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诸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亟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责任伦理就是要求责任主体对自我之外的他者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出现了家庭教育引导方向不清和高校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激发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驱力、培育责任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弘扬传统伦理的文化精髓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的大学生。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强国的需要。但是目前在社会外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模糊,自我责任感的缺失状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引发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发展,是适应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核心内容([1]),包括全面发展的自我责任、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庭责任、建成新型强国的国家责任、助力人类发展的世界责任等,同时要从科学理念、发展路径、实施方法和保障机制等重要方面出发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发展理路,以期能够不断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发展([1]),包括全面发展的自我责任、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庭责任、建成新型强国的国家责任、助力人类发展的世界责任等,同时要从科学理念、发展路径、实施方法和保障机制等重要方面出发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发展理路,以期能够不断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发展([1])。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就当前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社会责任观、集体责任观总体上处于不自觉状态,有待教育和提升。高校应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建立"一体两翼"的责任观教育模式,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5.
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问题的内在前提,当代德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责任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个体成就事业、经营家庭、贡献社会的人格基础。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责任素质重要任务,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负责地去行动,其本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关键在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即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发展政治自我和道德自我,引导他们正确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具有区别于以往时代的责任教育的不同的特征,体现为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可塑性的统一,教育性与成长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品质。面对部分大学生责任感趋于淡化,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责任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应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方面齐抓共管的育人系统工程,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环境的责任感。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自我责任感教育、家庭责任感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群鑫 《高教论坛》2015,(3):55-56,100
易班平台作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大学生网络社区,承担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而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将易班平台引入社团建设中,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社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符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集体奉献精神是大学生历史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高校教育实践是大学生集体奉献主义发展的途径,以“中国梦”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大学生历史责任实践脚步,以高校教育发展为借鉴,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从而深入落实党的教育实践路线,确保对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与自我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研究发现,集体奉献主义对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是加速我国“中国梦”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最基础的是要做好"自我探索",然而,目前"自我探索"环节尚存在时间滞后、方法匮乏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勇于尝试、创新方法,并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作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工作开展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若工作不当,则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当前大学生自我责任缺失的现状,文章将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为出发点.着力探讨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将采用怎样的工作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2012,(3):18-22,34
"权利优先"与"责任优先"的公民教育取向,各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性,但同时又都有其局限性。当代公民教育有必要在"权利优先"与"责任优先"之间寻找到一种内在平衡。可能的解决路径是,基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公民理念传统,也基于当代中国权利意识淡薄、责任压倒权利的现实状况,建构一种以"权利优先"为基础的公民教育体系,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培育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2.
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它着眼于公共福祉的创造。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独立、勤勉、担当"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指引,作为教育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则是一种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在具有教育性的劳动中"展现学生的交往本性、开辟学生的言说路径以及赋予学生的行动空间",从而化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趋向良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都呈现弱化趋势。其原因与社会转型的多元化、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家庭教育的传统化有关。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同时,还需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每位大学生的品质和前途,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培养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应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以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籍大学生是国家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受助后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4所高等师范院校的860名在校农村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同伴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社会关注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政府引导、高校指导、社会倡导、家庭善导、学生主导”的“五导”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冲突,浪漫与理性交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生,性开放度较高与性知识相对缺乏并存等特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看是积极的,也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婚恋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婚恋教育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构建体系化的婚恋教育课程体系,要实现婚恋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实现个体的爱情和梦想与社会责任、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自我管理的任务就是以较强的责任意识,有效地将自我的智慧和能量管理起来,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与创造性,实现既定体育学习目标.所以,重视引导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主动提出与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专科学生进入幼教领域的可行性与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幼儿师资不足,幼儿入园入托难的社会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良好前景,并对指导体育专科学生进入幼教行业成功就业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旨在缓解体育专科学生就业难、就业去向单一及培养模式传统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而为体育专科学生从事幼儿体育教育指出了一条新路径,以促进幼儿体育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生涯规划教育在出发点与终极目的、过程与方法、时间与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交互一致性。二者的整合既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效破解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又能够起到促进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改革事业的合作机制,提高高中学生的大学专业满意度,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感的前期养成等多重作用。通过实施依托政府和社会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机构平台,在高中设立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建立生涯指导教师制度,建构综合素质与生涯规划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理性的自主选择力为重心的培养目标等策略,可以在实践层面有效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