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中"J艺术"类目下的美术相关类目与《中图法》(第4版)相比新增了部分类目,扩充了部分类目体系并修改了部分注释,使得分类体系更加完善,归类也更加确切。然而,艺术类目的设置虽经多次修订,仍然难以完全满足对艺术类图书分类的需要,在部分类目名称设置等方面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图书分类中的疑难问题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晓婷  董颖 《图书馆建设》2012,(5):34-36,40
图书分类是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图书的利用率。由于图书分类工作具有复杂性,分类人员在进行图书分类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如类目涵义的划分与辨识、历史与现状的时间界限、政治与地理概况的区分、语言读物的区分等。图书分类人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并提高分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J52中国工艺美术"的类目设置较为科学、合理,使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图书各有归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增设"雕刻工艺"、"青铜器"、"木版年画"等类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医药卫生”的某些类目用于图书分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类目的图书分类、类目设置的不尽完善之处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景增 《图书馆杂志》2003,22(10):34-36
调整后的<中图法>4版"J9电影、电视艺术"类目设置具有不同的特点、特长,但也还有一些不足[1].为适应新时期类分和组织有关的知识、资料、文献等方面的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部分类目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已于2010年9月出版,与《中图法》(第4版)相比,它更强调分类法的实用性和工具性。结合实际图书分类工作,《中图法》(第5版)的"B825个人修养"类目、"D政治、法律"部分类目、"F经济"部分类目、"G894私人收藏"类目、"H31英语"类目、"I207.2诗歌、韵文"类目的设置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希望再版修订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随着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渗透,需要对《中图法》(第三版)中的中国医学图书分类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中国医学图书馆体系分类类目,使中国医学图书体系分类符合中国医学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文本自动分类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而目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具有体系结构严格、类目数量巨大、类目层次众多等特点。本文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针对《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体系下文本自动分类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目的、类目体系、资源类型等方面,参考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方法予以分析和评价;结合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我国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体系下应用文本自动分类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有关书法与篆刻的理论及创作技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图书馆对文献进行分类的重要工具,但其对于书法类目的体例设置存在较多弊端。《中图法》第5版的修订对很多类目都做出了重大调整,但对J29类仅是增删了个别注释。为更好地满足书法类文献的分类需求,从类目体系划分、类目设置和注释说明等方面分析讨论《中图法》第5版J29类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图3。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0.
"数量等级类目"指分类法中某一级类目下,不管是哪一级类目,只要所集中的馆藏文献数量大致相等,它们就是该馆的同一数量等级类目,通过最近2-3年入藏图书分级逐步统计即可获得图书馆的某一等级的数量等级类目.将所得的数量等级类目与管理系统统计分类模板结合,可以方便地控制具体类目图书入藏与利用平衡,同时也可较好地控制书库搬迁时的架位预留.分类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本馆分类法的修订,也可弥补普通分类法在本馆使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改刊名、改刊号、一刊多版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期刊的采访、著录、分类等工作,从而影响到读者对期刊的检索利用。依据《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期刊著录工作应注意刊名变更、版本变更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图书馆基于馆藏艺术学科资源向大学生开展艺术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与方法。[方法/过程]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阅读的3个阶段:期待性审美理解、反思性审美阐释、创造性审美重构,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的进阶式服务实践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参与式观察、材料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剖析艺术阅读推广活动对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发挥的作用,探讨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建构。[结果/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并提出构建过程中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sks questions and invites discussion of important issu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for our profession to continue to keep pace with the needs of a rapidly changing landscape. These broad questions invite discussions about: space, staffing, facilities and our changing roles. It looks at space in our facilities and how we use that space as both are pressing issues for libraries. The examination of our space includes the virtual spaces we create via resources on the web. Staffing and how staff will work together in the changing landscape are issues that will shape what our profession and libraries look like in the future. The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intended to spark conversations in libraries about these important issues.  相似文献   

14.
论文概括介绍日本图书馆的种类,阐述分类法和图书记号在日本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最后,利用作者在日本图书馆学习期间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从分类法简化、书标的位置、儿童书分类、藏书检索系统总结了值得国内图书馆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historical rol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relating to the poor; the commitment on the part of libraries to serve the underserved growing out of the turmoil of the sixties and the War on Poverty, and the effect of changing inner‐city populations on the future role of libraries.  相似文献   

16.
论文概括介绍日本图书馆的种类,阐述分类法和图书记号在日本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最后,利用作者在日本图书馆学习期间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从分类法简化、书标的位置、儿童书分类、藏书检索系统总结了值得国内图书馆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中小型图书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对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变革,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中小型图书馆的生存状态,指出在大型图书馆加强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坚持和加强传统型服务,并对网络环境下大型图书馆与中小型图书馆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中的用户信息需求分析及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近年来图书馆在向数字化转变过程中,技术、对象、用户及服务内容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图书馆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orms of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found in yeshiva libraries in the State of Israel. The yeshiva (plural: yeshivot) is a Jewis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a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texts, primarily the Talmud and the Bible. The research goal was to analyz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systems in these libraries, examine how they evolve, and to compare the yeshiva classification systems used in practice to Jewish studies classification in other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can help us understand how classification systems develop and what the cognitive, philosophic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that lie behind them are.  相似文献   

20.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27-28):177-183
Classification of periodicals can be done for either of two reasons- to place bound periodical volumes in the stacks close to monographs on the same subject or to organize the volumes in a separate periodicals area. Either reason provides a key to locating periodicals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patron's ability to interpret spine titles, title changes, or changing cataloging codes. If the choice is to integrate bound periodical volumes with the monographs, the sam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ust be used. For a separate bound periodicals area, many libraries have developed schemes to organize their titles on the shelves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entry. Which choice is best depends on where a library chooses to shelve its periodicals and how the library staff believes patrons approach the task of finding tit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