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一直在北京市做新闻工作。北平解放、我军进城以后,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报是《人民日报》(北平版)。后来,《人民日报》(华北版)迁京,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市委的机关报就改为《北平解放报》。为了支援新解放区,《北平解放报》在1949年7月停刊,全班人马——除留几个对北京比较熟悉的年轻记者外,都随军南下。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委没有机关报。但是,市委对宣  相似文献   

2.
李明文 《新闻窗》2007,(1):60-60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评价和组织新闻内容的最精练的文字。一篇作品、一条新闻,能不能感染读者、吸引受众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或文章添辉增色,画龙点睛。因此,标题的制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吕叔湘先生曾经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标题要作为专门学问来研究。”胡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4.
运用典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也可以用典?回答是肯定的。新闻用典的主要形式新闻写作中运用典故,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典故、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入题入文。直接引用入题的如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专访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直接引用杜甫《登高》的诗句;1983年1月13日《铁道建设报》通讯标题《江山代有才人出》,直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入题;《河南石油报》2005年4月15日通讯标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入题。二是变换运用典故或著名诗词。如1981年3月23…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是我国最重要的英文报纸。把它的新闻标题与国内汉文版报纸的新闻标题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惜字如金,而后者则呈字数增多的趋势。本文以《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同一新闻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分析一下《中国日报》标题的特点及其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中国日报》(以下简称“中”)标题突出标一件而不是多件新闻事实例如:(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素质《人民日报》(以下简称“人”)  相似文献   

6.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我国新闻媒介上,“专访”作品已成为新闻报道常见的、为广大受众所欢迎的体裁之一。著名女记者——柏生则是“专访”的开拓者。 柏生姓陈。 1949年5月17日(北平刚和平解放不久,新中国还未诞生前),柏生的首篇新闻专访《北平房屋问题条文公布后叶剑英市长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直至199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她采写的最后一篇专访《前沿上的陈氏‘莫比乌斯作坊’》,在45年间先后采写、发表的新闻“专访”达300余篇。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堰市万人解囊相助女学生刘云伤愈出院》这样的“社会新闻”上了一版。国际新闻在一版多达三条,也为过去所少见。”“记者认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的这次‘版面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版面改革。预料这次改革会引起公众(首先是新闻界)的注意,并将促进全国各大报的改革。”老新闻工作者、中顾委委员梅益认为改版后的人  相似文献   

9.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3,(10):58-5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对这次会议的报道《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是胡乔木同志执笔的,并经毛泽东主席修改审定,以1949年3月23日新华社电头发出。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当时我人民解放军虽已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北平已和平解放,但战争还在继续,考虑到保密和安全的需要,新闻没有提会议召开的具体地点,只说在“石家庄附近举行”。会议于3月5日召开,到13日结束,新闻的电头却是3月23日,也就是说会议结束后10天才发,这大概也基于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吧。这些做法,在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去年12月26日第二版以三栏长、套花边刊登了一条68个字的新闻,二号黑体字直排标题是“黄河上游最长公路大桥动工”。这条新闻是据新华社稿缩编的,全文如下: 据新华社银川12月24日电黄河上游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中宁黄河公路大桥,于12月22  相似文献   

11.
准确,应该是标题制作的第一要义。标题应该是新闻主题的最佳提炼、最佳概括、最佳反映,它应该最能体现新闻的价值和报纸的主张。通常的惯例是:比较严肃的新闻题材,标题不可以搞得太花哨;涉及文艺类(影视资讯、明星访谈等)不要搞得太呆板。同时,标题还要“标”出新闻性。好的新闻标题,其本身就是一条新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报纸的头版头题只发标题新闻,有时详细内容转到其他版,有时干脆就一个标题(多数是含引题、副题的复合型标题)。  相似文献   

12.
版面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3月22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打开当天的报纸,不禁为精美的版面叫好,他在值班手记上写道:今天有几块版面体现了编辑的苦心经营:(一)一版头条河北、山东两条新闻,看来只是一般的农事报道,但经过编辑的精心处理(加栏题、照片、加框)就形成了一组很有气势的、反映当前农业上突出问题的重点报道,扣动读者心弦。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版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重要。(二)第十版的《中国的水》专页,本是水利部长的一篇长文章,如果照搬上版,版面肯定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14.
《宜昌日报》通讯员陈宏灿等采写的农民严中早适度经营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1988年7月1日二版)和《宜昌日报》(7月4日二版)采用,并都配发了言论。同一稿件经过不同编辑的处理,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新闻作品大不一样。两相对照,《人民日报》编辑的技巧值得学习. 这条新闻是报道湖北当阳县种粮大户严中早的事。他原承包102亩粮田,经调整后种48亩,搞“种、养、机”经营,收益比调整前显著增加.1987年家庭每劳力分配四千多元,摸索出适度经营的好经验。《人民日报》编辑的处理有三个特色: 标题巧妙  相似文献   

15.
假期读报,发现有些报纸在报道外地新闻时学厨师搞冷菜拼盘的做法,热衷于搞负面新闻"拼盘",客观上强化了负面新闻的负面作用,读者对此多有微词。如南京一家日发行量超百万份的晚报,在其"中国新闻"版上,用占全版4/5版面刊发AB两篇新闻稿,两篇都是4栏题。A篇题为《90后搬运工砍死一对母子想不到的是,法庭上他还笑》,题上方横排:"昨天,网友怒:如此心狠手辣,配称人吗?"标题下左边整个头栏,上半部用较大字号印出:20岁的搬运工马金库被指控因不满尹女士让他帮忙照看孩子,持斧头将她及其2岁儿子砍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新闻在委求有一个详实快捷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请看最近众多媒体对重庆奉节旧城爆破和长江三峡二次截流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2002年11月5日,《工人日报》以《奉节大爆破昨日结束千年古城将长眠江底》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标题将事件与时间浓缩于标题的第一部分,而标题的第二部分则点出了奉节的悠久历史及爆破产生的结果。尤其是题中一个“长眠”,使得奉节古城人性化了。11月7日,该报又以《长江之上竞风流(主题)写在三峡明渠截流之际(副题)》为题报道截流事件,该标题恰到好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08,(12):4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4辑刊登了《北京市档案馆整理公布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史料概览》,概括介绍了20年来北京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2部档案史料汇编、1本史料画册以及整理公布的15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的专题档案史料的主要内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和照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以及和平接管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晓鸣 《传媒》2003,(4):40-40
去年下半年,某省报登载了一标题为《富人逃税要“挨打”》的新闻。说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收入者严重偷税漏税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尽管每年将近1000亿元的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的第4大税种,但其仅占年度税收总额的6.6%,比例仍然偏低,全国税务机关将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也是在同期,某省报头版也刊出了《富人逃税要受重罚》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标题之于新闻写作,本是“倒金字塔”之长边,很重要。但在有些报刊中却常出现不合汉语语法的毛病。指出标题毛病的所在,意为沟通编读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写出准确鲜明生动的好标题。在《厂长经理日报》1997年12月21日二版《都市屋檐下》栏目里发现这样一条标题:(引题)自行车王国不会在一夜之间,把城市道路全停满汽车。  相似文献   

20.
(2)双栏题双栏题,是跨越两栏的标题。它也是今天西方报纸大量使用的标题形式之一。它的字号,比单栏题更大。双栏题,不会像单栏题那样,出现六行之众的情况。三行题,可能就到顶了。双栏之上,横架一题,婉若一个品字。因此,双栏题具有工稳、三点结构美的特征。我国报纸每天也在大量使用双栏题。效果与西方报纸毫厘不爽。需要考虑的是,西方报纸的新闻和副刊版,非常难得见到破栏和局部调整栏宽的现象。甚至广告的出现,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