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体育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与“术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回顾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由来,分析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理论缺陷,认为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是造成“学科”与“术科”不合理的原因。指出并分析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不合理对体育专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3.
许多字典、词典都未将“孃”字单独列出,而是将“孃”、“娘”二字并提解释,不加区分地把“孃”当作“娘”的异体字或繁体字,忽视了二者的使用范围,抹杀了二者的区别。文章对《敦煌变文集》中的“孃”和“娘”二字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在词语组合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高强 《体育科研》2016,(1):52-56
本文首先概述了茅鹏所提出的体育智慧学说,分析了其对体育运动中“技艺”的智慧禀赋,探讨了“技艺”与“明智”的关联,趋向于“科学化”的过程,以及对“简单论”、“二元论”的批判;再者本文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技艺”学说,在“技艺”概念在体育运动中的适用性和“技艺”、“明智”的辩证关系维度上考量体育智慧说的哲学内涵,发扬体育智慧说对传统认识论的反思和知行观的把握。最后本文引入了“技艺的实践习惯”和“科学的技艺内涵”两个概念,尝试在当代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智慧说形成补益。  相似文献   

5.
“奥运建筑家族”应称为“奥运皇室”的外戚了。您可别小瞧了这家族的成员,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如果没有了他们,“奥运村”的居民马上就会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一家族的成员就像母体一样为它“腹”中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避风港湾。  相似文献   

6.
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文化学、传播学为基础,论证了武术文化传播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合理性。概括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软力量”与民族凝聚力功能。对“发现传统”的文化自觉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与“活态”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7.
织梦人 《乒乓世界》2009,(3):147-147
2009年2月7日,早晨9点,还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喂,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什么事这么严肃?”“钢丝走了。”“去哪了?出差了吗?”“不,去世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甲骨文“我”字的寓意探赜索隐,并结合传统文化背景对比“吾”“我”之别,认为:以武立身的尚武精神是古人赋予“我”字的寓象之意;从“■”到“我”的字形演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和谐向善的价值取向;舍“吾”取“我”的文化选择反映了中华文化自身蕴含自信自强的精神基因。“武”是实现由“吾”到“我”、丧“我”归“吾”转化升级的媒介,“以武立身”“以武化人”“以武养德”“去武成人”构成了武以成人的完整教化体系,中国武术在修身成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是彰德证道、实现精神超越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的武术发展只有寻根国学之源、回归教化本质,才能对接“国之大事”,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之“势”篇在篮球比赛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兵法》“势”篇从内外两方面论述了造“势”的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笔者把“势”篇与篮球运动相结合 ,论述了“势”对篮球运动的指导作用 ,说明“势”与篮球运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证武术的中华性,在语言学视角的关注下,“武术”、“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等词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与说明。研究认为:“武术”词语标识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武技”词语标识了世界各族共同的文化,“中国(中华)武术”词语削弱了“武术”的中华性。  相似文献   

12.
“对”和“粘”是今体诗的重要规则。文章对一些著作为“对”与“粘”所下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并以具体诗作为例指出其定义之不当,同时重新为“对”和“粘”下了定义。  相似文献   

13.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08,(9):128-128
“手里有几块板子?”“才十几块吧,跟你那几十块可没法比。”“新出的XX胶皮用了没?”“早就试过了,挺不错,怎么还不见上市开卖啊。”“刚弄了个欧洲的XX新板子,国内大概不引进了。”“别跑,快拿来让俺试试。”遇到这样两位器材发烧友聊天,恐怕多数球友都要无语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深入解读了太极拳的拳学思想,分析了拳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就集太极拳理论之大成者陈鑫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传统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中庸”、“礼”、“仁”以及“浩然之气”、“内圣外王”、“舍己从人”等思想学说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的道德哲学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它典型地反映了经典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理论的要求.与此相反,表现在当代运动竞赛中的“不惜任何代价获胜”代表了功利立义理论.经典运德哲学中的“死角”导致运动竞赛中“行动”与“结果”在价值上的分离.本文依据一种由“存在”到“目的论”的新概念的道德哲学,提出对“参与”和“获胜”给予“双重关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沃小琴 《体育师友》2012,35(5):14-16
体育教学有两种体育教学模式,一种是以“收”为主的“紧收式”满堂“灌”,易使教学节奏失调;一种是以“放”为主的“松散式”满堂“放”,易使教学组织失控。只“收”不“放”或只“放”不“收”都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的“放”与“收”,新课程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要求“放”之有据,“收”之有谋,更要“放收”并蓄,“放收”自如,注重“放收”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文伯 《健身科学》2012,(5):18-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都被提了速。“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作为拜金的座右铭,开启了中国经济的阀门。人们都成了“奴隶”,被时阃催赶着前行。越是在大城市,就越是“快”得不客分说。饮食、娱乐.阅读,甚至感情,都在“速成”.“秘笈”,“速配”等概念下“快餐化”了。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疲于奔命。  相似文献   

19.
李明 《集邮博览》2011,(8):18-20
伦敦版单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改值1分/4分邮票开创了南京国民政府邮政当局发行“改值邮票”的先河。本文论述并探讨了“发行日期”及其“加盖”情况,并在对原票单圈孙中山像4分票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分版分型”,从而解决了所谓“宽版”票中宽窄不分之混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