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一直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各项制度演进,档案文献及其编纂成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受到了历代政府和个人的重视。档案文献编纂之大家,首推孔子。我国有据可考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从孔子开始的,他在编辑整理《六经》的过程中,首创了一系列编辑体例和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史记》编纂过程中史料收集、整理及编纂原则与方法逐一分析,这一历史的建构,不是依靠经文,而是依靠司马迁自己对包括经文在内的文献的考证,以及对文献的综合、判断和推理而完成的。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一些观点与方法,对指导当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目前我国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思考这一现实出发,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可行性;最后,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也是我国专制统治发展的最高峰.在清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发展.本文以清代档案文献编纂为视角,对清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总结其中的思想精华以及存在的缺陷,为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现于对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档案史料收集、整理、鉴辨及编纂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正确看待胡适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余璐  黄舒 《云南档案》2014,(6):55-56
档案样态是动态、多样、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与档案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档案样态影响着档案文献编纂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秦蓉 《兰台世界》2011,(12):7-8
先秦的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在档案、文献、书籍的编纂和整理过程中,提出许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编纂方法和原则,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指导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编纂成果。  相似文献   

9.
丁梅 《兰台世界》2007,(8X):38-39
本文就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技术在编纂工作中应用的方面以及实现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现代化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先秦的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在档案、文献、书籍的编纂和整理过程中,提出许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编纂方法和原则,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指导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编纂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沛 《兰台世界》2011,(9):15-16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记忆观理论中,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社会记忆的形成和传承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社会框架,所以分散、无序的档案材料不具备系统记忆的功能,只有经过系统编纂整理的档案才能作为具备记忆特征的资源参与到社会记忆的建构中去.论文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性出发,通过阐释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档案作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的合理性,并就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如何改进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金敏 《云南档案》2010,(3):31-32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档案文献编纂的许多工作环节开始由计算机辅助或控制,在档案编纂工作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将改变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推动档案编纂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档案文献编纂,我国档案界普遍认可的定义一般包括以下五个环节:编纂主体、编纂客体、编纂过程、编纂成果、编纂目的。具体展开可表述为:档案文献编纂是编纂者按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史料的内容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编辑、评价,并通过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利用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光 《兰台世界》2007,(6X):58-59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贡献,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技术在编纂工作中应用的方面以及实现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现代化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于选择符合要求的编纂人员、最大化运用档案机构人力成本、提高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流程提取胜任力要素,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提取的要素进行修正,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调研结果进行降维,借鉴素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构建最终模型。[结果/结论]提出21项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要素,整合成职业意识、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4个维度,在档案事业整体战略和数字时代的大前提下,建立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制度建设、类型创新、思想理论的总结、经世致用精神以及私家档案文献编纂的兴起等方面对唐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做了概要性的论述。本文认为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在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宋代乃至元明清各朝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笛 《北京档案》2018,(7):17-20
身份认同是自档案记忆之后档案界又一个关注点和研究点.身份认同为认识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赋予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新的价值与意义.身份认同视角下,档案文献编纂具有记忆建构功能、话语媒介功能以及文化宣扬功能,身份认同建构下档案文献编纂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求编纂工作转向开放参与,另一方面要求编纂的叙事方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