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强门画是专供春节张贴在门上的年画,也是武强年画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它包括门神神荼与郁垒,秦琼与尉迟敬德、钟馗等,还有被视为武强三件宝的虎、狮、大花瓶等。门画雕刻精细、色彩鲜明、造型夸张,汇集我国民间剪纸、戏曲、石雕等艺术的精华,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抗日题材的武强年画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各自所在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古有民谣:“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说明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武强年画自元代初年祖版绘制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一种服务农家的节俗时令装饰品而存在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  相似文献   

3.
武强年画是我国古代年画的代表作之一,享誉国内,驰名海外。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为民俗文化快速有效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叙述武强年画的艺术魅力,互联网背景下武强年画传播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武强年画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强大优势,进一步完善保护方式和加快有效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武强年画是全国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和全国各地大部分的木版年画一样,武强年画有过自己辉煌鼎盛的历史,目前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要实行年画的现代产业化发展,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融入旅游业,用市场经济方式培育和开拓市场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武强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有识之士和政府的关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借助纸版画把武强年画引进小学美术课堂,使学生从小对武强年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能为其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武强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有识之士和政府的关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借助纸版画把武强年画引进小学美术课堂,使学生从小对武强年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能为其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庄稼年画"的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随着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武强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现如今的武强年画在文化产业、博物馆和传承人身份的转变3个向度昭示了其逐渐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武强年画的考察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但传统年画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出现了濒危局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拯救武强年画并推向国内外市场。1)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2)高中低档全面出击,占领国内市场;3)订单式生产,瞄准国际市场;4)融众家之长,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文化使一个民族保持其独特性并使其成员保持着特有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与思维情感,其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往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是抽象的符号,同时又是通过实物承载进而发挥影响的,武强年画蕴涵着人们对自然界、群体生活和社会发展最本质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反应,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出燕赵大地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从档案资料来看,武强年画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符号:反映传统农耕社会气息的民俗文化、表现燕赵文化风骨的地域文化、记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文化。这种文化符号浓缩在一幅幅的武强年画中,用图片的特殊方式展现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呈现了社会历史变迁与思想文化传承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10.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的武强年画承载着民间信仰、哲学、道德、娱乐、教育等广博的内容。它既有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亦有现实生活及时事新闻,其中对传统美德的宣扬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宁夏六盘山木版年画以表现镇宅降福的门神、福笺、神码云子及有吉祥喜庆寓意的年画内容为主,具有构图均衡饱满、造型质朴大方、线条概括简练、色彩对比鲜明的艺术特色,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六盘山一带的人民群众.但在商业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六盘山木版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艺人在为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着.  相似文献   

12.
武强年画被称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久负盛名,与它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在四个方面:民族吉祥文化心理的具象化;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集中体现;弘扬忠孝节义,崇拜英雄好汉;记录民风民俗,反映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3.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也是一种手工业,它的发展与武强县的自然环境、区域文化、移民的迁入、人际关系的促进以及年画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年画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原始宗教祭祀,是绘画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我们先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对自然的认识与心灵幻想相结合的产物。戏曲、年画共同孕育于高度发展的汉唐化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里,最终,在明清,由于它们相互影响、不断对话,共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武强年画以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它始于宋元时期,盛于乾隆、嘉庆年间;它起源于民俗,植根于民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武强年画继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全部为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木版水色套印.武强年画贴近生活,手法多样;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明快,造型夸张;品类繁多,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被人们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三才图会》一书卷帙巨大,图像繁多,所记事物,图文并存,不仅向当代阅读者粗略还原了古代民众日常生活场景,而且对研究者而言,更深层的收获应该是看到了当时一般民众"观看世界的方式"。因为以往汗牛充栋的中国美学理论著述中的图像作品,只代表着占有语话权的精英文化文人的趣味。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口味被忽略了,所以对代表一般民众品位的《三才图绘》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武强年画是衡水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它体现出农耕时代农民对神灵的敬畏、对平安幸福的祈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衡水特有的民俗美;同时,武强年画构图的程式化、形象的脸谱化、图文并茂等艺术特点,使它成为几百年来历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