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那一年,余秋雨在上海戏剧学院当院长。他有些"另类",他倡导学生要有个性,敢于表现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此学生都很喜欢和拥护他。有一回,一位教务处的干部在一次汇报会上,重点汇报了一些课堂上的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上课对一些老师不太尊重,当老师讲得不太好时,要么睡觉,要么就玩手机、交头接耳;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一些观点不同意,当场就提出来,让老师很难堪,破坏了教学秩序;甚至还有的学生,对于正统的一些观点,居然"喝倒彩",从而使得  相似文献   

2.
在担任心理教师的两年里,不论是跟学生课堂的互动,还是跟学生私下的接触,我都认识到心理教师的敏感度非常重要.灵敏而准确的判断,在很多时候都能帮助到彼此. 在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心理课上,有位学生一开始就出言不逊,而且不论老师说什么,他要么就带领周围的学生重复老师的话,引得哄堂大笑,要么就是跟旁边的同学大声说话,肆无忌惮.更让我奇怪的是这个学生平时上课态度特别好,回答问题很积极,表达能力也特别好.  相似文献   

3.
<正>我班有一位男生叫李梓潼,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坐住,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下座位影响别人,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对上课没有一点概念,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下课追逐打闹,经常和同学打架,可以说是大小通吃,后果可想而知;作业经常不完成,书写还很潦草……几乎是一无是处,在学校里面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一名好学生。可他却是一幅似懂非懂甚至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我有点  相似文献   

4.
王立华老师班上曾有过一个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兔唇”的孩子洋洋(化名)。洋洋刚到班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他主动要求老师让他坐教室角落的座位,上课时不愿意发言,平时不大与同学说话,甚至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同学打照面。王老师一看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兔唇”惹的祸。“兔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班上曾有过一个先天性生理缺陷——"兔唇"的孩子洋洋。洋洋刚到班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他主动要求老师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偏僻的角落。上课时他不愿意发言,平时不大与同学说话,甚至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同学打照面。  相似文献   

6.
张美姣 《湖南教育》2013,(12):35-35
“校长,金香洲软硬不吃,我真是管不好他,要么退学,要么就让他另转一个班吧,我是仁至义尽无力回天了。”一进我的办公室,谢老师便噼里叭啦地说了一大堆,一向很好说话的谢老师激动成这样,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我给他倒了一杯茶,静听着他的“渲泄”。  相似文献   

7.
正开学第三天,迟到大王浩就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彻底放弃自己,不想来上学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头掠过一丝震惊和遗憾,但又一点儿也不意外。性格内向的浩是新生军训结束后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他就像半路加入的局外人,对这个全新的班级显得很不适应:天天迟到,不认真听课,基本不交作业,甚至不怎么说话,整天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角落,要么蒙头睡觉,要么走神发呆。  相似文献   

8.
王立华老师班上曾有过一个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兔唇”的孩子洋洋(化名)。洋洋刚到班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他主动要求老师让他坐教室角落的座位.上课时不愿意发言,平时不大与同学说话,甚至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同学打照面。  相似文献   

9.
进步的阶梯     
陆晓蕾 《班主任》2012,(8):34-34
正刚接手一个新班,我便发现学生小徐的"不一般":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有机会就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说话。课上,他不但接老师话茬儿,还不时和同学"打长途电话",做小动作,甚至怪叫;课下,他不仅乱扔垃圾,不高兴时还把别人的东西往天花板扔,甚至把其他同学摔倒压在身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面对他的众多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我所教的班中有这么一个男生,还算聪明,理解力、记忆力都还可以,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初一时语文成绩还过得去,上课还能听听,作业也还做做,虽然在老师的督促下仍然比其他同学要慢很多,但毕竟还交作业.我说的话他也还听.一到初二,他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上课睡觉和讲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与他多次谈心.都不见成效,他还跟老师摊牌:"我就是来混日子的.混一张毕业证就可以了."现在到了初三.他上课根本就不听.书都懒得拿出来.虽不扰乱课堂纪律,但那样子看着实在不雅,要么是身子不停地扭动.要么就趴着睡觉.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资料小贝(化名),男,12岁,五年级。小贝可谓大名鼎鼎,教过他的老师无不对他印象深刻。但问及他,老师们总是摇头说"这个孩子本性难改",同学们也把他列为班级调皮捣蛋的一号人物。接这个班之后,我才知道小贝"一号人物"的身份并非徒有虚名:上课,他不认真听讲,要么玩玩具,要么搞恶作剧;作  相似文献   

12.
我要出嫁了,陪伴我一生的,还有父亲沉甸甸的爱……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沉默的代名词,他极少说话,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几十年间,他的同学要么仕途光明,要么财源滚滚,只有他依旧是个不上不下不折不扣的穷老师.因为这,少时的我常对父亲有着莫名的反感,总是悖着他的意愿做事.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男生木木,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他的脸颊伤痕累累,同学们经常取笑他,他上课经常会走神,作业也拖拖拉拉、偷工减料,非要老师一个劲地催着,盯着他做作业才能完成。但是这样的一个学生自尊心却很强,有次语文考试后,他只得了比平时差一些的58分就情绪激动,竟然拿回试卷在课堂上骂骂咧咧地把考卷撕成碎片。他还经常违反班级里的规范制度,每次犯错后总在老师面前保证不会再犯,但之后没多久又有学生告他的状,要么说他在上课时逗身旁的同学说话,要么说  相似文献   

14.
在一周见习中.我选中调皮鬼孙军作为观察对象,和他成了好朋友。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提问后,他和其他同学一起举手.老师让他起来回答.他却眨着眼不说话。老师以为他太紧张,就叫他坐下再想想。然而他一坐下就朝我一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真是因为紧张而忘记的吗?我决定课后问个明白。果然,他颇为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15.
《特区教育》2010,(1):44-46
嘟嘟不是不会说话,他只是经常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每当陌生人跟他说话,他就感到紧张。嘟嘟妈妈是个急性子,看见嘟嘟不说话,就催:“说话呀,嘟嘟,你说话呀!”嘟嘟被妈妈一催更紧张了——说什么好呢?说什么好呢?嘟嘟越想脑子越乱,就连嘟嘟妈事前教给嘟嘟的话也因为紧张全忘了。在小学校里,学生进校门要举手敬礼说:“早上好!”见到学校老师要说:“老师好!”  相似文献   

16.
罗呈扬 《考试周刊》2011,(77):218-219
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喜欢学习。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一群另类的同学,这个群体在课堂上对所有文化课老师的声音几乎不闻不听,就像物理材料中的绝缘体——不通电,他们“不通”老师的声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上课时要么坐着发呆.面无表情;要么趴在那里,无所事事;要么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7.
读中学的小东在学校人缘不好,每到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玩得热火朝天,唯独他坐在座位上,要么看书,要么写作业。既没人邀他玩,也没人主动和他说话,小东整天就像个孤家寡人。但是他的内心很不平静,也很不好受,他觉得被大家孤立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人缘那么好,经常有一帮同学围着他,而自己根本没人理?他该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8.
一、个案情况 超超(化名)同学基本认识能力在班级中较好,学习能力强,只要学过的生字他都能认识,动手能力也不错,自己涂色的美术作品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在学校里他就是不愿意开口说话,老师请他说,他不说;老师问他话,他不答,只是一味地沉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敢说话,若是说了,声音也很小.和超超家长沟通后得知,他在家里与人交流很流畅,没有语言障碍. 笔者经过细致观察分析,认为超超的这种表现可能与刚入学不久对环境感到陌生有关.中重度智障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对刚接触到的人或物一般都有抵触心理.他们不愿意与对方交流,甚至会对别人亲昵的肢体动作表示排斥.这些现象说明他们对外界的环境有种恐惧心理,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以“问答式教学法”为主的今天,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琐碎,杂乱;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甚至偏题。学生要么无需思考,要么无所适从;由此,学生感到一直被老师被动提问,有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故意不思考、不回答老师提问的逆反情绪。教师放不开手脚,对教案是“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20.
他的转变     
吴米兰 《贵州教育》2009,(11):22-23
班里有个男孩叫赵龙贵,是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疼的孩子。这孩子在课堂上很随便,要么在老师讲课时插嘴、顶牛,要么转过头讲话、戏弄同学,要么在课堂上玩得旁若无人,作业经常都是马虎完成,甚至有时不完成。对老师的批评,他极力狡辩、置若罔闻;课间,他总是和同学追跑打闹,惹是生非,今天不是这个被他伸出的脚绊倒在地,就是那个挨了他一拳头,几乎每个学生都被他欺负过。唯一能令赵龙贵收敛一下的就是请家长。换来父母对他的一顿拳脚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