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盛产口号的国度,无数激昂的口号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和标志。作为一项激励人的事业,体育更是多次在口号的推动中得到突破,也时常引发和感染其他领域的人们创造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可以说,新中国体育50年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体育口号激荡社会世风,民族精神又推出新的体育口号的演进史。一、图强寓意和心理促使群众喊出了激昂的体育口号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提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二个大字,从此确立了新中国体育的根本使命,这十二个字也一直是中国各类运动会的固定口号和…  相似文献   

2.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这一口号感召着无数的中国人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士。在激烈的、残酷的竞技体育中,也许智障人群只能是参与奥运,而想在奥运赛场上去争金夺银,这在很多人看来,只能是一个可想而不可实现的奢望,但  相似文献   

3.
体育口号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载体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功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总结了新中国体育口号文化的发展变迁和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体育口号的提出要符合发展规律,反映体育的本质需要;体育口号要尽可能从民间征集;体育口号要有连续性和周期性;要重视体育口号的宣传;用体育口号激励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并在大陆生活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热爱,几乎都发自肺腑地呼喊过"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文革"时期,这句口号的呼喊声更是铺天盖地、震耳欲聋,藉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然而,被几亿中国人呼喊了几十年的"毛主席万岁"口号,很少有人会去探究它是怎么来的,最早又是谁喊出来的?笔者推测:人们最早呼喊出"毛主席万岁"口号,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全运会主题口号的形成、特征及其社会价值。研究认为:全运会主题口号浓缩着时代精神,折射中国体育的发展之路;全运会主题口号彰显出积极的社会价值,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邮票不仅受到体育工作者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中国体育在一定时期发展的情况。作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统一体的体育邮票,它的发行总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这些特性,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40年的体育邮票发行的统计分析,探寻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课的教学质量,除了受体育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授课艺术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教师授课心境的影响。心境,心理学解释为“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教师授课总是基于一定的心境之上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象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而是在传递,输出知识信息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忧郁筹。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体育  相似文献   

8.
陈树群 《收藏界》2013,(4):37-39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吟咏过梅花。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也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同治、光绪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讨论参与体育运动这一话题时,总是听到周围的年轻朋友呼喊“太忙+没有时间。”体育与大家的生活似乎变得若即若离,或者总是以体育现焱的身份“参与”体育。  相似文献   

10.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发现历届冬奥口号的倡导主题呈现出从“齐聚同一时空”到以“火焰”与“激情”为中心的诠释;通过对历届冬奥口号相关的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冬奥口号的创制一直以来都在向世界传达“义利相兼”“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契合的倡议理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倡议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林匹克精神、办赛理念和奥运愿景的中国解读、中国诠释和中国表达。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体育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时铭 《体育学刊》2002,9(4):11-13
通过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成员有关体育的指示、讲话、章观点等的系统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提出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体育思想,在新中国体育史上各有着与时代相适应的主要特点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并从纵向上构成了3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同时,三代领导集体的体育思想又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发展的递进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育思想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儒道理念下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休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几乎是世界上每个种族、每个个体的终极向往,在中国古代,休闲理念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主体,它们的休闲理念引导着中国传统体育一步步走到今天,对中国传统体育的休闲性的进一步剖析,实质是对今天西方竞技体育主导下世界体育潮流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两股热流:一股是体育热,一股是体育宣传热。这两股热流的汇合和相互作用,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然而,我们的认识还不够自觉。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体育宣传意识,自觉地做好体育工作是有现实意义的。先例举两组数据。中国从1909年最早出版的《体育界》杂志算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40年间共出版体育报刊119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新体育》杂志,1958年出版了《体育报》,到1976年的27年间共出版体育报刊19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体育宣传出现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4.
标语口号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化现象。从村落到都市,从马路两旁到高楼大厦,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标语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为祖国争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让人怦然心动的体育口号已离我们远去。即便如此,透过不同时代的体育标语口号,可以回顾那个时代的那段历史和些许记忆,开探寻其变迁背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解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兼论"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口号?一般是指带纲领性的起宣传鼓动作用的短句。口号往往是在特定的政治或军事斗争、劳动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起到动员作用的朗朗上口的警句。这种情况不胜枚举。单以体育而言,伴随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口号也层出不穷。例如:毛泽东同志为体育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非常响亮而且深入人心的方针性口号,其他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从一大"."生命在于运动","花钱买健康"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口号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运动员起到了激励、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口号的时效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2012,(1):10-12
从2001年至今,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其间体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0年之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新一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又要出发,在此体育课改的重要节点,《体育教学》杂志社邀请诸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座谈,畅谈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问题。本刊邀请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王皋华、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于素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晓红以及其他专家进行讨论。本期的主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激励一代人     
从北京到伦敦,奥林匹克运动又走过了一个周期。经过又一个四年的发展,我们看到许多新的世界纪录被改写,许多新人站在了领奖台上,似乎奥林匹克运动就这样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也有着相对永恒的元素在里面,比如现代奥林匹克的精神、理念。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就反映了这种精神的永恒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温故2005     
马玉星 《新体育》2005,(12):6-9
几乎还没有从燥热的天气里喘过气来,2005年的日历就已经被撕成了薄薄的几页。这不是一个属于体育的大年,要不是有十运会在后面撑着,体育可能就被百度上成百上千的“超女”“芙蓉”之类的关联词语给分割得支离破碎。这又是一个属于体育的年代,从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马达轰鸣到孙英杰栽倒在B瓶上,欢笑、眼泪、尖叫、口水,让2005年变得异常清晰。但愿我们对于2005年体坛个性的“从一到十”的盘点,能击中记忆的要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理论基础的回溯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毫无疑问,竞技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它却不应该成为核心问题。因为,竞技体育并不是由政治派生出来的、天生作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世界上的。它乃是生活作用于人的体质、精神和情感的一种结果。所以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体育同生活的关系问题,生活怎样作用于人的体质、精神、情感,人的体质、精神、情感在从生活到体育的过程中又怎样起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体育图书作为一种贮存工具,它留下了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印记;体育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体,它的出版总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体育图书的这些特性,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图书出版状况的调查分析,探寻40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轨迹。通过对体育图书出版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新中国体育的发展轨迹,不呈直线上升趋势,而是出现了“深谷”现象。这与《当代中国体育》对新中国成立35年来体育发展历程的概括基本一致。这就告诉我们,对某一时期体育图书出版状况的调查分析,也是了解和认识该时期体育发展进程的一种有效方法。体育图书是记录有关体育知识的载体。它作为贮存知识的一种工具,不但汇集了前人和今人在改造宏观世界的同时,不断为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成绩而长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智慧结晶。而且留下了体育在发展进程中,诸如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体育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历史印记;体育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体,它的出版(包括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总是受到一定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科学和物质生产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基于以上的粗浅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后体育图书出版状况的分析,探寻40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轨迹,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进程及其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