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11月,围绕南京栖霞山发现的一幅“飞天”壁画,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唱开了“对台戏”。《××晚报》说《中国发现“东敦煌”》,《××日报》则称《专家质疑“东敦煌”之说》;《××晚报》称《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日报》马上来个《考古报道莫炒作》;《××晚报》紧接着以《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专家细释“东敦煌”》、《“东敦煌”为何长期遭冷落》“辟谣”和反诘……一时间,关于“东敦煌”的“争论”变成  相似文献   

2.
蒋中任 《新闻记者》2003,(10):40-40
读报看电视,发现媒体在报道有关涉假贩毒案件时,常有乱用、滥用“价值”两字的现象。“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后,一些媒体常有类似报道:“某月某日,某地工商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捣毁×个制假窝点,将价值××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焚之一炬,群众拍手称快!”受众要问,“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商品竟一把大火烧了,造成“天大的  相似文献   

3.
报风与文风     
某青年招聘为乡通讯员后,一连发表了两篇响文:《记×××书记二三事》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技术书记》,一时成了该乡美谈的笔杆子。乡党委书记热情支持他的工作,并派他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向某报社送了土特产,联系感情。紧接着报社又给该乡发了专版.这位青年借此“东风”,又连发多篇消息。如《这里的西瓜盼客来》、《南杉喜落××乡》等子虚乌有的文章。且不说某报编辑部的作风如何,听听该乡群众如何说:“时下的报纸很会扯谎,针尖个事  相似文献   

4.
纠错四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8,(9):14-14
6月50日上海某晚报A第11版《明星“三不”献真情》中出现“女警花蒋敏”的说法,笔者以为此处多一“女”字。  相似文献   

5.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业“航母”起航》、《××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经营火锅连锁的企业也自称为“航母”,就连最近南京成立的一家报业集团也说自己  相似文献   

6.
古人讲究“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不足为奇,也不足为训。可是,对比之下,我们今天有些报纸,又低一格,竟为不法之徒讳,为不肖者讳,这就很难令人理解了!今年4月7日,外地来太原市旅游的姐妹俩,在饭店吃饭时,遭到城市管理监察大队3名队员的调戏。遭到斥责后,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将姐妹两人打成重伤。3名凶手当即被群众扭送到派出所。4月9日《太原晚报》刊登上述消息时,将两位受害人的名字公诸报端,却对打人凶手笔下留情,隐去其名,只以“裴××、赵××和赵××”代之。这种做法,是怕他们名声扫地、  相似文献   

7.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8.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议学报的名称与版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学报的命名及书写形式学报,顾名思义是某一学校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具有学报内容和用稿的内向性及表现内容的全面性。大学学报的刊名一般根据以上刊物所规定的性质,命名为“××大学(学院、专科学校)学报”。另外还有两种叫法,一种是二三十年代就出现的《清华学报》、《复旦学报》(至今仍沿用此名)、《岭南学报》(岭南大学学报)等,略去“大学”两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媒的不断“改版”,许多传媒普遍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展示都市风景、反映都市生活、体现都市情调”,成了诸多传媒的重头戏。不但直接标明:“××都市报”的增多,而且非都市性传媒在版面  相似文献   

12.
这个公司之所以“金枪”难倒,就因为它有不寻常的“保护” 1994年10月29日,《中国××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谁来管》的记者来信,反映某省一家打着××市石油公司牌子的个别经营者,“无视国家规定投资上百万元在××地方搞重复建油库”的问题。文章见报后,被批评者一方面派人千里迢迢到北京报社“澄清”和“控告”,责令报社作更正,否则,要“在法庭上见”;另一方面在当地抓紧四处活动,以利对付“报社再次来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3.
光明 《新闻三昧》2008,(9):12-12
8月7日某日报《品中国文人》一文中:“她们都是杭州人,跟他十余年了,双方达成协议,两个多情吴女在洛阳白氏府第又住了几个月。”  相似文献   

14.
律师信箱     
案例 我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我社于三年前购买了美国某作家《××》一书在世界范围为期5年的中文专有出版权,并按规定进行了合同登记和版权声明。去年5月,广州市某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了中文版《××》一书,全国各地的大型书店、百货商场包括某购物中心均销售了该版的《××》一书。请问该社及某购物中心的行为是否侵权?我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合法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16.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核心期刊与核心藏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核心期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关心如何使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本馆的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些探讨“核心期刊”问题的文章中,提出了学科核心期刊、馆藏核心期刊、图书馆核心期刊、核心藏刊等概念。总的来讲,上述概念包括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从学科或专业角度提出的核心期刊;另一种是指从图书馆的角度提出的核心期刊。为了有效区分二者在含义上的差异,于是带有限定词的新概念便应运而生。虽然称“××核心期刊”从字面上更易理解,但可能使人产生新的误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概念加以讨论,以规范、统一图书馆的专业用语。  相似文献   

18.
纠错二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6,(3):35-35
“戴”、“带”有别2005年11月12日某报第七版《徜徉在法兰克福》一文中写道:“想起那些带着假发、系着丝绸缎带王公爵爷和宽袍峨冠的诗人、学者,匆匆走过。”上述“带着假发”应是“戴着假发”。戴,是把物体放置在能发挥其功能作用的身体某一部位。假发是使用者用来放在头上,以作真发功能的装饰品,所以应该称为“戴”假发。拍电影与“封山”无关2005年11月17日某报15版《李连杰不敌泰国拳王》中,作者称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可能是他的“封山之作”。笔者以为这里的“封山之作”恐怕应该是“封箱之作”。“封山”是指封闭进山通道,…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同书籍打交道多了,对时下某些书名,颇有一点感慨。常见一些新书刊,有相当一部分名称不是《××大全》,就是《××手册》,不但内容大同小异,重复出版,而且名称也毫无二致。如果某书的书名不错,那就不用多久,大家就会竞相模仿。“文革”前上海出过秦牧的《艺海拾贝》,粉碎“四人帮”后又重版多次,于是,“拾贝”之风大盛:《书海拾贝》、《棋海拾贝》《影海拾贝》如此等等。话到这里,暮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图书发行界有一个奇怪的跟风出版现象,就是哪本书好卖,随后就有与之相似书名以及相似封面的书问世。这种奇怪而病态的出版现象,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不久前,××出版社推出了“另类”作家张驰的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无独有偶,随后,××出版社又推出了70年代出生的“美女”作家洛艺嘉的长篇小说新作《中国病人》,两本书名显然“借鉴”了因电影而火起来的加拿大小说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英国病人》。陡然间,书界“病人”吃起香来。继韩寒的《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后,书市上又有××出版社的《九重门》、××出版社的《三重门外》的“孪生书”面市。甚至耐人寻味的是,《三重门外》封面上赫然印着“韩寒新著”四字等距离排行,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韩寒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