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玛刑 《新体育》2007,(2):34-36
字斟句酌良久,仍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词语评价中国男排组队以来,特别是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上的“亮剑”历程,倒是有一种担心,这把“剑”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锋利无比吗?  相似文献   

2.
铸造队魂 男排起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周建安已上任数月,新一届中国男排队员也全部集中训练,今年,中国男排的任务是世锦赛小组出线,亚运会进决赛。周建安说:“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要成功,因为2008年奥运会就在北京,就在家门口,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新人新队新规新法,周建安誓铸中国男排队魂。  相似文献   

3.
中国男排今年有两大赛事,一个是9月下旬在希腊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另一个是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的男排比赛。这两大赛事对中国男排来说,它既是一个冲击亚洲、走向世界去展示中国男排水平的一次极好机会,又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核,因为中国男排被排除于世界三大赛事之外已有八年之久矣!而这次能参加第十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面对世界各路群雄,他们的成绩会是个什么样呢?在1990年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中国男排力克韩  相似文献   

4.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男排表现非凡,分别以3比2和3比1战胜日本和南朝鲜,勇摘桂冠,发挥出自我的高水平。这一精彩、激烈、而又意外的胜利,是中国男排近两年来在低潮中打的翻身仗。但是在胜利的后面,中国男排应清醒而冷静地认识到,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前景未能乐观。亚运会的胜利,只不过是中断了几年来连遭败绩的局面。真正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面前还有一段十分艰巨而漫长的路程。本文主要就北京亚运会中国男排与日  相似文献   

5.
中国男排须过心理关齐敦禹,刘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第12属亚运会男排决赛宣告结束,申国队在先胜两局的大好形势下,连失三局痛失亚运会男排金牌,未能蝉联亚运会的“三连冠”。就此复中国男排出征日本而言,应该说前几场的表现,特别是预赛中国男排对日本队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通过卫星传送的′99世界杯中国男排六场综合技术的记忆表象,不时在人们脑海中回放,发出一连串的提问和评议,中国队为何不发挥自己的“快”与“变”的特长,以快制高,以变取胜;为何“一攻”不强,后排进攻不利,技战术变化呆板,远不如1999年亚运会上中国男排的风格……。面对关注中国男排的广大电视观众和排球爱好者,笔者如何答疑人们的提问,还是从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和“发球”与“一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联系比赛实际进行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以求共识。1.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它标…  相似文献   

7.
男排的三个?     
谈起中国男排,总让人有点无奈.自从1990年亚运会后,这支队伍在国际赛场的表现便如同一个在命运女神面前“失宠”的孩子,球运多舛:亚运会、亚锦赛,一再与冠军失之交臂;世锦赛、世界杯赛总是在小组赛被挤出局;奥运会两番作“局外观”……尽管在1996年11月的超级杯挑战赛上,中国男排连克日本、韩国队,打出了组队6年来的最好成绩,给1个月后开始的中国排球赛制改革——主客场制的全国联赛开了个好头,但是从实力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队在亚洲并无优势,与欧美强队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男排,你究竟怎么啦?  相似文献   

8.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中国男排亚运会卫冕失利探因杨玛琍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探其出处,原来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笔下,不知当初康德是受到什么事情的启示而悟出的。眼下,用这句话来评价中国男排亚运会卫冕失利...  相似文献   

9.
排球与爱情     
帅小子张坚卫提起张坚卫,排球迷不会忘记北京亚运会为中国男排登上冠军座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个龙腾虎跃的帅小子,本届大赛第一流的主攻手.他走过来的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他说:"在北京亚运会之前,  相似文献   

10.
2002,又是一个亚运年。不幸,这是一个在时间、地点上与世界杯足球赛撞车的亚运年。本来北京亚运会中国军团的183枚金牌就宣告了亚运会从此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贬值,加上中国男足百年不遇地逮着一次潇洒走一回的机会,我怀疑还有多少人会去关心十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4届亚运会。但我不怀疑的是,有这么一支队伍盼星星盼月亮似地关注着。她的名字叫中国男排。在上个世纪后20年中国体育的历史上很少有这样一支队伍,几乎从来拿不着亚洲锦标赛冠军的头衔,却总和亚运会冠军那么有缘。亚洲男排锦标赛创办时间不长,1975年才举办第一届,其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似乎有种观点,认为二十七、八岁的运动员理所当然地应称为“老将”,或应该归入退役的行列。而现在不断有事实表明,二十七、八岁正是一名运动员成熟的年龄,是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最佳时机。北京亚运会上,中国男排对南朝鲜比赛,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老队员蒋杰强有力的拦网和快攻,使全队很快稳住了阵脚,为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迎接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海普陀工业技术研究所隆重推出一种新型的、集智力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拼板”玩具。“体育拼板”曾荣获“天使杯”全国首届智力玩具设计大奖赛的“天使杯”奖。它改变了自七巧板流传以来人类在拼板玩具上的思考方式,它在拼组人体  相似文献   

13.
1976年,重新组建的中国男排在世界排坛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第8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仅排在第15名,是建国以来的最低点,而在亚洲不论是亚运会还是亚洲锦标赛,名次也都排在日本和韩国队后面。这样的逆境,激励着中国男排健儿奋发图强。在1977年的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一举夺得第5名,取得了中国男排  相似文献   

14.
新组建的国家男排在秦皇岛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后,在亚洲四强赛上首次亮相。经过2站10天的比赛,中国男排取得了6战5胜1负的佳绩。可以说,新的中国男排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当然,他们的表现得到了排球界人士和国人相当程度的认可。 信心为本 应该说,中国男排在亚洲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虽然曾有过起伏,但毕竟还是亚洲的强队之一,数次获得过亚锦赛和亚运会冠军。近两年来,由于队伍老化等多种原因,中国男排在亚洲和国际大赛上屡屡失利。不仅无法与世界诸强抗衡,即使在亚洲,也落后于日、韩两国,更无缘2000年的悉尼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9月,汉城。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会议上,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地址——北京市以43比22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日本广岛市而荣获主办权。从此,古老的北京与亚运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亚运会也以神圣而不可阻挡的脚步向北京走来……过去了的故事与沉重的荣誉“我们为什么要争办亚运会?”这是许多中国人曾经有过的疑问,甚至这个疑团至今仍未解开。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与亚运会有关的会议上,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向人们透露了一桩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五六十年代,亚奥理事会  相似文献   

16.
参加亚运会男排比赛的中国队格外引人注目,最突出的特点是老的老,少得少,几位名将都年届而立,而年轻选手才刚满20岁。为什么会组织这样一支队伍赴赛?当然事出有因。因为在阿根廷举行的世界男排锦标赛与在韩国举行的亚运会时间上有冲突。中国男排分身乏术,只得再组织另一支队伍,分赴两个赛场。 以往遇到类似情况,总是国家队参加亚运会,由国家二队参加世锦赛,因为亚运会是一定要拿成绩的,目标是金牌,所以要派最强队伍。世锦赛当然也要拿成绩,但中国男排终归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欧美强队抗争,所以锻炼年轻队伍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江嘉伟提出了“亚运会力争夺冠,世锦赛争进前八”的奋斗目标。从全国排球联赛总结会到最近,他对难度的评估由“难度很大”升级为“非常非常地难”。世锦赛抽签,中国男排被抽入C组,对手有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荷兰队及捷克和乌克兰两支欧洲劲旅。世锦赛与亚运会先后间隔仅20天,汪嘉伟对赛事前景、赛前训练安排及时作了调整和周密安排。自去年亚锦赛夺冠后,中国男排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整体实力明显改观。国际排联推出使用“自由人”的规则,虽明显有利于欧美而不利亚洲球队,不过副攻手郑亮、朱刚这两位两米以上的高个和防守出色的矮个…  相似文献   

18.
林晨 《新体育》2010,(12):14-15
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被正式列为亚运会参赛项目。时隔20年,亚运再度回归中国,袁晓超也用一枚金牌让中国武术闪耀亚运赛场。从2003年的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长拳三项全能冠军,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冠军,绰号“小超人”的袁晓超不断用汗水与金牌为自己铺垫着走向成熟的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第一春 ,北京多次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 ,路人多怨。对中国男排来讲 ,去年底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失利 ,还像一片阴云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今年 ,国际排联资格赛希腊组的比赛是他们进入奥运会最后一次机会。中国男排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 ,在北京集结 ,发起了最后的冲击。冷清的场地上练得欢今年4月23日 ,是中国男排重新集中后的第一堂训练课 ,也是汪嘉伟执教中国男排以来第四次出现在这种场合。同以往的情况不同 ,训练场上显得有些冷清 ,四周空空荡荡 ,鲜有记者和观众。然而 ,与往年不同的还有正在操练的队列中多了许多新面孔 ,除卢卫…  相似文献   

20.
"玩命的怕遇上不要命的!"中国男排去参加亚运会了,送行的人群更多关注着的是与他们同机而行的中国女排的队伍.这也并不奇怪,中国男排还从未拿过亚运会的金牌呢!更何况,今日出征的又被人认为是"混纺"(意即缺尖子队员,缺核心人物)的队伍呢!中国男排的老对手南朝鲜队却从未忘记这支亚洲的劲敌.中国队在汉城一下飞机,东道主就对中国的每个队员进行了仔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