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et’s eat!     
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版小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第9课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Let’s eat”。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目标:重点为单词“strawberry,apple,grapes,orange,banana,melon”和句子“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I like…”“I don’t like…”。依据内容,我采用了听、说、学和做的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语第四册第9课的说话训练,内容是:“在学雷锋活动中,你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选一件事说一说。”下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分”是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上的一个教学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纯数学”,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枯燥:如何让这部分数学知识“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以课始的教学实录为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4.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今年复习中的难点,也是“三大新增考点”中备受关注的考点。对于广大师生来说,“熟语”是一个新生事物。那么什么是“熟语”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该怎么来复习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逐个展开,尽可能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临考不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不确定性数学”的内容,统计和概率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内容有较大区别。如何理解统计的意义、思想?解决统计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统计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小学统计的课程、教学应当突出哪些重点内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史宁中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审查委员)进行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6.
一、“蹲”到孩子学习兴趣的高度[案例]句型“H ow m uch is it?”的导入教学不久前,笔者参加了一次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执教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H ow m uch is it?”对于新句型“H ow m uch is it?”的导入教学,笔者是这样设计的:Step1.热身(W arm-up)1  相似文献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人教B版选修2-1第一 章《导数及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计划2 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 “为什么这样教? ”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分析、课堂设计分析和 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自学能力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运用“引探法”分阶段、按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阶段,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预习,如在教学第七册第 96页例 3“ 35乘以什么数是 420?”前,设计预习思考题: (1)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要求的数用什么表示 ?(2)怎样列式 ?怎样求出 x?解出 x过程中每步的根据是什么 ?(3)怎样检验 ?让学生提前一天认真看书、勾画。通过预习,学生提前熟悉了要学的内容,做到…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中叶,戴高乐在法国发动了一次上层的政治体制改革活动。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对此争论甚多,一些人反对它,谴责“新体制”是“独裁制”,把建立“新体制”的戴高乐斥之为“拿破仑第三”;众多的人拥护它,坚持要维护第五共和国宪法和总统地位,“反对任何滑向议会制的倾向”,吹捧戴高乐是“二十世纪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在五十年代法国会出现这场改革?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新体制”的作用及其性质如何?为什么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克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课通过三克镭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本课所在第四单元的训练项目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深化对课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但要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必须先“读进去”,“读进去”是“想开去”的基础。在教学《三克镭》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进去”,还要引导学生“想开去”。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新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称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数学游戏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材在说明中指出:“编入书中的思考题和练习中带星号的题目,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那么,教材编入这些“不作为考试”的内容,教师是讲还是不讲?如何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如果不讲,教材编入这些内容,岂不成了可有可无的“搭头”?  相似文献   

12.
训练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  相似文献   

13.
《百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内容。经历过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共识: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尤其是体会“百分数后面不能跟计量单位”的算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是凭借生动透彻的讲解来突破?还是依靠大量强化的练习来突破?为了真正达成难点突破的既定目标,我精心预设了多种教学策略。于是,带着一种“总有一款能用上”的自信,我步入了课堂案例一开始“百分数概念”的教学非常顺利。当学生借助现实情境自主提炼出“百分数概念”后,我用小黑板予以呈现:“表…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本文时,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逐步理解其内容。一、贯穿本文的一条红线是什么?它是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论述的? 二、我们为什么要艰苦奋斗?而且要永远艰苦奋斗?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准备如何艰苦奋斗。三、艰苦奋斗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在本论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阅读入门指津】一、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议论文。它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催人奋进”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以正反材料为论据,围绕中心论点,系统阐明“我们永远需要艰苦奋斗”的深刻道理;第三部分,论证论点,得出我们将会在艰苦奋斗中“排除  相似文献   

15.
一《百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内容。经历过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共识: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尤其是体会“百分数后面不能跟带计量单位”的算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那么,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是凭借生动透彻的讲解来突破?还是依靠大量强化的练习来突破?为了真正达成难点突破的既定目标,我精心预设了多种教学策略。于是,带着一种“总有一款能用上”的自信,我步入了课堂!二一开始的“百分数概念”教学非常顺利。当学生借助现实情境自主提炼出“百分数概念”后,我用小黑板予以呈…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内容,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进一步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讲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规律,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以红绿色盲的发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探索精神,并通过对“问题探讨”“积极思维”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其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18.
散鉴赏是高中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在学鉴赏的天地里“游目骋怀”?这里,以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三册三个单元的散鉴赏课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第十册教材中“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内容多、概念多,易混淆、难记忆。怎么掌握这部分知识呢?下面告诉小朋友一个复习秘诀,也就是一、二、三、四、五,内容全记牢。  相似文献   

20.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0,(21):36-3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认识”中 ,涉及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的内容。这一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安排在练习二十的第 2题 :“下面两个角 ,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单位 :厘米。书上只有图 ,没有注明角的度数和边的长度 ,下同 )此内容又在第八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作为课文内容出现。课文中的叙述是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个角 ,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从上面的比较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结论略 )  因为小学生一般都认为角的边越长 ,角就越大 ,边越短角就越小 ,这种视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