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的运用已由简单的数据积累过渡到深度开发利用数据的崭新阶段,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为打好这场保卫人民健康安全的防疫之战,新华网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快速推出"睿思战‘疫’——大数据洞察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大数据服务和《抗击疫情·睿思这么看》系列报道,对疫情下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分析。从网民视角出发,用理性数据分析纾解网民情绪,引导网民正确看待疫情和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2.
2019年新型冠状肺炎爆发,这场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本次疫情信息传播中,可视化新闻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澎湃新闻的"美术课"栏目,以其疫情的可视化新闻报道作为本次的研究目标,通过对相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澎湃新闻"美术课"栏目对于疫情的报道形式丰富、数据来源专业、主题内容有所侧重等特点。笔者根据以上特点,并结合现阶段疫情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澎湃"美术课"栏目关于疫情可视化报道的发展新趋势,以期对疫情期间的可视化报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从共生理念出发,结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探讨政府数据开放的理想模式,以期加快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进程,早日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政府数据开放的组成要素——数据、人、机构和平台;其次,划分了政府数据开放共生模式的基本类型,并探讨了政府数据开放共生模式的演进路径;进而,从组织维度与行为维度,探讨了在疫情潜伏期、爆发期、控制期,政府数据开放共生模式的演进历程;最后,重构了两个维度下的政府数据开放共生模式。[结果/结论]从组织维度而言,政府数据开放是一个数据驱动型的新型政府开放行动和过程;从行为维度而言,政府数据开放是人、机构和平台三个要素整合形成的一个以数据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盘此次疫情防控过程,总结战"疫"经验,不难发现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前期信息资源获取还是后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无论是前期的信息追踪还是后期的信息可视化呈现都以"数据"为燃料,推动战"疫"行动。在媒体战"疫"中,大数据技术覆盖了策、采、编、发等多个新闻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5.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2030"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队伍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在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全科医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能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全科医生,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材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障,对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伟 《民生周刊》2020,(7):60-62
深圳凭借"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健康问题,享受医疗服务。正如过去40年从小渔村到一线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40年后又走在了时代发展前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国内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城市,深圳凭借"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健康问题,享受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在全国蔓延期间,媒体的报道可谓千姿百态。既有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强有力保障措施;医学专家的防控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及时的疫情数据通报,也有"逆行勇士们"的感人事迹和一线奋战者中的典型人物宣传。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信心,也得到了赞许。但在做出这些值得肯定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三过"现象——过于煽情、过分渲染和过度失实。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一疫情信息传播在不同疫区往往出现不同效果.为探索媒体报道背后的"黑箱"效应,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运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并结合质性访谈了解疫情期间受众对媒体"认知图式"的变化.不同疫区受众通过媒体报道的疫情信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和媒体报道的效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受众的疫...  相似文献   

10.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20,(12):108-108
最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报告",发现"傍疫情"的谣言生长极快,日均67条被权威机构证伪。报告通过对"2498条不重复的被证伪信息"的分析发现,谣言主要集中在各地防控措施、国内疫情现状、预防和治疗办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宝鸡市档案馆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将疫情防控列为当前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充分践行"三个表率",发挥"两个作用",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物资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疫情不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舆论引导的角度,论述疫情舆论引导"时""度""效"的把握及其基本遵循,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疫情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实现途径。文中指出,新闻舆论引导在应对舆情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再现的同类危机、防范同类危机的再现;疫情舆论引导是对舆情进行宏观调控,推动正确、正面、积极、健康的舆论形成;新闻媒体疫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化解舆情危机;在媒体多元化发展新时期,主流媒体对于疫情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加凸显,它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舆论引导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表现在审时度势、积极跟进、回应关切,较好地把握了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同时,强化"融合传播"功能,创新传播手段和报道方法,实现融合引导。  相似文献   

13.
在此次阻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如何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帮助区域政府掌控本地疫情全局,辅助其制定合理、完善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中科曙光"在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即插即用"的SaaS应用,探索数字化技术对疫情防控管理的作用,以及在疫情风险点不确定、信息分散、资源分散、管控对象分散的挑战下,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网络化"不见面"协同管理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普及使健康传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新冠疫情暴发更让"健康"成为每个生命体当下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基于此,"今日头条"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健康信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选取平台中医生自媒体账号作为样本,分析疫情期间自媒体的传播效果,探究不同类型贴文内容对自媒体健康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步入后疫情时期,以互联网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后疫情时期民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以期为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和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以社会化问答平台"知乎"为例,利用LDA主题模型与人工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编码体系,并通过周期划分,结合内容分析、主题分析、需求强度分析等,从时间和需求主...  相似文献   

16.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科技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在充分保护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同时,实现了抗击疫情全球领跑。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7.
高勇 《四川档案》2020,(1):42-45
疫病,传染性疾病在暴发流行中的统称。古人把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称作"疫情""疠疾""瘟疫",并称"疫灾",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发病急,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广泛传染波及周围健康群体;二是疫情表现相似,发展迅猛,预测性较差,对社会危害严重。四川盆地有平原、河谷、丘陵、山区和高寒山区,各地温度、湿度差异极大,孳生多种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13):4-5
遏制"信息疫情"抗击"政治病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对抗病毒的同时,国际社会一直面临另一项重要挑战——粉碎与疫情相关的假消息和阴谋论。"大众面对未知病毒威胁,普遍感到焦虑和无助,对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为各种谣言和阴谋论创造了市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全球健康系副教授黄成说。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20,(11):89-89
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本文整理了一批相关的优质数据项目,来看疫情下数据的表达方式。(一)有关病例的数据1.实时地图。澎湃新闻·美数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实时更新地图";丁香园:"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2.时空追踪。  相似文献   

20.
实证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选择不同传播渠道产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不一:短视频、微博(或微信)、新闻类APP等移动新传播渠道给公众造成的恐惧感更为显著;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更能影响公众的应急反应,让公众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和积极应对;但公众在权威信息、疫情进展上对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的期望值更高。主流媒体应从把控信息源头、创新表达形式、布局好舆情监测机制、做好媒体议程设置等四个方面来提高自身公信力,提高公众对主流信息的"自我卷入"程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信息疫情",维护社会秩序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