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求 《中国广播》2009,(4):9-1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媒体发展大会,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我台重大战略转型,已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一年前.在2008年中央台工作大会上,台分党组提出了以整合新媒体业务为切入点,促进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筑多媒体综合传播平台的改革思路。并要求加快制定有关新媒体发展和管理的战略规划,探索建设广电内容集成与运营平台,发挥传统广播的内容原创优势和品牌效应,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为自身发展服务,实现广播和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广播产业的升级。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给以中短波信号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技术的变革,对台广播在技术更新、内容采集、新闻观念等方面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并发展自身优势,依靠娱乐、新闻、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对台广播要积极采纳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打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广播收听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迅速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新媒体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就对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的必要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影响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的因素和措施.广播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众多媒体竞争中生存,新闻编辑就必须更新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与新媒体形式相互融合,对其内容和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渠道,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到了新媒体行业中,同时也推动了广播新闻的发展,使广播新闻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些年来,新媒体在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应用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应用新媒体发展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影像传播成为了现今主流的影像传播手段,它的优点较为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和广播传播方式,新媒体影像传播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新媒体影像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和广播传播的方式,将事情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大众,因此新媒体影像传播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的原理应用于具体的某个领域就变成了部门符号学。本文从符号学视野下对新媒体影像传播进行研究,用符号学的原理对新媒体影像传播进行全新的理解,让新媒体影像传播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岛内民众对两岸未来发展态度的变化使得对台广播需要借助当前形势实现突围。但是由于多元化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对台广播原始生产能力受到冲击,可利用的传播空间也不断被挤压。因此,需要通过即时的传播平台,借助互动沟通信道的建立,利用受众资源获取节目灵感,并从新媒体发展要求出发,遵循"内容为王"的规律,进而扩大对台广播传递空间,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受众分流、吸引力等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播新闻媒体普遍增强了媒介融合,扩大了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特点,剖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在广播新闻中应用新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采制理念、传播渠道优势、受众数据三个层面,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穆亮龙 《中国广播》2011,(11):64-66
新媒体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传播理念的变革。对于针对特殊受众群体的对台广播而言,新媒体的理念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台广播面临的新形势、新媒体理念对于对台广播的借鉴意义及其运用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对广播新闻的传播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的现状和策略的研究,希望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邓天一 《中国广播》2016,(10):20-22
互联网的发展对很多传统媒体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广播广告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广播广告应该如何顺应时代,调整营销模式,找到广播广告新的发展创收点。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广播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品牌活动等都是新媒体和广播结合的产物。随着传播模式的不断发展,广播人应利用网络新媒体,使自己的优势扩大化,并借力传播,打造新的广播广告传播形式,这也是广播广告生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从诞生之初就展现出巨大的传播力,给传播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中,广播媒体的传统劣势逐渐显现,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借助新媒体,开拓新的融合发展空间。本文系统分析了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暴露出的传播劣势,探讨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融合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强势影响百姓生活,广播的新闻传播也面临着更多的冲击,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其自身优势已然不够明显。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广播要想谋求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新闻编辑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不断努力,并积极创新,让广播的编辑工作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文章首先就新媒体环境给广播新闻事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叙述,再对多样化的新闻编辑工作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提出如何开展多样化的新闻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媒介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地方广播电视台想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新闻传播力。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生存环境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融媒合作,实现交互传播;创新报道模式,抢占传播前沿;找准传播定位,贴近受众生活;加强角色转换,重视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出现在广播新闻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在传播行业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新媒体在广播新闻连线中的作用,重点研究新媒体如何增强连线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媒体也在蓬勃发展,逐渐占据主流媒体地位。新媒体以网络传播为主导,不但传播速度快,覆盖层面广,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交互传播优势,这就使传统广播新闻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广播新闻节目如何借力多媒体传播推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对广播新闻节目的推广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的创新变革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范翠萍 《今传媒》2011,(5):123-125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对台广播也进入到这股洪流当中,面临着全新的传播与生态环境。面对岛内受众这个特殊的群体,未来对台广播该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井喷",最终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追求祖国统一的终极目标下,对台广播应进一步细分岛内目标受众,创新传播策略,建立数字新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媒体"软实力",以期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13中国广播联盟理事会暨新闻协作年会讨论通过了《转作风、接地气、记录美丽中国行动倡议书》及24家电台关于加入中国广播联盟的申请书,目前,中国广播联盟已拥有成员台210家。会议就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在应急广播、对农广播、新媒体合作等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中国广播开放平台,在全媒体开放的平台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新闻传播在各种新媒体如手机APP、新式通讯软件的挤压中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哪些优势和机遇,应该采用何种策略保持广播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是新时代广播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及对广播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广播新闻编辑定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乐艳艳 《东南传播》2014,(5):I0002-I0002,158,159,F0003
<正>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优势正在丧失;两岸进入全民传播时代,民众需要直接交流情感与思想,广泛参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对台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传播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湾岛内民众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岛内媒体竞争激烈,而岛内意识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促使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具体是结合现阶段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在意识形态、传播媒介等方面造成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媒体特色渗透进传统广播体系、对管理理念与传播形式实施改革举措等建议,就此展开论述,希望国内广播业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