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14-14
“我们寻找的并不完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野心。” 美国中情局特别顾问查尔斯·道尔夫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但至今在伊拉克没有找到任何杀伤性武器。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21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再次接受了英国"伊拉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对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对伊战争的公开质疑最早是由联合国武器核查委员会生物武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David Kelly)提出的.凯利博士生前受聘于英国国防部,参与起草了政府2002年9月24日发布的《英国政府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评估》(Iraq'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The Assessm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此文件提到,伊拉克具备在45分钟内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英国媒体及各方舆论普遍对此表示怀疑.BBC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编辑苏珊·瓦茨(Susan Watts)多次就政府的这一论断对凯利博士进行采访,并在新闻节目和报纸文章中质疑政府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5月30日, 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 确印象,那就是萨达姆拥有或者谋求拥有可怕的大规表文章, 严厉批评该报在去年布什对伊拉克动武前 模杀伤性武器。但直至今日, 美国一直无法证实伊拉后有关伊拉克罪证的报道存在重大失误, 称之为 克拥有、收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整个机构、制度全面出了问题”, 致使堂堂《纽约 报社制度出了问题时报》沦为“狡猾政治目的”的工具, “被一心要使全世界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所 …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终于闯过第二关。 在美伊第二阶段的较量中,“主核派”在联合国占了上风。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第二份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对伊拉克在核查中的合作给予了肯定,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都呼吁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福克斯现象看美国的媒体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竟  范旭 《传媒》2005,(5):60-62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比如,在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美国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已经公布了"9·11"调查报告,已经正式否认了萨达姆与"9·11"有牵连.在经过一年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美军已经承认伊拉克没有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这正是美国当初攻打伊拉克的主要借口.  相似文献   

6.
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英美一直未能如其所诺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得英美两国陷入一场“情报门”的诚信危机之中: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质疑美英两国是否为了“师出有名”而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美国媒体首先披露了布什总统在2003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援引假情报,指控萨达姆政权从非洲国家获取核武器原料铀的丑闻。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率大跌。55%的受访者表示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误解了有关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甚至有38%的受…  相似文献   

7.
时隔12年,围绕“萨达姆何去何从”这一主题,国际社会再次展开了扑朔迷离的外交运作。 2月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掌握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随后,鲍威尔为伊拉克设定了一个最新时间表。在美国设定的这个新的最后期限,即2月14日,德法两国向联合国提交用非军事手段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计划。 迷雾之中,似乎只有美国和英国同萨达姆过不去,其他国家或多或少是在为伊拉克说话。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新闻榜     
布利克斯:搜查伊拉克 “他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舆论对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瑞典外交家布斯·布利克斯的评价。他率领的武器核查小组已抵达巴格达,11月27日核查工作正式开始。 为了核查的公正性,布利克斯取消了历来由美国人担任的副主席一职,代之以权力相对较弱的主席助理;他还对小组成员进行“文化”培训,教育他们尊重伊拉克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10.
只要伊拉克的形势不发生重大逆转,美军未遭受重大伤亡,那些尚未从9·11事件后遗症中完全走出的美国民众,就不会特别在意究竟能否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伊拉克门”也不会演变成一场共和党的政治危机。当然,一切只是暂时  相似文献   

11.
走向战争     
外交斡旋的大门已经被布什关上。 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晚8点(北京时间18日早9点),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向全世界发出了美国决定动武的信号。布什说,萨达姆和他的儿子必须在48小时之内离开伊拉克,否则伊拉克将遭到军事打击。 布什敦促包括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和记者在内的所有外国人立即离开伊拉克,布  相似文献   

12.
引言 他们自称“民主国家”,标榜“民主国家不会发动战争”,但正是他们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他们指控萨达姆政府是“邪恶轴心”,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直至其土崩瓦解,我们仍未看到这样的证据。 “一枚战斧导弹腾空而起,裹  相似文献   

13.
毕竟  范旭 《当代传播》2005,(1):44-46
如果有人问,谁是美国大众传播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媒体?回答是,福克斯电视网;如果有人问,谁是目前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回答是,福克斯新闻频道;如果有人问,哪一家美国传媒的新闻理念和报道风格最有争议?回答还是,福克斯新闻频道。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比如,在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美国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已经正式否认了萨达姆与"9·11"有牵连。在经过一年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美军已经承认伊拉克没有藏匿  相似文献   

14.
滕原 《新闻世界》2008,(7):51-52
2003年5月29日,BBC第四广播电台“今天”节目播出防务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布莱尔政府后来向媒体宣布:经过调查,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报道回眸怀成波一次成功的报道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今年第一次国际重大和突发新闻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战争触发之际前往巴格达斡旋,为世界所瞩目。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任务中,新华社发挥了在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权威性的优势,有效地影响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正面临抉择。 尽管一向态度强硬的萨达姆政府,终于在9月16日向联合国表示了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的意愿,但美国方面却没表现出应有的欢迎。 “这是伊拉克期望避免联合国安理会强硬行动而采取的策略性步骤。”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16日当天指出,“是安理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举行的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中,美国提出的7页纸方案,被《纽约时报》称为“利比亚模式”    2003年 12月 19日,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加姆发表正式公告,宣布利比亚无条件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 2003年3月,迫于西方国家和本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利比亚表示愿意为1988年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利比亚开始派特使与英国秘密接触,表示愿意讨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双方在伦敦一个秘密地点举行了多次秘密协商。在随后的9个月中,美、英同利比亚之间的秘密会谈还进行过多次。 8月15日,利比…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菜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在随后的进展中,吉利根的情报来源凯利的身份被英国政府泄露,凯利于2003年7月18日割腕自杀身亡,引发英国最高法院法官赫顿牵头的英国议会独立调查小组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历时21个月的9·11事件独立调查,最终把伊朗牵涉进来。7月22日,9·11事件调查结果的最终版本指出,伊朗与基地组织有染。而更让美国人担心的是,7月31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证实,伊朗已经恢复了离心机的生产。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与基地组织有染、支持国际恐怖组织、邪恶轴心……这些令人熟悉的指控,使人回想起2002年的夏天——当时,美国以上述罪名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行舆论上的轰炸,随后,以一场战争解决了它对萨达姆的厌憎。美国近期对伊朗的强硬姿态,不免让人揣测:美国是否会像解决伊拉克问题那样,以武力消灭另一个“邪恶轴心”伊朗呢?伊…  相似文献   

20.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9):14-14
布什:解除对伊拉克14年制裁美国总统布什7月29日签署命令,正式取消对伊拉克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1990年8月2日,在萨达姆派兵入侵科威特的同一天,前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伊实施经济制裁。这是继今年6月28日交权后,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又一重要举措。不过,在萨达姆倒台一年多后布什才签署此项命令,其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随着大量美国军队和商家进入伊拉克,经济制裁早已成为一纸空文。舆论分析认为,布什选择此时解除对伊制裁,是希望借此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并增加自己与联合国的共同语言,促使其在伊拉克问题上与自己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