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新课堂模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精神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自然、清晰、深刻的数学课堂不仅尊重学生,也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杜绝"填鸭式"教学,而且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让数学课堂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从"再现知识的形成要自然"、"引导知识探究要清晰"、"体验思想方法要深刻"3个方面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20):91-92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特定的师生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教师力求营造良好氛围出彩课堂,把数学知识学习与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运用有机整合,师生相得益彰,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源于教师综合的教学技能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标的本质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以下观点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富有知识传承之重任,更是教师、学生、作者生命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应进行的是个性化生命交流和体验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体验,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交往的“磁场”。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翟莹 《考试周刊》2011,(84):225-225
课堂牵动着教师的心,极大地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生态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完整生命的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的一瞬间,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洪文 《考试周刊》2013,(97):55-55
文章提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让数学课堂成为"交流数学"与"分享数学"的场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学会思考;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一种美,和谐的课堂更是一种美,它充满生命活力,它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发挥的圣地,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的一些体验,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课堂生命即课堂活力。课堂没有活力,将不具有生命力。沉闷的课堂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是一种煎熬,教师是徒劳无功,学生是索然无味。毫无疑问,我们的课堂需要有生命的课堂教学!为了让课堂像鲜活的小溪一样潺潺流动,为了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交流中展现他们的生命力,我从以下方面下总结了我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黄孝峰 《考试周刊》2009,(10):220-223
生态的本质是生命及其多样性,是整体性、开放性和共生性。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科学课堂,则科学课堂应该包含开放的、多样性的目的,是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科学课堂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即:建立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谐、平等的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开放的活动情景,创建生态化学习过程;突出评价过程中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灵动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师生灵活互动、激情投入、快乐有效学习的活力课堂。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灵动生命的课堂,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以"享受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数学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把数学学习看成一件乐事,当成一种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必将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一、让学生在数学课里体验到"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去感悟,充分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  相似文献   

19.
怎样使高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提高实效,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让地理教师的"站位"焕发课堂生机课堂上教师的站位是焕发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始终站位在讲台是讲解,走到学生中间是交流;定点站位是说教,动态走位是合作。因此,课堂上教师站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师长时间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学习动机,使课堂失去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要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研讨,通过不断地变换站位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得以加强,课堂便能焕发生机与活力。二、让地理教师的语言和教态焕发课堂生机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往往与教师语言呆板、缺乏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生命交互、共同成长的一个场所,所以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激发,师生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高扬建设健康课堂的旗帜,通过设计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采取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创设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营造自由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生命渴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生机盎然. 所谓健康课堂,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追求生态和谐的教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时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折射着课堂的低效和污染.当前,课堂的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和"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