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数学教育中的"简单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处理数学教育问题上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做法,“简单化”是对数学教育良性发展的极大危害.在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4种“简单化”现象:(1)对于国外数学教育理论、方法等的“简单化”;(2)数学教学中的“简单化”;(3)数学教育评价的“简单化”;(4)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上的“简单化”.而二元认识观是造成数学教育中出现“简单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克服数学教育中“简单化”的做法,就必须彻底抛弃二元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2.
函数单调性层次的教学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数学对象在表达上和认知上常常具有多种形态.张奠宙先生常常强调数学的“教育形态”,张景中先生也强调“教育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一个数学对象的学习和教学就不能仅仅记住形式化的定义,而应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丰富对数学概念或对象的理解.这就是本文所讲“教学理解”的基本含义.从这一角度,笔者对函数单调性从不同层次来分析其教学理解.  相似文献   

3.
邵娟 《湖南教育》2009,(5):27-27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计算总是出错,解决问题时不认真分析题意,错误率较高.而我们的教师却常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这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表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学教学中教育片断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都曾给出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数学教育片断是数学教育情境的一部分.在叙述一个情境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数学教育片段,就是一个生动的数学教育情境加上精彩的点评.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在教学中不但没有利用美.相反地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它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失策”。我也常常反思,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之所以受到孩子的欢迎,逐渐走向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美”的恩赐。在情境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很多时候是一条单行道,即使走到一半突然发现“此路不通”,也不大可能掉转车头重新来过,而只能向前看,往前走,另辟蹊径,但之前付出的代价却常常令人痛心。我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轻忽和草率,来不得一丝浅薄和功利,来不得分毫短浅和虚浮。教育一方面必须有实际效益,必须出典  相似文献   

7.
罗刚淮 《师道》2012,(10):29-31
“老师,给我换个位好吗?我不想跟xx同桌。”“老师,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她帮我补习数学,我帮她补习英语,你为什么要把我们俩分开?”“老师,给我家孩子排个好座位行吗?”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一定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要求。座位本身不具有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却常常被赋予一定的教育价值,于是,择位常常成为学生和家长不自觉的意识。那么,学生对座位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一、学生视点  相似文献   

8.
班级读书会是指导学生们进行广泛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兴盛的一种学习形式。只是这样一种课程形态常常应用在语文学课内.难道我们的数学课堂只应该讲授教科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定然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而通过组织数学班级读书会.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积极地传播数学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的娱乐活动。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数学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而做游戏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好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潘俊 《数学教学》2010,(7):15-18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解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生活中常常也会有一些好的数学问题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撷取一例,与同行们交流,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作了多角度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尚未完全形成,还缺少若干要件.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教学”纳入“MM教育方式“,用“MM教育方式”指导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13.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6,(3):F0004-F0004
2005年以来,国际数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期刊登的“Clarke教授谈数学教育理论中的二分法”,就很值得注意.这两年,我们搞“一言堂”、“一刀切”已经相当厉害了.沾上“新”的东西便是绝对的好,一说“传统的”就是绝对的错误.澳大利亚的教授希望认真学一点二分法,值得关泣。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是国际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我国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教师,我们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欣喜。然而,郑毓信教授撰写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却让每一位读者陷入沉思,因为本书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解决问题”教学的不足之处:“唯一地集中于如何去求解所面临的问题,却未能给予‘提出问题’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得开直觉活动”,科学的发展中越来越证明这一论断.就数学学科而言,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无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直觉活动随处可见.正如当代数学教育大师波利亚所描述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突然会出现一些“好念头、妙主意、巧想法”,这些都是直觉的产物,常常会对成功解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直觉对问题解决的误导作用有时会远远超过其促进作用”,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袁武 《中学数学研究》2009,(4):F0002-F0002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有三种形态,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并曾多次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但是作为日常教学蓝本的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却往往是一种介乎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过渡形态”,有些甚至与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往往是实现教育理念的绝好素材,但它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对待学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的“超预期思路”,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为使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得到有效的张扬,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感受作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奖励与惩罚是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是被老师广泛采用的教育手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棒、棒、棒,你真棒!”或者说“good,good,very very good!”的奖励,可幼儿对自己究竟棒在哪里。好在哪里并不知道。奖励运用过于频繁,久而久之,它就像一句口头禅,奖励的作用不断降低,奖励的结果却常常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教师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20.
常常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虔诚地阅读一些教育名家的教育名著,抑或是自己的肤浅,阅读总不能深入.有意于模仿,却收效甚微。最近读了东海县初级中学徐业毅老师写的《透视心灵》一书,心有所悟,自觉一下子走近作者.萌生了一种心灵的对话。业毅虽然只是一所普通中学里的普通教师,普通作者,但我却真切地感到.他是我们身边的教育名家。这可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