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策划悄然进入中国新闻界;90年代中叶以来,策划迅速走红。尽管引起不少争论,但争论各方却达成一个共识:策划是新闻竞争的产物。这共识又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策划竞争与非策划竞争区别何在?在哪些方面策划?  相似文献   

2.
2006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件恐怕要数"韩白之争"了.争论双方都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一方是"80后"中的明星作家韩寒,一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先生.论战起因是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6期,后搁入白烨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  相似文献   

3.
大众叙事与主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现代传播》2007,(3):150-152
一、争议与问题:站在什么立场上讲述故事?如何讲述?自1980年《敌营十八年》播出后,围绕着电视剧本体属性的讨论就没有平息过,电视剧的通俗化与艺术化、审美性与商业性、主旋律与娱乐性等等争论不绝如缕。其中有两次争论最为突出,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剧在探索它的形式规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性能计算的最重要争论是高性能计算机到底应该是蚁群还是象阵,是蚂蚁雄兵还是很厉害的一台大机器来做,这些争论从90年代出就已经开始,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争论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保管与学术的冲突--德国档案馆的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围绕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档案界曾有一次规模空前、观点尖锐对立的激烈争论.这次争论不仅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还引起了档案主管部门的重视,并最终导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缩短编研战线"[1].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的一种常备交流方式,争论对人类交流的意义何在?本文作者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此问题:一、什么是"争论"?"争论"作为一个与交流相关的语词,其基本含义和人们对争论的现实理解与运用所可能传达的关系性讯息;二、"争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背后的思维假定对争论者的关系及争论所追求的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尝试用对话作为"争论"的思路转换.为"争论"确立一个可能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这个话题的缘起其实是在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评审现场,由广告主、代理公司、学者三方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广告主代表尖锐地指出:一则广告如果没有销售力,那再有艺术性也是枉然;而学院派及广告公司的大部分声音则在于:一件作品如果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跳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产品图片放得再大也是白搭。  相似文献   

8.
电子文件保管模式之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浙江档案》2000,(8):41-42
电子文件的保管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档案界争论的热点之一.争论有二:一是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保管;一是档案馆对于各机构的电子文件的保管.争论最多的是第二个层次上的保管问题.美国现已有两种比较成熟的电子文件管理方案,即匹兹堡大学的电子文件管理方案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子文件管理方案.这两个方案在很多方面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在某些方面恰好代表了国际上处于主流地位的对立观点,其中电子文件的保管模式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然竞争与策划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策划悄然进入中国新闻界,90年代以来,策划迅速走红,尽管引起不少争论,但争论各方却达成一个共识,策划是新闻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档案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档案定义与属性问题.在我国,档案定义是探讨持续时间最久、发表观点最多、讨论最热烈的问题.90年代,档案定义争论热并未降温,争论热点聚汇在定义中种差和属概念的选定与档案属性上.由于对档案定义中种差、属概念和档案本质属性认识上的差异,还直接衍生了档案定义和属性讨论中的次热点,突出表现是"实物档案"大争鸣和"口述档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文学是笔极大的精神财富,人们从中寻找生活的力量、目标。而现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信息时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个时候的文学地位是不是不再那么崇高了? 刘心武: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阅读状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陆,人们文化生活的方  相似文献   

12.
安华 《出版经济》2004,(12):48-48
图书零售业的变化历史,几乎与任何行业的商店类似,美国出版业的变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巴恩斯·诺伯书店买下得克隆斯州一家折扣连锁书店,后来又收买另一家道尔顿图书公司.简直不敢相信,图书零售业10多年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自有书店以来,事实上是后来才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对连锁书店也有些争论,有人认为卖书不能借用超级市场那一套,但事实证明,现在连锁书店经营得很好,而且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3.
东晋两次关于沙门应否礼敬王者的著名争论,是佛教史上经久的话题.研究者在分析事件结果时往往以辩论者的往来言辞为重点,并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胜者以辩词使对方屈服.但是,如果何充所论是至理,那么就不会有东晋第二次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中国化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该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笔者在1996年至1999年,曾陆续发表了5篇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文章①.由于笔者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因而很自然地就被概括为"反对论"②.其实,笔者的本意并非是要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认为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对这一理论不应作过高的评价.后来,由于档案学界有较多的学者认同并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肯定论"无疑占了上风.档案学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争论也渐渐平息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争论获得了真正的解决.纵观争论,笔者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学院派的档案学者倾向于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从事档案实际工作的研究者则倾向于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近来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获得了进入中国档案学领域的入场券并占有了一席之地","完成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土化的过程"③.笔者不禁要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真的已经中国化了吗?  相似文献   

15.
(1)美国大学图书馆的标准问题已争论了八十年了。起初的标准是:一个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不得少于八千册(公告等文献除外)。从1943年至今的四十年中,美国图书馆协会曾订了许多其他标准,包括工作人员的人数和工资,以及阅览室,书库和办公室的面积等。但是人们认为这些标准都偏重于量而忽视了质。争论看来尚未结束。 (2)著名英国图书馆学教授基思·哈里斯去年访问了许多欧美国家图书馆后发表了下面结论:在图书馆制度越落后的地方,精力越集中在编目上。他说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目录网的建立,今后图书馆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分类编目上。 (3)图书馆和第三年代的关系。所谓第三年代即退休后的年代。青年时期是第一年代(求学时期),  相似文献   

16.
自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重组以来,英国的广播电视一直由BBC垄断。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发展,在英国引发了关于公共广播体系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商业性的独立广播电视的诞生。但是在英国,  相似文献   

17.
早在几年前儿童文学创作圈内便有了"迎合"市场的倾向,当时儿童文学家.批评家樊发稼就撰文表示,当下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有迎合市场的倾向,孩子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但这些作品思想性往往有所欠缺.近年来关于"迎合"与"引领"的争论开始逐步展开,一方认为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写出他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一方认为应该用优秀的纯真的儿童文学去引导孩子们阅读.在4月举办的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相关人士对此纷纷发表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涛 《今传媒》2007,(11):52-52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大河论坛上,两名网友发出帖子,对一些DV爱好者上街拍摄、然后把录像拿到电视台以新闻形式播放的行为提出质疑.这种质疑引起了公众的争论,争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市民用DV拍新闻是否侵犯隐私权;二是这种市民DV观察员有没有新闻采访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善祥 《图书馆》1992,(6):34-37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一个争论已久但又非明确不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宜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一最好尽快取得共识,以便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学的概念,范畴、规律上多下功夫。我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基本解决了。刘国钧教授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里,曾明确指出:“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李哲  宫承波 《新闻界》2006,(5):33-35
199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公共新闻运动当中,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的一场争论被学界重新提起并引起关注。公共新闻的理论阐释者罗森(Jay Rosen)、凯利(James W.Carey)等对李、杜争论中的话语、观点都多有征引,而杜威在这场争论中的主要观点更是成为公共新闻运动的理论渊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