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作为临界点,之前大陆电视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受严格的行政指令控制,节目形态较为正统,话语生硬单一.之后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和消费社会来临的新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并裂变成大众文化、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高雅文化的三足并立新格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①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通信技术上的支持,有了电视观众的分化和其不同旨趣之间的博弈,大陆电视终于冲破藩篱,跨上了大众文化的高地.谈到大众文化,人们可能想到诸如“商品化”、“产业化”、“媚俗化”、“感官刺激”、“身体狂欢”之类的语汇.当然这忽视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像“对抗极权话语”、“重塑新型文化”以及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励志故事等.但总体来看,这些语汇很大程度上概括出了大众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李良荣曾在公开场合讲过“电视生来为娱乐”,这一定让很多抱着电视理想主义的人不高兴,但其观点相当富有洞见,当今电视荧屏上的内容便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陈迈 《东南传播》2013,(6):59-60
电视文化首先必须是一种大众文化,它能够而且应该取消"雅"俗"文化界限。从拥有受众量的角度看,电视文化不可避免地是一种俗文化,对大众而言,它又应具备品位和视野方面的优越性。电视的存在是要"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理想的电视文化应当是一种"通俗的高雅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众文化消费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在市民大众基本形成、市场机制介入文化产生的条件下形成的。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潜藏着可能的对时代精神的疏离。大众媒介宜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融入、分流舆论以减少舆论的振荡等方式引导大众文化的消费。随着文化市场的成熟与大众素质的提高,有可能出现一种精致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4.
“全能文化”在传播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中发现,高鑫先生等人在一篇题为《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现代传播》2000/4)的论文中最先提出这个名词。文章说:“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缰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高雅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此后,虽然学界基本没有对电视“全能文化”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占军 《新闻窗》2013,(2):38-39
一、大众文化与当代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关系 由于大众文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折射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大众文化适应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的文化品位,打破了精英文化的层级界限。并且,当代信息更替超乎想象、生活节奏快速运转,无疑增加了人们生活的压力,焦躁感、恐慌感应运而生,大众需要一种文化来解压,因此,大众文化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生存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文化被认为是继印刷文化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人类文化形态。它具有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大众文化的代表。电视制作人正在以大众文化的视角为观众提供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的样式,作为受众倾向性明显的国产喜剧片更是兼具了喜剧化和本土化特质,与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由于国产喜剧片的商业化本质、工业化生产和受众意识的控制,它作为缺乏美学价值的商业文化,阻碍了高雅文化的发展,降低了人们的审美,也在更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但在受众层面,它也是一种有文化意义的"生产性文本"。在国产喜剧片对现实进行嘲讽,对生活进行恶搞,以及进行某种意义解构的同时,还应当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更为积极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广告不仅表现为一种商业促销活动,而且成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告文化.广告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它典型地反映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对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基于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发生了一定转变。据此,本文首先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特点及其传播的美学特征,并且对大众文化背景对历史文化纪录片及其传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魏殿林 《新闻界》2012,(8):26-29
影视剧作为一种主流的传统大众文化产品,近年在网络视频领域再次成为竞争的热点。本文从网络视频中影视剧文化消费形态的快速发展及竞争现状入手,分析当下文化消费的特征与趋势,拟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大众文化观的后现代性分析作为理论工具两种路径进行推论,提出两个学术追问,以从学界及业界的共识中发掘出这种新型文化形态所蕴含的重要潜在价值与昭示未来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当代传播》2003,(6):17-18
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本身是漠视阶层的划分和对立的,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等级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彰显了极大的个性与自由.而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解构主义也是反对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凸显了对传统与权威的挑战.在高雅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后现代艺术在弥合现代主义时期二者的鸿沟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发展成为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并逐步地将高雅文化解构,使之融人大众文化、进入广大受众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电视艺术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在电视节目起始阶段,电视曾因其大众文化的特性而被排除于审美体系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引领诸多社会理念发生变化,当前社会的审美已经从高雅文化向日常生活迁移,大众文化开始进入审美领域。故事类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以遍地开花之势在各个电视台大放异彩,同时它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而其节奏的变化无疑具备一定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毅 《出版广角》2013,(12):64-67
大众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迅猛发展,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对峙的三大社会主干型文化形态之一,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黄色出版物以身体欲望自由释放的方式排斥了人类理性的自觉,违背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常规律,导致知识和思想让位于原始生命欲望。黄色出版物不仅使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鸥 《新闻记者》2008,(11):58-60
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都市,北京、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上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根据自身爱好与兴趣选择的主动权,这个重要特性让大众文化如燎原之火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基本文化格局.引导大众文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服务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大众文化状态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大众文化话语成为整体社会文化话语的强势,正是在大众文化的潮流中,人们的娱乐意识和方式逐步成熟,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的复杂与扩展,还是在电视真正被视为娱乐手段以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视在制造着流行,推进着时尚,大众文化与电视文化同样迅猛的发展势头,是彼此相互推波助澜的结果。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经风起,占据着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各种娱乐节目充斥银屏,大有泛滥之势。下面,笔者就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阳松 《大观周刊》2011,(13):63-64
大众文化,无疑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当今的文化已经越发趋向于大众化,从而被各阶层的人们所共享。而正是由于大众文化极其显著的一个特征--亲民性,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人们也越来越认可大众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首先讨论大众,以及文化的定义,根据大众和文化的定义延伸到大众文化的定义,最后阐述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亲民性。  相似文献   

18.
约翰·费斯克是文化研究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积极乐观的大众文化思想,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其中不乏误读。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作一述评,从下面三个方面说明费斯克这一思想的逻辑:大众文化只能存在于体制之中、宰制与反宰制同在的大众文化、“两种经济理论”——大众的创造空间,以期纠正误读,并为费斯克的理论作一简单辩护。  相似文献   

19.
一、大众文化的兴起导致了传媒娱乐化 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的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不期而至.客观地说,大众文化至今仍是个带有歧义的概念,不同的论者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理论视野各有其侧重.大众文化一词究竟是用"MASSCULTURE"还是用"POPULAR CULTURE"去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结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大众文化有一个较为宽泛的认识.从不同论者的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按照商品规律生产和制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体验的文化形态.其主要包括通俗报刊、畅销书、广告等等.  相似文献   

20.
肖翔 《传媒》2022,(6):48-50
影视作品是一种影响力广泛的大众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对山西本土的文化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发展历程、类型形态、传播效应进行梳理总结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与电视剧行业围绕山西的文化历史和革命传统催生了一大批山西地域影像。它们的广泛传播在塑造山西人文精神形象、打造山西地域文化品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