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了人民日报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一日头版头条刊登的《全国学大寨,大寨怎么办?》的报道,颇受启发,我反复地读了三、四遍。我认为,这篇报道对当前全国各地学习大寨的热潮中,将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既为全国进一步学习大寨精神指出了方向,又为大寨继续前进指出了方向。报道的主题是新颖的。照一般人通常的想法,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大寨的新情况下,报纸将继续报道大寨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人民日报却以显著的版面刊登了大寨不足之处,这一面体现了对先进地区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面更加有力地宣传了大案人不断革命的精神。从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从60年代初到现在,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我国新闻界关于大寨和曾经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的新闻报道,不仅发稿数量多得难以计算,而且内容、体裁十分广泛。多年来,各个方面对这些报道及其经验教训,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个别同志借口包括大寨在内的某些先进典型报道一度发生的某些错误,提出要把整个典型报道“淡化”“消亡”的论调。针对这种情况,遵循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寨报道的长期实践,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这无疑将对当前和今后改进先进典型的报道都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洪灾后,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向国家伸手等待救济,而是与天斗与地斗,三战狼窝掌,展示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大寨一举成名。1959年国庆10周年,陈永贵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1960年,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196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大寨之路》的文章。中央最高机关报浓墨重彩的报道,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我国新闻界关于大寨和曾经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的新闻报道,不仅发稿数量多得难以计算,而且内容、体裁十分广泛。多年来,各个方面对这些报道及其产生的因果和究竟有什么经验教训,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个别同志由于先进报道中发生的某些错误,提出要把整个典型报道“淡化”“消亡”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农业学大寨”,这是一句每个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语。大寨。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村的榜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曾被提拔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大寨一度走人沉寂。如今,沉寂多时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为它修了一座庙。并香火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高烧退却以后。大寨是怎样的大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第十七回赴大寨寻访郭凤莲虎头山拜谒永贵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圣地。毛主席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全国亿万农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朝圣般地涌向这个小山村。那时,像我这样一个一直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到大寨参观学习始终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1991年7月我任辽宁农民报总编辑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嫁衣”的分量孔章圣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职业。其职业道德的崇高或卑劣,却直接关系到"嫁衣"的质量,甚至左右"他人"的前程与生命。"嫁衣"的原材料--作者的创作,是他们的心血、有的甚至是一生心血的结晶,成衣当然隐匿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嫁衣"的"工...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5,(1)
谈谈现场新闻赵忠裕"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前加"现场"二字,旨在强调"报道"应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即将新闻发生的现场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前,《西安晚被》头版已经刊登...  相似文献   

9.
别具一格的学术精品──评《中国“政治人”》王欣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政治人"》)是一本典型的学术专著,该社称之为"别具一格的学术精品"。听起来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但第1版5000册短...  相似文献   

10.
立足山区跳出山区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要拓宽山区新闻报道,既要立足于山区,建立"大本营",又要跳出山区,开拓更加广阔的报道空间。旺苍地处川北大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我在县委搞新闻报道工作16年来.立足山区,报道山情,在"山"字上做文章;同时又跳出山...  相似文献   

11.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2.
大寨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67年12月到1980年11月,我在大寨工作、生活十三年之久。 1994年春天我重返大寨采访,凤莲见我时不说“去大寨”、“来大寨”,她说:“老段回来了。”  相似文献   

13.
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郦渊书籍艺术的创造,贯穿其始终的审美构想-气韵,即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书卷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一般列入雅文化的范畴;而它作为书籍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属性,有其独特的内涵。书的文化意蕴书籍艺术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4.
出版期为7月2日-8日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刊载一位姓贾记者写的特别报道,其主标题是《大寨,时代的背影和阴影》,内容是拿郭凤莲儿子投资兴建昔阳普乐寺说事,并借一位僧人的话说郭凤莲信佛.稿中还像饶舌妇一样扯了不少大寨干群之间的闲话.黑龙江双鸭山市读者王维国将这张电视报寄给郭凤莲,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看了这篇报道才知道大寨和你的真实情况,不免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你的形象很多是假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类图书出版之急需陈宇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谓之"转轨";由自我封闭转向跨出国门,谓之"接轨"。而且由于我们耽搁的时间太久太久,两者必须同步运行。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下─-迫切需要"转轨"、"接轨"方面的经济图书"转轨"、"接轨"本身的问题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6.
报纸、通讯社部分典型报道二组关于蒋筑英的报道 (光明日报) 关于罗健夫的报道 (工人日报) 消息17篇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 (新民晚报) 耕者有其贵农民穷变富 (南方日报) 张旗击鼓三进“衙” (湖北日报) 文化部政治研究室负责同志就鉴别黄色录音带问题答本报记者问 (中国青年报) 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 (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新闻论述林枫编者按当前,广大新闻工作者正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要讲政治"和重申"要政治家办报"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质量,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创造良...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1996,(3)
搞活摄影报道──涪陵日报加强新闻摄影工作剪影四川涪陵日报针对电视普及和兴旺而出现的受众对"一目]然"的可视新闻的需求,顺应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8形势,注重加强摄影报道和摄影队伍建设。近年来,每遇重大8闻,在派出文字记者的同时,都注意安排得力的...  相似文献   

19.
在1985年全国好新闻入选作品里,有一篇《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获一等奖的通讯《今日大寨》。这里录下它的开篇一段: “金秋时节,我来到大寨。第一印象是,这里山村静悄悄。虎头山默默无语,大柳树长丝低垂,几条牛在山坡慢悠悠地吃草,小雀在枝头鸣叫……往昔那‘红火’的景象,那无尽的人流,都已悄然逝去。那曾经踏上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的千千万万个脚印的大寨之路,如今已长满荒草,只留下窄窄的山道。夜晚,我住在大寨国际旅行社,偌大一层楼只我一人,静得令人发怵。清晨,我站在虎头山边,遥望蓝天白云,不禁思绪万千:大寨!你为什么这样寂寞?”明眼的读者,从这段描写里已经品味出这篇通讯的特色了。在评委和编者为它加的简短评语中,最后是这样下结论的:通篇报道寓理于情,笔调自然而流畅,使读者在亲切的形象感受中,与主题思想发生共鸣。这  相似文献   

20.
马涛 《档案天地》2012,(2):29-32
大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新星。大寨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为许多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所瞩目。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更是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