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主体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首先要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其次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主体性教育。地理教师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的主客体二元关系属性,朝着交互主体的方向演进。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扬弃并发展了传统的主体性外语教学法,为法语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为实践路径,实现法语教学的主体间性转变,有利于法语学科的可持续性,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均衡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了广大教师致力研究的一大理论课题,但是,从实践层面看,我认为,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生成机制缺失仍是一个问题,影响了主体结构的优化,制约了学生在教学认识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错位。传统教学模式是个超稳定系统,有其历史的惯性,传统教学强化了"教"的形式,淡代化了"学",之本质;强调了"教"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的主体。因此造成了教学认识中主体错位。2、主体间交流缺失。学生主体性生成机制形成的主要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努力尝试着"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也许在课堂上很安静,发言不踊跃,课堂讨论时几乎不参与,但这些都不能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高中生来说,思维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主体性。只有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才能实现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真正掌握。一、思维主体性缺失的隐性表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许多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思维主体性缺失(暂称"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现以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教学片断为例,探讨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是相对于客体性教育的教育主张,目的是克服后者在实践中无视学生的主体性,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而不顾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关键点是课堂教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小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往往把主体性教育的定义、关系、作用等阐述得很清晰,但很少涉及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方面内容,笔者认为通过剖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来探讨主体性教育,可以为小学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目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主体性缺失问题,如普遍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常采用灌输法,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缺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建立德育网站,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克服主体性缺失问题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文化适应".学生外语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涉及教师的主体性思维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探究以及基于发展性视阈下的教与学的评价.基于发展性评价来构建促进学生外语主体能力培养的模式有利于深化学生自我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高中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从学生角度去探索主体性缺失原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拓展了研究方向,推动了新课改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主体性教学,把握主体性教学主旨,促进学生主体归位。为此,必须厘清主体、主体性、主旨、教材主旨、教学主旨等概念的关系,正确认识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客观必然性,遵守主体性理论及主体间性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及现代学习中心理论,把握学生主体及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失位的现状与原因,积极探索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现主体归位的路径,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灵活运用主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促使学生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价值和科学精神。主体性教学凸显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彰显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代诉求,兼具“内生性”和“外发性”的特点。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主体意识缺失,其核心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和学生的自我主体性认识不清,遮蔽了科学教育的价值。积极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认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分析学生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培养学习者主体性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育与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明确的,与这种主体性对应的责任也是具体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关系又是混乱的。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不仅使教师主体性丧失,在实施教学中缺乏甚至没有自主,而且教师承担了不能承担和无法承担的责任,从而使教师普遍地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新课标的落实和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只有切实落实教师的主体作用,明确它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化,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现就这一现象谈谈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散打选项课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教育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体间教育实验以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本质理论为依据,目的是在基础教育研究性学科教学、科学发展新学校建设和知行统一高校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和教学活动中,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促进学校改进、师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创造性发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全面发展——教师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四位一体的师生主体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师生主体性,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钻探课程教学过程,应将评价重点从单纯教学的模式转移到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上来。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钻探课程教学上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确立与相应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主体间性视角审视远程教育,可以发现隐藏在现代远程教育观背后的哲学观是主客二元对立论。主体间性提供了一个回归教育本真的哲学路径,教育中师生“主一主”关系的确立,为远程教育的教师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建构主体间性远程教育的着力点有两个:从静态而言,课程建设是“主体间性”思想的静态呈现;从动态而言,教学活动是“主体间性”思想的动态实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构主义和网络的自主性大学英语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硬件支撑。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环境、强化网络学习监控和采取多样的评估手段,可以有效调动和保持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讲堂"为"学堂",变传统灌输式为学生探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针对"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做了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提高中国明清小说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根据该课程设置规划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点面结合,以现代意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