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它为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整体性理念进行教育创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文娟 《教育导刊》2004,(16):13-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纲要》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规划、设计了以保护幼儿个性,倡导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4.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促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体教融合。银川市金凤区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印发《金凤区体教融合实施方案》,在金凤区中小学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创新教育理念,对《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十一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中长期规划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都提出五年计划《建议》,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中央的《建议》对于指导编制“十一五”规划、进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一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几大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顶层设计与群众创新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求稳与求进的关系;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关系;防"左"与避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和社会建设的后备生力军,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是否能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945年发表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反映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所致力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应全面发展的原因,并就大学生如何全面发展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应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其早期的中国化过程就是本土化、世俗化和制度化的演变史。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国民素质相统一的思想,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创新,也为新世纪初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段时间来,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会议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逐渐向深层次改革发展。从全局和教育发展基本规律角度看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谈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然而,我们看了张正江先生撰写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发展三阶段》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后.  相似文献   

15.
进入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即逐步进入到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改革和发展的阶段,逐步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我们党召开了十六大,全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庄严、郑重地提出了在21世纪的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理论创新和全部工作的一系列创新。而党的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必将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思想,人的责任与日俱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体现,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丧失,共产主义运动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使人重新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人的社会性、实践性本质得以恢复。这为人的责任归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今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责任的界定和切实履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幼儿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所培养的人有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一定的条件,培养孩子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创新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我们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如何实践《标准》提出的这些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中历史提几点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5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思路、观点、论断,赋予新的内涵,有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亮点,如“生态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