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单一性文化结构,易于形成平衡态势;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文明,促进了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造成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等方面的不平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建设,应该肯定西方文化中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人生价值观念等合理成分,为重构世界文化新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于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两者间“和而不同”的本质、“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和“契合融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和合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文化的中国形态化,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向,为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交流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批判,甚至有偏激情绪,有将唐宋以后之文集诗集焚诸一炉的想法,认为中国号称是四千年文明古国,而中国人在这四千年里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但同时他又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上占有半壁的历史地位。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批判并克服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五四学人在文化问题上所存在的片面性,充分地肯定了中国文化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西方近代文化,毛泽东肯定其是超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但又不满足于西方近代文化,由此而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要以人民群众为文化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系统结构,以民族、科学、大众作为评判中西文化的基本标准,批判地吸收中外古今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地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体系,随着历史文化的长河交汇融合,如何把中西方体育相结合,共同促进世界体育运动的繁荣与发展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杨帆  杨斌  陈于全 《时代教育》2009,(9):14-14,16
本文分析了西方海洋农业文明和中国内陆农耕文明的起源,着重阐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诸如中国的儒、道、释互补的价值观念及传统思维方式对其商业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重点讨论了中国商业文化与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及自身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文化陷入了危机,遭到了冷遇,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近百年来,国人一直想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强大。我们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么充足地学会了西方的逻辑,并在这种理性逻辑之上实现了工业文明的转变。对西方的东西,我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竞忽视了那些民族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在与西方工业国家竞争中的落后衰败、被动挨打。因此,"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事件、历史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说,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到了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文明,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何认识西学东渐潮流,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等四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吉龙 《华章》2012,(2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文明史上谱写辉煌篇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对近代科技发展迟缓,远落后于西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的进行继承,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和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丰厚遗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理孕育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有关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遗产提供了依据,也为学习吸收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提供了支撑,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教的唯识学以及中国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他的文化观是中西印三个路向的文化观。即认为,人类文化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的文化观是多元化的文化观。他强调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但忽视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使发源于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推动和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具有广义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唤起西方世界的急切关注。设计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形成了热潮,中国元素成为时尚,但服装设计的中国风面临着对传统文化认知肤浅、简单的窘境。意境上的多义性与模糊性,构成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服装设计特点,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关系,必须创新而不能重复历史,必须注意东方文化精神的研究,要深入哲学层面上去,比较东方人与西方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在对文化历史深刻理解、充分消化之后,方能设计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现代服装作品。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离异与回归现象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与回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离异,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是内因,而西方文明潜移默化乃外因。在回归的动因上,传统文化的顽冥根深是内因,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是诱因。总体而论,近代中国西化的成就极低,离异明显不足,难度极大,大有半途而废之势,而回归的力度则因传统文化对异质文明的强大排斥力而显得不可阻挡,这是一个值得总结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掀起了热潮,在国际上也成了文化领域中的热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师生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程度不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了崇拜西方文化而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文章试图以规范的实证调查、科学的对比实验为基础,分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在实践上又有效可行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孙凡 《文教资料》2012,(5):63-64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和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世界上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于中国听众来说,要领会西方音乐的内涵自然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我们生活在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和音乐生活氛围中,对西方音乐的体验和领悟还存在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在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目前,热衰于学汉语的西方人越来越多,热衷于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于1922年撰写的《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西方人深信进步、效率和富强,而中国人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西方民族的进步思想,让人们活跃的冲动合理化,中国人则乐于观察万事万物各得其所,不愿将它们按部就班。罗素指出:中国文明如果完全屈从于西方文明将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