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韩小蕊  张娟 《科教文汇》2008,(15):151-151
21世纪前20年是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产业分工的高度,基于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协作现状,提出依据各自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制定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诊断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3点结论.第1,技术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受"2市1省"行政管理和产业链建构模式等的限制,技术溢出在区域经济联系中的作用有限.第2,投资、需求等传统经济增长要素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处于"投资拉动型"和"需求引导型"阶段.第3,区域间相互作用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呈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及其动力机制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信息熵和塞尔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3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西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效率等。  相似文献   

4.
规划了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一直不温不火,声音多过行动。直到2008年夏季,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很多人才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真的要来临了。而随着中央政府4万亿元刺激内需计划的出台,“大北京都市圈“的想象再次变得真实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都市圈建设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城市化离不开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建设和小城镇战略是互动发展的过程。并根据对都市圈建设模式的重新认识提出了都市圈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很好地诠释都市圈创新系统的创新与发展,而基于知识生态视角的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的梳理,提炼出知识生态和都市圈创新系统的关系、知识生态视角的都市圈创新系统两个研究领域的主题,采用主题分析法对现有文献进行解析和述评。文献分析的结论表明:知识生态作用于都市圈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动,两者之间存在要素耦合性和机制同步性关系,基于知识生态的新视角将能拓展都市圈创新系统创新结构和创新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对未来研究在理论拓展、实证分析和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科技在内的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进而提出了促进该都市幽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何  白庆华 《软科学》2003,17(5):36-40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的都市圈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创新农业,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都市圈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空间载体。文章构建了一个发展现代农业的都市圈模型,并阐述了其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尔滨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制定了对哈尔滨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而对都市圈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重构,最后提出都市圈自然保护区建设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京津都市圈的发展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港都市圈的快速发展相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腾飞,上海都市圈加快了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协调“东西南北”关系,启动京津都市圈,使之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产业合作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定位与合作模式,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一种高效的创新系统。都市圈创新系统的框架内不仅包含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子系统,还包括教育子系统、财政与金融子系统、公共研究与发展子系统、政府调节子系统等。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都市圈创新系统各项子系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都市圈创新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沈正平  安宇  顾晓波 《中国软科学》2003,(11):128-133,144
本文从都市圈与经济区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在分析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认为无论是徐州都市圈还是淮海经济区,其进一步建设均应当以特大城市——徐州为中心,实施整合及协调发展,以推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两者的联动与共进。最后,文章还就加强这一区域与长三角、特别是江苏沿江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同城化作为都市圈内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与高级阶段,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广泛实践。文章以武汉都市圈内的武汉、鄂州两市同城化发展为例,基于以武鄂黄黄为核心,推动武汉都市圈建设等背景,面向国家区域空间发展新要求,武鄂同城化在新时期有待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即需要聚焦两市衔接地带,在高能级空间载体的引领带动作用下,创新探索出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其他都市圈内同城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及以全面、均衡、协调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国家基本战略方针的背景下,都市圈空间组织作用开始由原来的行政等级联系向新的网络化关联互动发展.目前,太原都市圈的发展刚刚起步,原有的空间特征从无序生长到有序调控,正在发生着一些重要的根本性变化.在综合分析和模拟太原都市圈区域内城镇之间的要素流空间联系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集聚扩散的规划方法初步构建了都市圈城镇节点网络,依据太原都市圈自身发展特色,对其空间整合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借鉴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基尼系数模型.以专利数据与创新能力综合数据两种方式,基于上海都市圈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不均衡发展情况,为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原都市圈的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圈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较先进的形式之一,中原都市圈的发展,对促进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中原都市圈的结构,即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过小、空间结构轴线单一、各城市职能结构趋同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郑州的首位度、增加次级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以及次级城市之间的辐射轴线、调整各城市职能结构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京都市圈近年来发展迅速,对FDI的吸引力不断变大。利用南京都市圈7个城市作为观测对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检验FDI对南京都市圈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研究表明,FDI对南京都市圈内的国内资本产生明显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都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互动发展,借鉴引力模型在经济吸引研究的应用成果,通过构建都市圈创新引力模型,结合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描述,对上海都市圈2001—2011年城市间创新能力的空间互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将都市圈创新引力划分为超强、较强、强、弱、较弱和超弱等6个等级,并从促进创新能力综合发展、为外缘城市提供融入引力格局条件、以汲取群体有利因素促进互动、充分利用与核心城市的临近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