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用“情境启导”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大胆想象,激发学生说的愿望,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2.在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明确要求。出示实物:一棵种在花盆里的小树。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她是谁呀?生:一棵小树。师:你能说说这棵小树长得什么样儿吗?生:这棵小树枝干是细细的。生:这棵小树身上的树叶是嫩绿…  相似文献   

2.
可怜的小树“弃儿”学校后院有很多小树,因为缺少照顾,一直长得很瘦小,还有很多小树生病了。为了让小树得到更好的照顾,快快长大,花白头发的老校长决定把这些小树分派给各个班级,让每个同学负责照顾一棵。  相似文献   

3.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能力西和县南关小学陈济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课本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解决“看什么”和“怎样看”的问题。如在教学第一册第1页的插图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校园上空有7只鸟,院...  相似文献   

4.
《为日本小朋友画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1》的阅读短文 ,训练重点是 :1 通过填空 ,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给短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这篇短文以时间先后为序 ,且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天早上” ,“下午” ,“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教学时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按要求阅读后再检查 ,当问及分段的情况时 ,有近1/3的同学没有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分段 ,2/3的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了分段 ,这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组织代表两种意见的同学进行讨论 ,目的是看意见能不能达到统一 ,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笔者听过一堂三年级两步连除应用题的练习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详实记录如下:教师出示练习题目:三年级有两个班,每班43个同学,一共要植258棵树,平均每个同学植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绝大多数同学都按照教材的方法去做,而一个女同学却这样解:258÷43=6(棵),6÷2=3(棵)。综合算式为258÷43÷2=3(棵)。教师对此做出如下评析:“同学们,这样做对吗?”学生齐答:“错。”师问:“为什么错?”生齐答:“题目的要求是求每个同学平均植多少棵,应该是把258棵平均分给…  相似文献   

6.
问题 在三角形的外角中,最多能有多少个锐角?最多能有多少个钝角?对于前一个问题,有的同学答1个,有的答2个.对于后一个问题,有的同学答3个,有的同学答6个.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看看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外角.课本13页讲到“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1中的∠ACD”.课本接着讲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就是三角形一个内角的邻补角,向两个方向延长三角形的各边,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所有的外角,如图2”.可见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其中三个与另外三个分别相等.因此,在三角形的外角中…  相似文献   

7.
一、填表学习质数和合数概念每个学生在印有1~10的表中填写第一列和第二列 ,填写完毕 ,汇报结果 ,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后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有两个约数的数有哪几个 ?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课题———质数。然后 ,学生继续思考 :3个约数、4个约数、……的数有哪些 ?举例说明。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由此小结并完整板书课题 ,学生填写表中最后两列。二、读书思考1 .学生讨论 :1是质数还是合数 ?2 .阅读课本 ,提出质疑。学生重点讨论课本结束语中的“只有……”和“除了……还有”的含义。三、初步练习 ,巩固概…  相似文献   

8.
【讲评过程】一、导入上次作文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地体味了一次“琐忆”,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手中的文章片段,看看他们“忆”的怎么样。二、展开讨论师:先请大家就所选的《琐忆》的开头谈谈看法。习作材料1: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棵老树和一棵小树。老树枝叶枯黄,根已衰老;小树枝叶茂盛,正在茁壮成长。这就像我的外婆和我一样,外婆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劳累;我正值青春年华,茁壮成长。生1:究竟是写“我”还是写“外婆”,看不明白。生2:“老树”与“小树”的比喻用在这儿不妥当,它们不能成为回忆的实体。习作材料…  相似文献   

9.
今天中午,我们完成作业后在操场上放风筝。张琴一不小心,把风筝放到树枝上去了。几个乐于助人的男同学在大树下帮助张琴想办法。章科琛爬上了树,可风筝挂在枝头,他的手够不着,再加上有不少同学在下面喊:“章科琛,不能爬树,老师要批评的!”所以章科琛不一会儿就滑了下来。石梁松说:“看我的!”只见他拿起一块石头,向风筝扔去,风筝没“解救”下来,他自己差点被掉下来的石头砸中。不少同学说:“这太危险了,不行!”黄斌说:“我来!”他抱住小树使劲摇,想把风筝摇下来。又有同学说:“不行!小树会被你摇死的!”黄斌不敢摇了。不知是谁叫来了马老师,…  相似文献   

10.
“妈妈,你看这棵小树比我长得还要高了。”来到山上,7岁的儿子睿睿很快就找到了我们在去年正月栽下的那棵小树。记得去年栽下这棵小树时,小树比儿子矮一个头,如今儿子长高了,小树也长高了,还比儿子高出了一个头。“睿睿,到爸爸妈妈这里来,我们一起挖个一坑,再把这棵小树种上,让他们有个伴。”今天,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中同音字、形近字误用的现象极为严重,即使教者在黑板上矫正了好几次,然而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仍然把握不住。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学生知识过手而不误用呢?教者们为此也伤透了脑筋。在此我仅以教学“棵、颗”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教例简摘练习:(1)辨字组词:棵(  ) 颗(  )(2)把“棵、颗”正确地真入(  )内。a、一(  )小树  d、五(  )桃树b、一(  )星星  e、树木的(  )数极多c、(  )粒归仓  f、(  )(  )红心向着党题中(1)从辨字组词方面加以训练,虽能达…  相似文献   

12.
林刚 《中学理科》2007,(12):85-85,104
在高三总复习工作的冲刺阶段,如何在最后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工作在一线的所有老师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介绍复习经验时,很多老师谈到高三总复习后阶段时总会提到“应回归课本”,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一提到阅读课本,很多同学马上一脸的困惑.因为有的同学看完课本后再做习题照样不会,他认为看课本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最好的途径是先让他们“碰壁”,然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考原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成全一棵树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相似文献   

14.
校园小卫士     
“叔叔,请你不要在这里贴广告。”一位小朋友在劝阻一个贴广告的大人,“这是我们学校的围墙。”又一天早晨,天还在下着蒙蒙细雨,我路过学校门口,见操场上还是那位小朋友,穿着雨披,在一棵倾斜的小树旁钉木桩。原来昨天晚上的狂风暴雨把几棵小树欺负苦了……这位小朋友,就是我们学校四年级的一位班长陈楠磊同学。他的家在学校附近,几年来,他一直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用心爱护校园。为此,他经常牺牲自己的节假日。昨天,我以学校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他:“楠磊同学,上学期你光荣地被评为‘校园卫士’,你的事迹真值得我们学习。请问你在新学期有何打…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四步”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导读训练”、“精讲点拨”、“强化训练”、“达标测试”。这四步中包括了“导读”、“强化”、“达标”三次训练,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及教学双边活动三者所用的时间之比大致为1:1:1,有力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一、导读训练一般占课堂时间5~10分钟。“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去读、去看课本,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本内容,深入浅出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引人入胜的、需要学生在阅读课本基础上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素材,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围绕预习目标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一则江苏/沈嘉祥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现象]师:课前周华同学向我反映《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第二部分“材料的准确性”中第九自然段里有错误。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读一读,看...  相似文献   

17.
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样种? 这是2年级上学期(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难住了女儿。女儿做不出,就问我和她妈妈。一家3人共同苦战1个多小时,还是“了无战果”。妻子说,7棵小树种成6行,题会不会搞错?女儿说,课本怎么会错呢?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会严重地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创造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变换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打破学生平时训练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现以巧“种树”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三册P74思考题是: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按二年级学生常规思维,种6行,每行3棵,需要小树18棵,而今只有7棵树,怎么个种法呢?这道题有一定难度,有思考价值,如果不突破思维定势,是很难解答的。怎样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呢?一、巧设铺垫…  相似文献   

19.
“妈妈,你看这棵小树比我长得还要高了……”来到山上,七岁的儿子睿睿很快就找到了欠在去年正月栽下的那棵小树。记得在去年栽下时,小树比儿子矮一个头,如今儿子长高了,小树也长高了,还要比儿子高出了一个头。“睿睿,到爸爸妈妈这里来,我们一起挖个坑,再把这棵小树种上,让  相似文献   

20.
《白杨》一文结尾中的“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白杨”、“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等语言看似明白,含义却颇为深刻,应引导学生细细体味:“高大的白杨”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小树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