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对思维的规约、钳制,挣脱思维定式的枷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于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即思维定式。教师往往把定式看作数学认知过程的一个静态因素,较多地关注思维定式的负面或思维定式的消极意义上,而不能引导儿童主动利用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帮助儿童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这既不能正确地反映思维定式的真实内涵和客观功能,也易使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式在数学学习中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具有消极因素的一面.本文通过6个例子浅谈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和培养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解思维定式的内涵及其双重性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思维定式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针对思维定式二重性的教学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离参数法是求参数取值范围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通过"分离法"解2011年高考题时所历经的一喜一惊,反思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永余 《成才之路》2009,(22):27-28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数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的有关论述比比皆是。仔细研读。发现绝大部分文章均有一种倾向.只要提及创造思维,无不批判定式思维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的阻碍作用,无不强调克服和消除定式思维的消极影响,而对定式维的积极作用一般都是一带而过或只字不提。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对加强双基的教学有一定的危害性。就其原因,是对定式思维的内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说起思维定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打破思维定式,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破除消极的思维定式。本节课我们针对消极的思维定式,希望去其束缚,让思维自由放飞。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生,而思维定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话题,为了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我们设计了系列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别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思维定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师应消除学生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国虎 《天津教育》2022,(8):144-146
<正>解题规范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任务,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值得高度重视。初中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规范意识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点的准确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与思维、忽略衔接性语言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数学思维定式,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存在丢三落四、不检验结果的情况,长时间这样的解题思维定式必无法形成解题规范意识。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导致一些关键性的解题步骤被省略,从而在考试中失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探寻学生数学思维的障碍,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数学学习意义重大.初中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不缜密和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要帮助初中生克服思维障碍,则要培养初中生缜密的思维和打破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双重影响,为克服其不利影响,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导""有效整合""变式训练"等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学习出错是正常现象,最为师生所关注的是解题出错.从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感知"粗糙"、注意力迁移与思维定式水平低下等原因.据此提出的矫正策略有加强数学概念与解题的首次感知教学、明确解题思路以保持注意力、通过精加工提升思维定式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掌握经典的数学概念和观点之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对近现代数学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学习《数学分析》中数列收敛概念时,通过引入拓扑空间中的网、网收敛概念,以避免学生产生不合理的思维定式,并起到加深对《数学分析》中数列收敛概念理解和把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影响复习的效率和效果.结合典型的案例,针对思维定式中的负效应进行分析,找到有效克服思维定式负效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会给新知学习带来负迁移,干扰思考的进程,为数学概念的学习制造困境。因此,要从教学实践入手,有效抑制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式带来的负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精准巧妙的追问,可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通过在学生思维定式处、思维错误处、回答精彩处、回答不清处等的追问,引导学生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数感、数学思维成为课改语境下非常热门的词语,无论是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还是在不同规模的教学研讨中,思维的概念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一种自然意识.本文从学生思维发展角度来看思维定式对数学学习的作用与制约.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要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能用不同寻常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研究思维定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维定式妨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一棵树上有7只鸟,有人‘砰’的一声打下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有不少学生习惯地用数学减法口算7—1=6,而想不到枪响吓跑了其余6只乌,这是思维定式所致结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培养,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却也总因缺乏衡量标准而评估反馈较为隐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化解学生思维定式,活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具备开放、活泼的数学思维,应当是通过丰富的课堂模式达成、关注思维的表达、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的形式的开展等,将思维培养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中,因生活经验带来的习惯性思维,对学生学习物理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思维定式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而扬利抑弊,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