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特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是指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而新闻信息是从被采访者中获取的,新闻采访者在采访的时候,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新闻信息,与被采访者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使其自愿说出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采访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2.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进而达到采访的目的,这就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并将之用于实践之中。而换位思考则可以让记者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去想问题,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二 《青年记者》2010,(4):59-59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被采访者单向诉说或采访者单向倾听的活动,而是一种被采访者与采访者彼此心理双向互动的活动。所以在日常的具体采访中,为了获取优质的采访效果,提升电视新闻的采访质量,采访者必须对电视新闻采访心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把握,从而科学调控自己的心境,引导被采访者打破心理障碍,诉说事实真相。本文全面分析了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各项心理特点,并提出了有效把握和应对这些心理特点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闻知识》2003,(8):33-35
比起公开采访,隐性采访(亦称暗访或秘密采访)是令被采访者及相关群体反感的事.因为隐性采访一般多用来采写批评报道,正是因其手法的"暗"、"隐"和"秘密",往往令被访者毫无戒备,在猝不及防之际,被采访者本不愿、不敢或不能公开的尴尬事便示于公众.于是,麻烦、纠纷甚至诉讼来了,这些都是隐性采访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冰锴 《新闻窗》2014,(6):86-86
平视,顾名思义,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应该灵活应对,根据被采访者对象的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跳出传统的被受访者的客观身份牵制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状态,真正地打破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出被采访者与采访者在同一高度的"平视"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下顺利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本文从不同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能够做到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平视。  相似文献   

9.
从某个角度来看,采访是一种艺术。在这种艺术中,记者怎样和被采访者交流直接反映出了记者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记者采访技巧。所以说,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对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采访技巧和采访方式,以此来为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的表面特征是被采访者和新闻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但它挖掘出来的对象是被采访者提供的新闻,新闻工作人员必须从各个视角挖掘新闻信息,给予被采访者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当事人愿意自发地说出他所了解的信息详情,然而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是受时间限制的,环境优良的,这才能算得上一则成功的新闻采访。从新闻采访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有足够和娴熟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1.
国纲 《记者摇篮》2005,(4):59-59
与同行交流,发现一些人物采访之所以失败或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在采访中陷入了被动,往往是被采访客体牵着鼻子走,任凭被采访者夸夸其谈或话不对题,甚至记者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这就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无我”。  相似文献   

12.
杨光 《记者摇篮》2007,(7):97-97
所谓表演式采访技巧,是指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取得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同,让被采访者感觉到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计划采访与即兴采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采访,无外乎分为计划采访和即兴采访。计划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对被采访者进行的预约性采访。相对于即兴采访,计划采访属于线性采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即兴采访这种报道形式,是记者在采访现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调查形式。是记者通过对被采访者的观察、询问有效信息、对被采访者所作的回答进行探究和记录。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成功地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就必须在针对于这件事的新闻采访中有效地抓住所获信息中的重点,或者要在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下功夫,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分别从采访准备期、正式采访期和采访后期三个时间段,阐述如何能迅速有效地获取采访所需的信息重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6.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近年来,在新闻界日益兴起.记者以顾客、警察、患者、普通人或者某行业的工作人员,甚至是犯罪嫌疑人等身份介入新闻事件当中,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处于同样的活动状态,与被采访者打成一片,甚至成为主要当事人.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9.
拍到真实的画面,录到出自内心的成功采访即要遵循平等交流,不可强迫的采访规律;又要根据被采访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法;还要想尽办法使记者淡出采访现场,跳出被采访者的注意力之外,抓住时机,捕捉真实气氛和的细节。笔者结合自己的三次采访实例,说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地记下了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是戴着公众的面具在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卸下面具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引出一个"浸入式"采访的概念.本文拟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真相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