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这一现状,我们历时八个月,从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生心理、学生自身交往、学习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管理及学生人生价值观等十一个方面,对部分中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生源质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障碍的问题。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来自于四个方面,即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大,约占一半;其次是学生的自身因素,约占40%:家庭因素占第三位;学校因素所占比重最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放纵,焦虑等。外来民工子女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为外来学生群体创造一个健康、宜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朱怀堂 《教师》2014,(21):14-14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组合家庭等问题家庭也越来越多。问题家庭子女在心理、学习方面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盲点。这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往往与众不同,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关键是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而这种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所在,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很多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溺爱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学校教育的无能为力,造成了部分小学生在与人和谐沟通、和善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更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恰当的标签。通过对一个早期在学绩和行为方面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家庭的优越条件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潘刚 《考试周刊》2013,(69):177-177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劣性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综合的,主要有缺乏亲情、高考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的忽视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知识普及、设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更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恰当的标签.通过对一个早期在学绩和行为方面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家庭的优越条件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影响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出现“学困”现象的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学困”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下面对此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留守学生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被留在户籍所在地进入学校学习的十六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学生。长期被留守,容易导致留守学生被消极情绪困扰,进而出现行为问题、学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最终引起人格发展障碍。导致留守学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方面缺少与子女的沟通,学校方面缺乏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有效的心理援助体系,社会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及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等。可以通过提升父母的教育职能以加强亲子联结,扩大学校的教育职能为留守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援助服务,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为留守子女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等途径来构建有效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教育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和任务(一 )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学校的所有学生。这些对象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心理正常的在校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并对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诸如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偏常的学生。这其中既有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 ,也有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症状的学生。在上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对象当中 ,应把第一种情况作为教育的重点 ,因为对正常学生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后进生研究表明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有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的是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因素。后进生中广泛存在的认知障碍、情意障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教育者需认清影响他们进步的障碍心理 ,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一、后进生的障碍心理1 畏惧心理调查发现 ,这种心理较多存在于低年级和程度较轻的后进生中。个别教育者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极不平等的位置 ,居高临下 ,对后进学生多以训话的口气交谈 ,动辄以叫家长、体罚、变向体罚等简单方式作为首选教育手段 ,结果在后进生的心灵上投下了…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存在知识、方法、智能、心理上的障碍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英语学习有一定困难,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随农民工进城的"流动儿童",其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凸显出来。根据对成都市红花学校的调查分析,目前"流动儿童"的学习受到了来自家庭、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应多方面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和消除影响"流动儿童"学习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个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历久弥新而又沉重的话题——"后进生"的教育。 这里的"后进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关爱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有些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成为同年龄段中的问题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并用合适的教育策略去转化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简言之,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欠缺。从心理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农民工进城的"流动儿童",其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凸显出来.根据对成都市红花学校的调查分析,目前"流动儿童"的学习受到了来自家庭、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应多方面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和消除影响"流动儿童"学习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贾璐 《教师》2011,(30):12-12
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简言之,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欠缺。从心理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心理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社会的需要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未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对学校心理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快学校心理教育建设。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相当高,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同时,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较大心理压力,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原因,也使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应付未来社会难以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