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语境与词义的定义入手,结合相关语料,剖析语境对词义演变和词义运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语境不仅是导致词义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还会影响到词义组合在语言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英语词义演变的三个趋势。即新词的产生。旧诃的消失和词义的变化.以及词义演变的原因.旨在通过这种探讨.帮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演变有大致概念,提高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义的改变和新义的产生,是语言的一种共有现象。根据其不同特点,现代英语词义演变主要表现为两个过程:词义的辐射和词义的连锁联结。现代汉语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包括词汇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两种不同语境而发生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6.
雷湘兰 《大学时代》2006,(8):120-121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三大要素。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功能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而词汇却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变迁,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词义的变化。这为英语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同学在阅读过去的书籍时都会觉得困惑:熟悉的词义并不能成功地诠释上下文的意思。就此,本文意对词义的演变方式及演变原因稍作分析,以解学生阅读之惑。  相似文献   

7.
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把词义重新划分为: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提出的“语备词义”的名称,是用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目的词除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外,又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某种变异,形成临时性的语用词义。两者的关系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包括:1.语用词义:语备意义+临时附加义;2.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  相似文献   

8.
"大局"之类词,词源在外语,可以谓之外来词."输入"之类词,词源在古汉语,不可统称外来词;但这类词又确有外来词义,应当列入词源学领域探讨外来词义源.同时,总结汉语词义演变规律,除"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外,应当增加"词义的引进".同时本文认为,把"大局"之类词和"输入"之类词合称"外来概念词"(或"外来影响词"),最合古今汉语事实.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共时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多维视角,分析了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的关系,动态词义形成的语言条件(语音、语法和语义条件)和交际条件(语境要素和交际过程),以及根据科学交际和日常交际两种不同的语境形成的动态词义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从为语料库标注多义词词义的实践来看,词典普遍存在词义可区分性不足的情况。根据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分析,本文认为词典中多义词的义项之间存在重叠、相离、包含等关系,这些关系对词义的准确区分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词义区分线索不足、义项缺失等形式,降低了词义区分的准确率和可操作性。本文结合词义标注语料数据对这些表现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厘清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改善词义可区分性能够提高词义消歧的准确率,同时有助于提高词典编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中,翻译要做到译文的准确和流畅,熟练掌握词义的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词义理解是翻译的基础,是翻译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对词义的理解不正确、不透彻、不全面,就谈不上准确的翻译。因此,如何准确掌握词义以及如何辨别词义的引申在翻译中是相当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刘正中 《文教资料》2010,(14):38-39
“玄”词义有很多,《汉语大字典》收“玄”义项16条,说明“玄”的词义是不断引申出来的,为了理解“玄”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其词义引申脉络。本文主要描绘“玄”词义引申系统图。  相似文献   

13.
词义及其概念对应性与词义类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是词义不可缺少的部分,对词义类聚的划分也都具有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词义类聚中,也存在着静态类聚和动态类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的骨骼,词叉是词汇的精髓,词叉的变异使得语言不断变化和更新.本文从语用学角度采分析和阐述词义变异的理论基础,以及词义变异的原因和方式,从而说明词汇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词义变异与语用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要靠语言组织和协调。语言交流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想了解外国,就必须掌握外语,要想了解古代,就必须掌握古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变化词义,改进语法。而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对社会的发展最灵敏,变化也最快。这种变化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义的改变。其中词义改变的结果之一,就词的一个义项所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来说,有词义的扩大、缩…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选取两千多条常用词作为调查词表,对河南临颍县方言词义同普通话词义作了比较,主要是词汇意义方面的比较。详于描写与普通话有差别的义项,分析较少。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词义方面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差异性,这也是北方官话一致性强的表现,也显示出近年来推广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词义的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速度最快的要素。一种语言里词汇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词的新生和消亡,另一方面是词义的变化。词义的变化更直接地表现出词汇系统的动态性。词义发展变化的方式之一就是词义的泛化,泛化包含了词义演进的过程和结果,词义泛化的动因(motivation)是多方面的,是经济原则、语用修辞、认知语义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还简要介绍词义泛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曾柱 《培训与研究》2006,23(9):12-14
语言学上对“鬼”、“神”、“妖魔”、“上帝”这一类非现实词的词义谈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语言学上关于非现实词词义研究作综述后,认为语言学学者在研究非现实词词义这一问题上分为两大派别: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而无所指;另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也有所指。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活化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词义出现转移、扩大、缩小等演变特征。"荤"字等词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产生了词义上的古今差异。这些词语是汉语中的活化石,为人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词义的选择     
从语境和认知方法分析,词义受语境和认知活动的影响,词义的选择是语境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