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新资     
鞍山市铁东区湖南小学创办于1984年,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铁东区湖南地区。校园内绿树环绕,鲜花丛丛,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多年来,学校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为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以“整合”为基本策略,构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等主体课程结构;建立了以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良好性情的情感教育校本课程;积极开展以“休闲体育”活动为牵动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学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成立“校园教育交流坊”,创建“学习型校园”,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双…  相似文献   

2.
罗丹 《中国教师》2014,(2):76-77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是一所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各项均衡发展的国家级示范型高中。多年来,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努力建设优质化校园,以期实现学校的优质化发展。学校要实现优质化发展,必须重视课程建设,教师需要统筹安排好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诸环节,从而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力。  相似文献   

3.
“校园规划设计”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是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课程资源优势的一次有效尝试。首先,该课程是宜川中学“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综合实践类的“项目设计型学习”。同时,该课程与学校的校园改扩建同步开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生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一个良好切入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校心理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内容“零散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忽视化”等问题,由此以校园心理剧为育心载体,积极建设“剧润童心”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群。为此,学校架构了“主题化”课程内容、“进阶化”课程实施与“三全化”课程评价的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过程中生成积极的心理素养,提升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心理问题的精准追踪,真正转变学生认知、行为与心理上的问题偏差,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园规划设计”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是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课程资源优势的一次有效尝试。首先,该课程是宜川中学“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综合实践类的“项目设计型学习”。同时,该课程与学校的校园改扩建同步开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生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以发展校园足球为重要内容,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助推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助推学生更优发展。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我校构建了体育“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形成了适宜学生发展的“汇力健身心”体育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打造精彩纷呈的足球文化,提高校园足球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对学校物型环境进行意象化设计,并比喻为“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着力打造美学场景、营建诗学空间、构建学校课程,让环境、场域、情景与儿童的学习、生活、生长产生具体联结,凸显儿童主体地位,赋予儿童学习与发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谐”一词意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可见“,和谐”是多样性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一种境界。何谓“和谐校园”?我们认为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建设“和谐校园”有三大途径:一、营造人文和谐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校园环境正是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它无时无刻不在起…  相似文献   

10.
张志坚 《人民教育》2022,(12):48-50
新时代高中“课程思政”实践打破了学科界限,构建起以思政课为圆心,高中其他课程为“一环”、校园活动为“二环”、社会实践为“三环”的大思政教育生态圈,从而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的无缝衔接,凝聚“系统教育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辽宁教育》2023,(2):2+97-98
<正>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始建于1958年,2011年成立文化路小学教育集团,2017年至今形成“一校五址,四部一园”的办学格局。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心创新”的办学理念,构建“以文化人”的文化浸润、“创+课程”的课程浸润、“一基两变”的课堂浸润、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浸润四个维度的浸润模式,努力建成一所有创造精神的文化学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首届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2.
“有机农场项目”是上海“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之一。我们鼓励学生在校园里用有机的方法种植蔬菜,开辟校园有机农场。随着我校“校园有机农场”课程的开设,我们在课程的建立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怎样结合学校、环境、资源,开发创新性的活动等,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教师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以下以引导杨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以“物”为本的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21,(4):F0003-F0003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创办于1958年,秉承“和合”校训以及“教学和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和合”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是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学校、江苏省二星级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教育》2010,(7):F0003-F0003
学校创建于1929年,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124人,教职工76人。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园”“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模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各学校在龙泉镇中心学校的带领下,创建特色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龙泉镇中心学校倾力打造“三全教育模式”(实施全程教育,做好全民教育,落实全员教育),不断拓展“四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精心构建了“五型校园”(书香型、生态型、学习型、发展型、创新型)。全镇六所学校,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在政策上保证了校本课程生长的空间 ,使学校拥有了开发适合自己特色的学校课程的自主权。所谓校本课程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力 ,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简言之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甲秀小学是以书法艺术促进学生美育、培养良好书写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掘校园优势的原则 ,我们将“写字教育”确定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参考》2014,(2):I0002-I0002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是一所大型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多样成才”的办学方略,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多样化成才”的育人观。促进学生自主、多样、特色、个性化发展。学校现已开设近50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学校先后成为全国特色学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养基地等。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代》2014,(2):F0002-F0002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秉承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根植于嘉兴地域文化,以“智慧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教师的智慧成长为基点,以学生的智慧生成为目标,以经营“智慧型课堂”、打造“智慧型教师”、培养“智慧型学生”、构建“智慧型校园”、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系统、规范、课程化的体验活动中深度体验、提升素养、历练能力,促进习惯、品德形成,深化学校体验教育办学特色,良乡中心小学以规范常规主题活动为抓手,将主题活动系列化,构建德育活动体验课程——“阳光少年在行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度参与,感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通过爱国节、诚信节、友爱节等“十大节日课程”以及岗位体验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内容,引领师生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如在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节、诚信节活动,深化“爱国”“诚信”两个价值观教育点,引领学生争当“最美爱国少年”和“最美诚信少年”;通过小保洁、小老师、小安全员、小种植员、小养殖员等职业体验课程,校园升旗手、校园导游员、校园主持播音员、校园检查监督员、图书报刊管理员等自主管理课程,让学生在岗位体验中感受并做到“敬业”,争当“最美敬业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