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八十年代,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收音机已陆续叩开了许多农舍的家门。广播进入家庭后,收听对象、收听环境、收听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广播宣传也不例外。理论广播的听众,已由原来的干部、知识界的少数人,扩大到基层干部和广大工农群众,使理论广播宣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理论广播的听众,已从毫无选择频率和节  相似文献   

2.
广播连线报道的形式最早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0年8月24日,3000万个美国家庭通过收音机,收听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Ⅸ这里是伦敦>节目.节目一开始,收音机里传出了震耳的炮声,接着记者爱德华·默罗的声音出现在电波里,爱德华·默罗由此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报道等广播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连线报道就从那时开始.  相似文献   

3.
刊中刊     
《视听界》2000,(1)
在我的好友中,有两人因有自做的矿石收音机,分别在“反右”和“文革”中,被人诬陷“收听敌台”,被打成“右派”和“反革命”。因为我也是“右派”,那年头,连别人把收音机借给我,我也不敢一人独听。1979年,伴我20多年的“右派”改正了,我是共和国中堂堂正正的公民了,虽然手头拮据,仍狠了狠心,花21元买了一只宝石花收音机,作为纪念品。当时家里够辛酸,  相似文献   

4.
现在,新媒体这个词很热门,大家也都在讨论新媒体对于广播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收音机说起。现在有一种新式的收音机,用这样的收音机我们可以收听世界上5000、7000甚至10000个电台的节目,这就是我说的新式的Wi—Fi网络收音机的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6.
黄学平 《传媒》2018,(2):15-19
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或工作,或购物,或出行,或运动,在不同的场景中,陪伴性最强的传统媒体就是广播.广播对听众的参与度要求很低,既不需要视听感官的高度介入,又不干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伴随性优势显著.当人们的收听设备从收音机变成车载广播和智能手机之时起,媒介的使用习惯便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广播收听场景的嬗变.在此背景下,对广播收听场景的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周欣欣 《视听界》2013,(2):31-34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技术变革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受众典型的媒介消费链条中也不时地闪耀着亮点。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广播收听这一媒介消费形式依然活跃于受众的生活中,但是承载这种消费的载体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收音机到车载收听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移动收听设备、互联网在线广播……不断丰富的广播触点,为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开了一扇窗,也带来了更多的未知性。在触点不断丰富、受众媒介消费日益碎片化、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的环境下,未来广播的发展,必然要融合新终端、整合新受众、开拓新内容,进而把握新触点,形成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使受众群进一步细化,就新闻广播而言,其受众群也发生了量和质的嬗变。近年来,"网络收音机"将传统的调频广播搬上互联网,颠覆了广播依靠差转台转播、局域化信号的收听限制。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广播缺少对网络收听的研究,缺乏应对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收音机"的完善,传统播出和收听终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研究网络收听受众群,有针对性地制作适合网络收听的新闻产品,才能推进新闻广播在更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我生活中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其中,广播就是一位“特殊”的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有了19个年头的交情。我和广播的感情与日俱增。我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多真诚的帮助。她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从1975年起和广播交上朋友后,十几年来,不论是在旬邑县,还是在铜川市,我每次下矿下厂工作,到外地出差,或者返家探亲,收音机总是时时伴随着我。至今,已有六七台收音机送进了废旧收购站。我家在农村,每次探亲,我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一天下午,往地里送肥,正好是省电台的新闻节目时间,我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挂在架子车的车辕上,邻居看到后说我成了广播迷。去年二月上旬,在老家给病故的母亲守灵送葬的几天时间里,每到早上的新闻联播节目时,我  相似文献   

10.
刘毅 《现代传播》2014,(4):153-154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广播自身发展来看,在媒介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收音机收听外,还包括在线收听、车载收听和移动收听等方式。不论是广播为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生态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以便能够生存或者更好地发展,还是顺应和满足听众日益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月19日中午,北京市民史建刚驾车赴约途中,收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车载收音机里,电台正在对胡锦涛18日在纪念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花 《中国广播》2006,(11):68-69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曾影响过几代人的生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不断繁荣,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传统广播不得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调整与变革——特别是在收听方式上,从最原始的用收音机听广播,再到通过录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收  相似文献   

14.
童伟 《大观周刊》2012,(6):50-5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广播是我国最风光的媒体之一。收听收音机和有线广播曾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报纸的崛起和网络的出现,广播原有的受众人数开始减少,逐渐分流与其他媒体,广播的昔日风光不再。特别是县级广播,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听众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下滑,发展举步唯艰。  相似文献   

15.
按理说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受众的接受成本是最低的:看电视得先有台电视机;上网不仅要有电脑还要装宽带;而一年的订报费差不多能买台象模象样的收音机了。现在一台普通的收音机售价不过几十块钱,最简单的调频接收器甚至才十几块钱,这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的人来说都算不上是奢侈品。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作为电台的员工,我经常听人说因为找不到收音机而没法收听我们的节目,反而节目被电视直播之后人家会觉得更方便。这就是说,实际上现在找电视机比找收音机要容易得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孙庚 《中国广播》2007,(4):77-78
收听深夜广播节目是一部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午夜时分,为工作学习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慢一下生活节奏了。打开收音机,听听自己心仪的音乐节目,和主持人一道聊聊某个话题,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日本放送协会(NHK)的《广播夜行车》就是这样一档富有特色的广播节目。观察分析这档节目,也许会给探索中的中国广播深夜节目的制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吴冬梅  张剑 《东南传播》2016,(12):35-37
融媒体时代对身处传统媒体的少儿广播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冲击,收音机设备的淡出,传统点状收听的局限,区域化收听的壁垒等。与此同时,融媒体的技术及观念更新、网络及app的渠道拓展、优秀节目资源的保存及可重复收听等又为少儿广播提供了崭新的大舞台,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适时调整主持人定位及节目形态并充分运用好传统平台的优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杨叶青 《视听界》2008,(3):88-90
尽管交通的大发展给广播的移动收听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契机,但“车轮子拯救了广播”的说法对中国广播来说仍然是不确切的。反之,广播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伴随性的媒体特征,“拯救”了千千万万途中人的耳朵,抚慰了他们躁动的心绪,动态地改变着他们对车窗外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广播使车辆这一纯粹的交通工具,一变而为文化空间和情感通道。为交通办广播,也使广播自身把移动收听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中国的移动收听市场正展现给我们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跃进局面。这就是,继一九五八年七月五日提前十年完成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普及农村广播网的任务之后,一九五九年又全面超额地完成了发展农村广播网的任务。到一九五九年底,全省已经建成2267座有线广播站,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了33%,其中有市、县广播站60座,人民公社广播站538座,城区广播站31座,管理区广播站669座,林区、工矿、企业、农场、钢铁、水利工地广播站948座。此外还有692个广播收音站。收听工具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广播喇叭和收音机已达1,035,500余只(架),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了50%,平均每三户就有一个收听工具,其中广播喇叭已达到705,500余只,收音机33万多架,全省所有的公社、管理区和94%的生产队都通了广播。至此,我省广播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夏秋之交,我在拉萨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连续半个多月,每天清晨,我习惯地打开收音机,收听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西藏新闻联播》节目,总能在广播中听到这样一个声音:“听众朋友,我是广播电视记者百乡行阿里采访组的记者甘韵琪,我们现在来到了……”随着这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令我魂牵梦萦的阿里高原,走进了那熟悉的措勤、改则、革吉、狮泉河、日土、普兰和札达,又来到了神山圣湖和我曾经生活了3个多月的纳木那尼峰脚下,又来到了淳朴善良的阿里农牧民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