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客家精神文化的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教育文化要素是构建客家学的重要成分。立论所持依据是:一,教育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客家文化不能回避教育文化;二,客家人的人文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三乡"之首是文化之乡,教育是文化之乡的奠基石;三,从封建科举文化开始,至现当代的客家教育文化,均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无论是梅州的"进士文化"、"院士文化"、"大学校长文化"还是"将军文化",都为客家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赣南师范学院就成立了客家研究所,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客家研究机构。2003年初,在客家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客家研究中心。2003年4月,被确定为首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06年和2010年两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单位"。2012年,被评定为首批  相似文献   

3.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休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构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几十年来,客家研究一直在寻求新的学术视域,一方面不断更新角度和方法,一方面发掘研究空白领域,推出一个个鲜活的个案。而后者,则是绝大多数客家研究学者在做的工作。客家学应该是田野之学,客家与客家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对客家的理解只能通过对具体时空中客家学者来理解,没有脱离客家学者的纯客观的永恒的客家。客家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3,(2):F0002-F0002
<正>2012年12月7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客家学研究团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在我校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客家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促进客家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体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橡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客家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被歧视的客家人辩护的功能,但同时客家文化和所有地域文化一样是旧世界地理封闭和社会封闭的产物,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客家学与所有地区性文化一样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格局下,客家学的价值和功能应作大的调整,以使客家文化研究纳入人类文化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12日至14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球客家移民与地域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海内外近百名学者聚首客都梅州,进行学术交流与田野调研。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人文素养。客家人文素养中既有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文精神,也存在有一些不利廉洁文化建设的封建糟粕。客家廉洁文化建设要吸收客家人文素养中的积极因素,又要防止客家人文素养中的落后元素。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00,18(1):118-120
1999年 10月 7— 10日 ,’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在嘉应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法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福建、江西、湖北、四川、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共 80余人参加了这次客家学研讨盛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 6篇 ,其中属于客家文化理论(文献 )探讨的有 36篇 ,属于田野实地调查报告的有30篇。这些文章的内容涉及客家文化、客家方言、宗族、经济、人物、民间信仰等诸方面。与会代表围绕会议的主题———客家民俗与客家文化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冲破了传统认识中的误区 ,在不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   客家研究自本…  相似文献   

13.
沿革与机构客家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客家文化研究室”。1990年8月,成立了“客家研究所”。2006年4月,学院本着服务地方的宗旨和梅州市委关于“文化梅州”建设目标,与地方政府联手整合全市资源和全院研究力量,成立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梅州市客家研究院”,这一整合提高了客家研究的整体水平。2007年4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下达文件,批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的历史积淀,研究院已发展成集科研、教学、资料收集、客家文物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科研机构。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1人;并聘请了海内外客座研究员68人。客家研究院下设客家民俗研究所、叶剑英思想研究所、客家方言研究所、黄遵宪与客籍作家研究所、客家近现代名人研究所、客家艺术研究所、客家音乐研究所、华人华侨研究所、客商研究所、客家建筑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并设有客家文物陈列馆、客家研究资料中心。宗旨与任务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广...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居建筑的魅力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探索与研究,地理学、建筑学、美术学和历史学、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学科领域早已深受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丰。然而,客家民居独特的人文魅力却较少学者涉足,有待挖掘与探讨。作者走访过梅州地区与周边客家地区100多座客家特色民居与普通民居,对客家民居的人文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主要从客家民居的堂联、楼名、门联、对联、屏风和壁画等方面去考察,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客家民居建筑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5.
客家商人研究作为客家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近十年来客家商人研究逐渐兴起,成果日渐丰富,这丰富了客家文化和商人群体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不均匀、研究水平整体不高、低水平重复等不足,应该从研究资料、视角和方法等方面努力,进一步拓展和推进客家商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事象,对它本身的研究可以窥视客家文化的个性色彩。从历史判断、现实状况、自然地域和人文特征上看出客家山歌丰富的文化语境,即客家山歌具有历史承传性、流布广泛性、鲜明地域性、真挚情感性和劝谕功能性。  相似文献   

17.
客家童谣学术研究包括客家童谣文本的收集与整理,也包括相应的研究论文。客家童谣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单薄;研究角度较多,但论文质量一般,缺乏新视野、新方法,学者及研究机构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与交流。未来的客家童谣研究应拓宽研究领域,加大研究力度;打通研究和创作通道,以研究促创作,以创作促研究;多地联合,互通有无,共享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改革开放30年来出版的客家学书籍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客家研究方面的著作出版情况,这些客家学著作对客家文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客家研究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肇庭是海外研究客家成就最卓著者之一,他成功将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的区域系统理论和西方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引入客家研究,他的客家研究思想集中体现在其遗著《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客家人、棚民及其邻居》一书中。以作者的译稿为基础,介绍和分析梁肇庭的主要客家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从客家女红艺术看客家女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客家女性诗意创造的女红艺术,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人文意蕴。从客家女红艺术这一微观视角,能察觉出客家女性节俭、爱美、多情、勤劳等多种品格。因为这种手工艺术品,既是创作主体知、情、意的表征,也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