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通过对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获得进攻相关方面的数据,并与世界强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从发球、强攻、快攻、后排进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队的进攻能力,结果显示,中国队在发球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强攻、快攻方面差距不明显;但是,中国队在后排进攻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3.
解析2004至2009年中国队参加的世界大赛中进入前四名队伍与中国队的实况录像10场共43局比赛,以中国女排为主体,以主要进攻打法为研究内容,对中国女排常用进攻打法的运用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记录和统计,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强攻次数在总数中的比率在逐年增大,尤其是4号位强攻,但强攻得分率一直低于比赛对手;快攻次数近几年在变少,但快攻得分高于对手;后排攻次数明显增多;两次攻方面近几年一直高于对手,且近几年进攻次数比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98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1998 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中国队与古巴队发球得分能力、进攻能力以及拦网能力进行了技术分析, 得出中国队与古巴队之间在发球、后排、强攻和拦网存在着差异, 为中国队日后的提高,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世界女子排球4强网上进攻实力评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对1998 世界女排大奖赛前4 名巴西队、俄罗斯队、古巴队和中国队在强攻、快攻和后排进攻扣球效果进行比较,评估这4 支队伍在网上进攻实力,找出中国队的差距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俄女排赛中国队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采用对比的方法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交锋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一攻稳定性比2001年大奖赛差,拦网存在明显不足,发球与强攻没有威胁,快速多变受阻,面对高大队员的进攻与拦网无计可施,战术运用不当。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集体拦防,渗透“后排快攻”战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进攻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比赛统计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男子排球联赛中,男排的进攻现状为:强攻仍是各队采用的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后排进攻运用的比例增加;快攻失分率在一攻和防反中均低于强攻;跳发球已成为各队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进攻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锋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76-78,81
通过现场比赛统计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男子排球联赛中 ,男排的进攻现状为 :强攻仍是各队采用的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 ;后排进攻运用的比例增加 ;快攻失分率在一攻和防反中均低于强攻 ;跳发球已成为各队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凌宇 《体育学刊》2007,14(3):115-119
通过对2006年第1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6场比赛的进攻情况进行统计,从比赛的二、四号位强攻实力(平均每场为53.4%,平均低于对手13.5个百分点)、快攻实力(平均每场为36.1%,平均高于对手12.2个百分点)、后排进攻实力(平均每场为10.6%,平均高于对手1.4个百分点)、发球得失分(中国队发球得分率除低于俄罗斯队1.1个百分点外,均高于其他对手)、主动得分能力(中国队的主动得分能力分别低于巴西队、日本队、古巴队和德国队1.8、6.0、10.9和3.8个百分点,高于荷兰队6.5个百分点)等5个方面对比赛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在后排进攻上发挥正常,实力也明显高于对手。但进攻战术变化太少,失误多、得分率降低。并探讨了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相比的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等对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巴西女排、美国女排)比赛技战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中国女排在快攻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进攻效果比对手略好,但快攻方式过于单一;强攻和后排进攻及调整攻有改进与突破,但与巴西、美国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拦网方面与巴西、美国队的差距尤其明显.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在快攻中大胆创新,使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在以后的训练及比赛中提高队员发球及拦网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土耳其站中国女排进攻技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球技术方面,中国女排全员采用跳飘球发球方式;在扣球技术方面,中国女排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多采用三号位快攻或三号位掩护下的二四号位平拉开以及背飞等前排快攻战术,较少运用后排进攻等战术球;在拦网技术方面,中国女排主要以双人拦网为主,极少运用三人拦网。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建议:增加跳飘球的攻击性,可多采用换人发球的方式,保存主力队员体能;让部分身体素质好的球员尝试大力跳发球;打吊结合,分化扣球线路,减少自身失误;针对不同类型的球队,进行拦网起跳时机的判断训练;尝试采用立体进攻,进攻打法向男排靠拢,增加后排战术球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半决赛失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29届奥运会半决赛上的实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的攻击性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威胁,且稳定性不高;强攻、快攻和后排攻均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拦网也不及巴西女排。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国女排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提高战术攻的组成率,以进攻带防守,以防守促进攻。  相似文献   

14.
尹依  董宁 《四川体育科学》2003,(1):39-40,58
本文通过对八一女排主场比赛进攻效果的分析,总结出其特点即:在进攻中主要以强攻为主,且在反击中运用较多;主要从4号位进行强攻,在快攻中,前快球使用最多而短平快是扣死率最高的一种快攻方式,同时后排进攻运用较灵活。今后,重点应解决快攻力量较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16.
利用DARTFISH软件对国内优秀男排队伍在比赛中的进攻速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国内优秀球队在发球速度、一传速度和进攻速度上的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在发球速度方面各个队伍表现不一,稳定性和冲击力不够,一传速度上上海男排最为出色,河南男排在2、4号位的强攻极具威胁,上海男排的近体快攻和河南的后排进攻都表现出极大的杀伤力。建议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技战术实施,指出进攻体系应该全方位得朝着快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29届奥运会中外女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主要对手8场比赛的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女排强攻不强,成功率较低;快攻战术运用次数相时减少,且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在后排进攻的数量和质量上差距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上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与交手队的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中国男排年龄相对较小,身高与世界强队差距不明显,但在力量素质上,与世界强队存在显著差异,而网上高度则位于世界男排队伍前列。(2)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与世界强队发球形式存在差异,中国队以飘球为主,发球攻击性和稳定性较差,世界强队以大力跳发球为主;中国男排一传到位率优于世界强队,但失误次数相对较多;中国男排的有效拦网没有展现优势;中国男排防守失误率较高;一攻中,后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快攻得分率弱于世界强队;反攻中,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但中国男排得分效果远落后于世界强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美国、巴西、塞尔维亚、荷兰的一攻与防反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女排一攻、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强攻弱于世界强队;(2)防反发球不能有效带动拦网和防守,有效拦网较少,反击中快攻与接应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运用比例低于世界强队,后攻弱于对手;接应在防反中强攻弱于世界强队;(3)一传与防守不够稳定,出现阶段性起伏.建议:(1)中国女排应提高一传质量,以保证一攻战术攻的成功率;(2)加强发球的攻击性,通过提高发球——拦网——防守系列技战术的串联、配合质量以提升反击的效果;(3)增加防反中快攻、接应和后攻的扣球比例,中国女排在进攻环节对朱婷依赖性较强,应培养除朱婷以外的稳定的攻击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南宁市八运会气排球联赛决赛中两队各种扣球的特点。研究指出:(1)气排球扣球的主要手法有四种:下拉式、侧拉式、推压式和扣飘球,其中下拉式和侧拉式手法运用最多。(2)扣球数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四号强攻、二号位强攻、吊球、三号位快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四号强攻、二号位强攻、三号位快球、吊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探头球、三号位快球、四号位强攻、后排进攻、二号位强攻和吊球。失分率从小到大依次是探头球、后排进攻、吊球、三号位快球、四号位强攻、二号位强攻。(3)其中四号位强攻是双方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手段;二号位扣球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而失分率相对较高;三号位快攻数量少但效果好;气排球吊球与硬排相比,明显要多;后排攻的运用少且效果一般;探头球数量只有两次但都扣球得分。因此,比赛中应充分利用探头球和三号位快球,重点抓好四号位强攻和二号位强攻,适当采用后排进攻和吊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