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贞元六书"冯友兰著,三联书店,2007年小引:书名的寓意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他所完成的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的新理学体系则由六本独立的著作构成,分别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读了邢贲思同志主编的《哲学小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这是一本帮助人们学习哲学的综合性的、百科式的工具书。除了《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篇代序以外,全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自然辩证法、逻辑学等部分。《哲学小百科》虽然包括哲学的各  相似文献   

3.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广泛深入传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重大的丰富和发展,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辉煌历史篇章。然而,对这一历史,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这是令人遗憾但又是值得庆幸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三卷本)等是这方面研究的拓荒工作,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第六、七卷,则是在此研究基础上更深的发掘。已“达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我们这方土地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目光,作了成功的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六、七卷打破了以往史书的“板块式结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中图法》(第四版)关于中国古代史文献分类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在史料类目、历史事件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古代分裂时期的文献分类、中国学、汉学以及普及读物的类目设置方面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曹道衡、刘跃进著,中华书局2005年2月版史料学是文学研究的起点。很难想像,如果文学研究脱离了原典,将如何进行?而问题正在这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典籍何其丰富繁杂,且不说那些在战乱中遭受焚毁、散失的,就  相似文献   

8.
1998年春夏之交,日本图书市场出版面世多部通俗、生动的古希腊哲学通俗读物。 其中,《午休之后与柏拉图》(三枝和子著 新潮社版)一书,作者运用诙谐的笔调广泛涉猎古希腊哲学史,试图阐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必然成为集古希腊各派哲学之大成,柏拉图的哲学名著则不失为一部文学杰作。本书最终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求解柏拉图的深邃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入选图书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主编:黄楠森号1996年12月第1版全书共分八卷,是我国“七五”计划中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科研重点项目之一,参与编写者共57人,都是活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和科研第...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无论在通史、断代史,还是在专题研究、人物评传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破性进展。然而还缺少从哲学高度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全面地理论总结的专著。有感于此,当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张瑞璠教授,率领他的七位博士弟子对这一前沿课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研究,终于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宇的学术巨著《中国教育哲学史》(四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中国教育哲学史》最大的特色是写出了中国教风学风和中国气派,避免套用西方教育哲学的概念范畴。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10月12日《赵无极》台湾锦绣文化企业1993年版《董其昌书画集》(2卷)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权力学》(上、下)[苏]阿夫托尔哈诺夫著新华出版社版《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相似文献   

12.
书讯     
《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出版本刊讯2006年5月,《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出版史料》中的现代部分5册于2001年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又收集到部分新的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出版史料,为此续编了《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3册、80万字,所收集史料的下限时间截止2005年12月,仍由陈江、吴道弘、方厚枢辑注。《中国出版史料》是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策划,由宋原放主编的,这套古今兼收、总计400万字的出版史料中,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出版历史资料。出版界老专家胡道静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13.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董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收录了从1899年至1949年发表或演出的现代戏剧剧本(以话剧为主,兼及其他戏剧形式)共计4992篇,作为目前收录最全的资料性基础文献,可谓现代戏剧史料学的重大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现代戏剧学学科的建设和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风 《新闻战线》2012,(1):48-49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第一版2007年问世,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别开生面。经过调整、增删和修订,第二版"插图本"在结构的设计安排、史料的爬剔梳理、思想的推陈出新上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论读物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钱学森费孝通等著0.52元思想工作的艺术赵言舟著0.36元中国古代案例选湘京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编0.72元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一)《晋阳学刊》编辑部编1.60元中国哲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1.75元中国哲学发微张岱年著1。90元中国法制史简编(上)肖永清主编1.90元中国法制史简编(下)肖永清主编2.20元工业企业管理入门山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教研室编1.85元农业生产责任制问答农寿编写。.32元共青团工作手册共青团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0.28元党的组织工作问答郎文荣哀胜利编写0.30元王若…  相似文献   

17.
<正>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殿堂,是由历代作家和文人的笔墨构建而成的。后人要了解和研究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必定离不开对文学史料的熟悉和掌握。如今,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两个项目,同时由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料学学科的日趋成熟,它们将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通过探讨各类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的特点和价值,研究其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恐怕是争论最大的哲学家了,而且,这种争论是古已有之的。从历史上看,对老子哲学一向就存有两种不同的阐释,以韩非、《淮南子》、王充等为代表,主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诠释老子;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则主要从唯心主义的角度理解老子。至本世纪50年代,围绕老子哲学则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大论战。尤有可言者,著名哲学史  相似文献   

19.
张晓新、张彬同志在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14页)的《中外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列出了国内17所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所开课程.令人吃惊的是,文中关于各高校所开课程的信息竟与实际情况如此不相符.  相似文献   

20.
高振兴 《出版参考》2015,(12):47-48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面对诸如“哲学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如果你能确切地给出答案,那么,我恐怕会不无遗憾地说:你眼中的哲学已经出现了式微的表征.这表征正是由于思考的匮乏、关注度的降低造成的确定性.但当我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有了欣慰的理由.它不像其他哲学史著作那样艰深晦涩,罗素的这本哲学史让哲学回到了它本真的状态,使哲学根源于人的心灵,紧扣生活,关注现实,激发思想,增加智慧,读起来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让人感觉可亲可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