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欧洲文学受到宗教影响很大。宗教在文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并影响了欧洲一些具有世界性声誉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日记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它曾经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日本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人们阅读女性文学,不仅可以享受到它那轻松、优美、雅致的语言所给读者带来的那种愉悦,而且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平安朝时期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通过这些女性作家细腻的笔触,将他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社会风情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统统描绘在古代文学的画卷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唯教科书是从”的观念正在发生着转变,而教材中一些电教软件等材料的进入也使教科书在语文教材中占主导的核心地位在下降,但文学作品在历来的语文教科书中占主体的事实却仍无法改变。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又一套全新的语文教科书其选文中的文学样式、选文范围、时代、作家仍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学、史学的丰富遗产中,有一些作品可派生出一些名胜景点,爱晚亭、阅江楼即是典型二例,在伊犁发掘汉代的史典籍,关于细君、解忧两位公主的史料,使人们盼望着出现一处汉家公主纪念馆,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不少同学对童话、寓言和神话这三种文学体裁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指鹿为马,有时混为一谈。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体裁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在这里,我们来区别一下。  相似文献   

7.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记载中,史臣所关注和强调的文人与今天文学史所肯定的作家有同有不同。一些经典作家如谢灵运及梁代文人集团取得的文学成就,四史的描述与今天文学史的认同都保持了一致性。然而还有一些在四史的记载中声誉很高、文名甚盛的文人,在今天的文学史中已难觅影踪。这一现象说明历史人物的文学定位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史臣的记载和评定在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经典化方面负有重要的导向和评判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剑琴 《学前教育》2010,(12):46-47
教育生涯中夹杂着一些记忆,让每一个认真走过的人,在回首凝视时,都有无尽的“假如”。在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里,一些充满“遗憾”的经历和往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自高尔基以来不时地为人们所提起,虽然过去偶有几位学者作过一些论说,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界对此所引起的注意力还远为不够。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到底人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文学与人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意蕴是什么,其对于认识“文学”之现象与本质可提供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显然都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学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0.
唐代学源远流长,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对唐代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化交流已成为唐代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3—8日,“中国唐代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学研究”章,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倡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一些文学理象没有称谓,极碍于表达。为此,提出文学思丛、文学潮流、创作方法流派、文学潮流派四个新概念,并给予界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和“台湾文学”是我多年关注的课题,两者都在全球化加速的21世纪初受到不小冲击,产生了一些质变,使得许多旧有的研究典范不再适用,鞭策我们去探寻更具诠释力的分析框架。比如说,以东亚为范畴的比较文学框架。全球化和区域整合是一体的两面;近20年来的全球化趋势下,东亚地区茁生了一个强劲的、生气盎然的文化市场,区域内部的文化交易量骤增,学者们也开始用心思索这个地区所呈现的、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性样貌。全球化趋势下新的文化生态逐渐成形,随之而来的是文类位阶的调整和美学意识的转变。或许回溯一下“文学”当初被型构成一个现代性体制时的历史状态,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帮助我们透视正在发生的诸多看来颇为陌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中英两个版本《红楼梦》的比较,指出如何在汉译过程中调动译入语的表达手段和技巧,以更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从中看出意合式语言译成形合式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一门专业 课,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作品纷繁多样、风格各 异,文学流派众多,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一直是 难教难学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两门课程曾 一度受到冷落。在一些院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中篇小说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创作数量持续增长,创作质量逐步提高,作品影响日益扩大。虽然,因为受到当前文化产业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新世纪以来中篇小说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在与时代精神的联系上,在本身的艺术品质上,在结构、篇幅与人们审美习惯、阅读期待、时间利用相适应的程度上,中篇小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仍具有成为新世纪文学代表文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富于人格魅力,她为中国建筑事业艰辛劳作,为保护古建筑贡献卓。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尤见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她的学才华表现于各类学体裁。学术界过多强调徐志摩对她诗作影响,忽略女诗人在不少诗篇里关心下层人民的情怀,显然有失偏颇。林徽因小说虽少,却更多地反映了她的人精神。作品融中外技巧于一炉,虽洋犹土,篇篇精品,成为“京派灵魂”。她的散显示出作的个性,一些书信,乃至建筑章,均可视作美。她只有一个未完成的剧本,赢得朱光潜称道,在当时剧坛上,它“是闷热天气中一剂清凉散”。作家、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多才多艺,某种程度秉承着欧洲艺复兴时期巨匠的遗风。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清朝政府的腐败,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决心走出国门,寻求救民救国的真理。留学生群体复杂的心灵历程促使他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体。强烈的责任感和清醒的批判精神使留学生群体在中国新文化运动酝酿、发动的过程中,起着先锋、媒介、启蒙者和领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当我们翻译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为了保持其原有风格,往往将它们的形象直译,但原文中有的形象由于其民族性较强,或隐喻含义很浓,在译文中难以找到对应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将形象作适当转换,以利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类型或一些形象系列,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同世界各国文学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能这样如此全面地集合着一群成功的同类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多余人”形象的性格特征、典型意义、历史进步作用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的化价值观念在一些关键性的范畴有相当大的“转向”,在话语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型”。学们以80年代对历史和传统的审视,进入到对我和自我时代的审视。话语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有着深层的社会化原因。研究和清理90年代化价值走向,能为我们提供知识,复予前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