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史家曾推测汉代已有邸报,但未能在献中找到确证。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邸报起始于唐代,是由藩镇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发布的,“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领之,谓之‘上都留后’,后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进奏官邸吏代本镇呈递章奏、请示汇报,同时也把政府所公布的诏令、奏章及任免事项抄录下来,报告诸藩,于是有了邸报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清代部分 一、邸报--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它有时也被别称为邸抄、邸钞、阁钞、杂报、朝报、京报、进奏院状、报状和除目.邸报起始于唐朝,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宋初,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新闻与传播的机构“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共所编发的邸报发挥了发布传播新闻的重要作用。一进奏院的名称源于唐代。唐代代宗以前,各藩镇驻中央的办事处称“邸”,后来改称为“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又改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①,有时仍称“留邸”或“邸”②,负责人简称“进奏官”,俗称邸官、邸使或邸吏。进奏官最初不少是藩镇留在京都的质子,后来换为亲信将领,他们不受朝廷管辖,可以随时入…  相似文献   

4.
邸报的发展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首都的“邸吏”负责传发,故称“邸报”.在有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抄”“朝报”“杂报”等.汉朝已经有邸,但正式发行邸报是唐朝以后.唐朝邸事称“邸务留后使”,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长安,负责呈进章奏和通报消息.以后发展出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清代称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这些都可视为古代报纸.清末,近代报纸出现,逐渐代替邸报.明代邸报的编辑发行主要通过通政司、六科和提塘三个机构.其中,通政司是一个沟通内廷与外廷、皇帝与臣民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掌管章疏、封驳之事.①百官章奏除了极少部分由宦官和鸿胪寺官员代收外,绝大部分由通政司递进.“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逐一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书成之后,“俱经通政司转行”.②  相似文献   

5.
河南在唐代就已有报纸流行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朝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编辑”、“传播”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都始于唐代。以“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也都始于唐代。唐代也是河南有报纸的朝代。宋人尤袤撰《全唐诗话》卷二有段记载说:“(韩)时已迟暮,不得意,多家居。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不从,又请之,曰:与韩’。时有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批曰:‘春…  相似文献   

6.
报海趣闻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中外新闻学学者公认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我国古代的邸报。在我国一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钞、邸抄、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钞报、状报、状、报状、除目、进奏院状、宫门钞、辕门钞、塘报、京报等。邸报是我国古代封建宫廷发行的官报。邸报的内容大致有:皇帝的起居言行和上谕、朝旨、诏书、法令,皇室动态,封建官吏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各级官吏的章奏疏表,偶尔也登载一些社会轶闻。邸报的读者最初是各级官吏,以后扩大到一般的文人墨客。据新闻史学者研究,我国邸报的出现不晚于唐朝唐…  相似文献   

7.
邸报是中国古代的报纸,其得名来源于"邸".根据颜师古的注释: "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音丁礼反."汉代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建制,"郡"与"国"在京师的府署叫做"邸",类似于现在地方政府的驻京办事处.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官报——邸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出版史料》2005,(3):124-125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是西汉时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后来作为地方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是地方和中央之间沟通信息、传播信息的联络机构。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报告”或“情报”,这些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就称为“邸报”。西汉时的邸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官方文书发布制度,只是供地方机关长官及其幕僚阅读与了解,唐以后才逐渐成为政府的公报,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是我国官报的雏形。邸报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是封建王朝传知朝政和地方官员了解朝廷政情的工具。有时…  相似文献   

10.
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状报、报状、阁抄、塘报、驿报等等,最后改名为京报。被认为中国古代报刊的邸报,远在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初年就已经产生。到了唐玄宗时代(公元712—756年)即被印刷出版,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宋朝是邸报的鼎盛时期,到了元代邸报却消声匿迹起来,明朝时又重新出现,它的寿命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叶。道光以后,邸报名称不再被人提起,而代之以京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报纸一般统称邸报。宋代以后,邸报这一名称常见于官方文书和私家尺牍诗文中,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苏东坡、杨万里、刘埙的诗文中均提到过邸报。但由于缺少实物,我们对邸报缺乏感性认识。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考证出现存最早的邸报,是公元887年(唐代)写给归义军节度使张维深的进奏院状(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但这只是个残篇,其中一些文字已无法辨认。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最早提到邸报的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所提供的唯一一条完整的邸报新闻,就显得很有研究价值了。这条新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报,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末,对它是否存在"媒介批评",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研究者提出":笔者认为早期的官报是不太可能引起批评的……从采编者来看,宋代官报是由进奏官(具有邸报记者性质)、内夫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采写的,编者包括皇帝、进奏官、中书省与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也不可能引发批评。实际上官报基本上不涉及新闻的真假、记者的渎职以及商业的腐蚀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此它很难遭受批评。"  相似文献   

13.
宋代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进奏院和进奏院状报方面.宋代新闻传播主体,即进奏官的研究略微偏少.宋代进奏官,在宋代新闻传播中,掌管着信息的上传下达,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奏官通过抄录和雕印的方式传递信息.朝廷对进奏官传递的信息,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效率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定.进奏官违反了相关规定,要受到严重惩罚.在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也被称作“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除目”、“状”、“状报”、“报状”或“京报”。邸报由“邸吏”负责传发 ,因此得名。唐朝时已经有了邸报。此后宋、元、明、清各朝均发行邸报。唐朝邸报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 ,唐末人孙可之《经纬集》中有记述《开元杂报》的材料 ,是关于邸报的较详细的记载。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 777) ,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院管辖 ,每日、每五日、每十日或一月发邸报一次。元朝由通政院、明朝由通政司负责发行邸报 ,清初邸报由内阁发布。邸报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完整意义上的西方产物。有人说,中国也有自己的报纸,那就是“邸报“。“邸报“起始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事业在任何时代都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其新闻发展史也是备受关注的,特别是中国古代新闻发展史.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官方的邸报,一条是民间的小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报刊的业务演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化报纸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中国长期处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落后的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彼此缺少联系,没有感到对新闻的迫切需求.封建王朝不给人民以言论出版自由,它自己也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统治.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中国还没产生出版近代化报纸的需要.不过,中国很早就有邸报了.一说始于汉代,难以证实,唐有邸报是可信的.这种"报"原由官方机构编发,到了明朝中叶以后,允许民间报房印行,称为京报(也通称邸报、邸抄).邸报、京报的内容大抵为宫廷动态、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之属,类似官方文件汇编.据有人考证:明末曾有京报刊登过出报人自撰的社会新闻.这一情况表明,很久以前,就有人作过使京报突破官文书性质的尝试.但是,刊载谕旨疏奏以外的新闻稿,只  相似文献   

18.
汉代邸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以确凿的史料批驳了戈公振的"邸通奏报"说,指出邸在汉代只是通朝报的住所,还不是一种正式负责"通奏报"的信息传播机构。然后通过有关史料从反面证明在汉代并没有出现邸报,并指出当时京师和地方之间确实存在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沟通,但其传播媒介并非后世所说的"邸报",而是一种非公开性传播的比较原始的新闻信。  相似文献   

19.
古代报纸最晚产生于唐代谷长岭新闻与写作第3期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论“邸报”非古代报纸张国刚学术月刊第7期最古老的报刊姚福申新闻大学第10期《开元杂报》姚福申新闻学论集第9辑读《开元杂报考》一文后的断想方汉奇新闻学论集第9辑关于元代“邸报”的考证姚福申新闻大学第12期  相似文献   

20.
店代新闻传摇活动考姚福申新闻大学第5期最近研究证实的唐代报纸金管新民晚报10月11日从邸报到现代新闻事业温济泽学习与思考第5期从邸报、小报到京报—论我国报纸产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梁家 禄社会科学参考第19期我国邸报史话潘堂林历史知识第6期 《京报》和送报人杨金华人民日报7月。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4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5期 《特选摄要每月记传》介绍马光仁新闻大学第5期 《申报》简介葛仁局图书馆学研究第3期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周幼瑞一百科知识第6期中法战争中的《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