专利 13 项。 担任 AIP Advan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学术期刊执行主编、 副主编或编委。 2002—2005 年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 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项、周培源物理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香港“求是”青年学者奖、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 工作者”称号、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学者称号、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称 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者、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   2015 年 3 月任中科院副院长, 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15.
张锡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对抗专家。1933年5月19日生于山西。我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主持研制了反导弹雷达附加器样机对单脉冲雷达干扰机原理样机和一、二、三代电子设备。曾获得198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一等奖、1997年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两项,整理内部资料约400万字。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6.
范桂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73-377,398
2004年6月4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荣获第五届光华科技奖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为他颁奖。这一奖项是对师昌绪先生几十年来在材料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肯定和赞誉。师昌绪,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陈竺: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给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发函,通知陈竺院士在第140届美国国家科学院会议上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函中提到,美国同事对陈竺院士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表示高度认可。美国国家科学院邀请陈竺院士参加将在华盛顿举办的一届年会。  相似文献   

18.
正[人物小传]戎嘉余,地层古生物学家。1941年12月生,浙江鄞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1966年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主席。长期从事早-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9.
陈梦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1917年10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同年考入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曾在西北地区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全国解放后,长期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担任副总工程师职务,主管水文地质科技业务,领导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并多次出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代表性成果有《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研究》、《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著作,首先后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以及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岩溶水文地质贡献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委员。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18,(2):47-49
<正>2017年11月,"两院"院士增选揭晓,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彭金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员季维智、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韩占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年新增3院士,为云南科技人才工作添上了精彩的一笔。2017年启动实施了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岭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等专项,全面实现了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精准培养引进"。捷报接踵而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