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于伟 《青年记者》2008,(11):31-35
改版5年多来,大众日报按照“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要求,全方位提升舆论影响力,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读者叫好,而且得到中宣部,省委领导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也是对报纸改版探索的见证。但是,大众报人永不满足,永远走在向上的路上。本文,根据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傅绍万同志去年在大众日报历次编前会上的评报意见整理而成,涉及报纸采编的各个方面,重在剖析问题以促改进创新,相信对业界同人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于伟 《青年记者》2008,(16):31-35
编者按:改版3年多来,大众日报按照"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要求,全方位提升舆论影响力,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读者叫好,而且得到中宣部、省委领导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也是对报纸改版探索的见证.但是,大众报人永不满足,永远走在向上的路上.本文·根据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傅绍万同志去年在大众日报历次编前会上的评报意见整理而成,涉及报纸采编的各个方面,重在剖析问题以促改进创新,相信对业界同人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今春伊始,刚刚创刊5周年的北京法制报做出一项决定,报社要在广大读者中公开征聘特约评报员,让读者对该报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这使我感到新鲜,于是,我就对该报的一期报纸评了个“体无完肤”,整个报纸版面被我用红笔勾成了“大花脸”,其中有些意见简直是属“鸡蛋里挑骨头”之类。但报社“闻批评则喜”,毅然聘请我为特约评报员。在首次评报员座谈会上,我见到了该报总编  相似文献   

4.
今春伊始,刚刚创刊5周年的北京法制报做出一项决定,报社要在广大读者中公开征聘特约评报员,让读者对该报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这使我感到新鲜,于是,我就对该报的一期报纸评了个“体无完肤”,整个报纸版面被我用红笔勾成了“大花脸”,其中有些意见简直是属“鸡蛋里挑骨头”之类。但报社“闻批评则喜”,毅然聘请我为特约评报员。在首次评报员座谈会上,我见到了该报总编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大众日报时事对外部按照大众日报编委会关于“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和努力培育名牌栏目的要求,在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上推出“环球论坛”栏目。栏目初衷是就国际上重大新闻和热点问题,约请高层次专家写稿,靠独家权威的观点和鞭辟入理的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栏目平均每周发稿1至2篇,目前已刊发稿件80余篇。2008年1月,“环球论坛”栏目被评为大众报业集团十大名牌专栏。  相似文献   

6.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6,(2):2-2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第一批违规发行单位名单;马来西亚《中国报》两名报纸总编因误报女子受辱事件辞职;美国媒体大摆“乌龙”业界承认集体蒙羞。  相似文献   

7.
报社内部评报,是编辑记者们交流看法、切磋技艺、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项活动。笔者今年在北京、上海、石家庄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三地的报社(就我去过的而言),只有一半左右是坚持评报的,其余的报社就没有评报这一项活动。从书刊上得知,沈阳日报前总编刘黑枷,多年来自己承担评报任务,每天都对沈阳日报的得失加以品评。外国报界有没有这种公开评报活动,眼下我无从查考。不过,纽约时报前总编卡特利奇在回忆录中曾详细介绍了纽约时报的社长、董事长经常把读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新闻     
1999年1月1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日,199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为大众日报题词:“永远与人民大众在一起。” 1月3日,大众日报一版刊登了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并配发了社论。(据1月7日《中华新闻报》) 学习把握和运用邓小平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9.
贴近媒体一线踏实实践,共建新闻业界交流家园。2011年11月23日,《新闻实践》杂志2011年度编委会在金华举行。浙江省11家市级党报和省内30余家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与新闻学会于8月20日至22日在合阳县召开我省首届县报工作研讨会。会上就坚持报纸的党性原则和突出县报特点,交流的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民主协商,成立了“陕西县报研讨会”。合阳报总编邓正斌任会长,长安报总编马志毅、富平报总编杨特宇任副会长。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至今,大众报业集团六年八获一等奖,实现了评论、消息、通讯、摄影、网页、论文等各类体裁的“大满贯”,被业界称为“大众日报现象”。本期专题对此聚焦。  相似文献   

12.
“班有评报员、周有评报日、月有评报会”,这是济南军区驻黄海前哨的第141医院勤务连近年形成的评报制度。他们运用《解放军报》刊载的正面典型经验指导连队日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该连连续8年被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表彰为“基层连队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高中日、姚锋摄影报道)左上图每天的《解放军报》都成为官兵的“抢手货”。左下图在一周一次的“读报、评报”日上,评报员踊跃上台发言。右上图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定期检查评报员的《评报日记》。右下图党支部“一班人”和评报员在一…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动态     
上海企业报记协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1994年上海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年会于3月30日在工商银行尚湖度假村结束。有133家企业报总编参加了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会长、《上海铁道》报总编张铁民作的《围绕两个提海海运报》五家会长单位。大会向1993年度上海企业报好新闻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会议肯定了市企业报记协在“提高企业报质量、提高企业报队伍素质”的方针指导下所作的工作。4年  相似文献   

14.
广东《佛山日报》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每日评报”,从2006年6月起,对评报工作更为重视,还增加了“每周评报”和“每月评报”,使之成为采编工作的一项常规业务,对提高报纸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本刊2008年新辟专栏“每月评报”,旨在进一步提高地市报的办报质量。希望广大读者为此专栏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5.
报社内部评报,是编辑记者们交流看法、切磋技艺、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项活动。笔者今年在北京、上海、石家庄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三地的报社(就我去过的而言),只有一半左右是坚持评报的,其余的报社就没有评报这一项活动。从书刊上得知,沈阳日报前总编刘黑枷,多年来自己承担评报任务,每天都对沈阳日报的得失加以品评。外国报界有没有这种公开评报活动,眼下我无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是汉中日报坚持连续“评报评优”活动的第三个年头。这年共评出内部受奖好新闻作品76件。日常评报1100多人次,共提出表扬,批评、建议、争鸣以及业务研究性意见1900多条,促使编采活动经常处于充满活力的竞争状态中。汉中日报开展“评报评优”活动(简称“双评”)的指导思想是:疏通编采情况,交流编采经验,浓化研讨气氛,推动新闻改革,协力办好报纸。强调这一点很重要。过去也曾开展过评报、评优活动,多是时评时辍。难以坚持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分清“评报”与“评人”的关系,误把“评报”当“评人”。评到谁的产品,谁就误解为对自己过不去。其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新闻     
黄斌 《新闻前哨》2004,(8):62-62
我国将首次主办 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全球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第七届会议将于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传媒学者、业界总编、社长参加主题为“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的研讨。这是该会议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次在亚洲举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众日报按照“做山东第一权威、主流、高端、强势大报,引领经济、政治、化走向,影响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群”的目标和市场定位,坚持“新闻强报,特色立报”,面向读,面向市场,做大做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明确的思路、有效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使大众日报的一些做法在全国具有领先和示范意义,赢得领导机关、广大读的称赞和业内同行的广泛好评。[编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大众日报在新一轮改版中专门设立了特派记者组。这支采用特殊管理模式的“小分队”,创新运作机制,拓宽报道思路和领域,深入研究思考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紧密配合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效弥补了党报在改革转型中出现的空当和不足,为提高《大众日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做了有益探索。党报改进,需要“特殊队伍”大众日报在新一轮改版中,把“新闻强报”摆在首要位置,明确提出“办政经大报”,“做山东最专、最强、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经济新闻,形成报纸特色”,并相应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采编模式及考核奖惩机制,其…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