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就《(?)梁传》对词义的训释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中分为“借释词以阐发经义”“释名物以解说经义”和“解词义以贯通经义”三种类型,并就其内容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汉语史和训诂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毛传》训释主要受到言内、言外两个语境的影响。从两者的影响力度来看,影响更大的是言外语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两个语境发生冲突时,《毛传》往往会先迁就言外语境的影响作用。因为影响力度不一,所以《毛传》训释与两个语境的切合情况也有多种可能性。总体上说,《毛传》训释符合语言事实,是在词义训释的基础上阐释经义。两者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大为主,以小辅之——以经义为目标,以词义为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现存宋代文献中朱熹最早提出时文"脚"的概念。宋代经义脚体与宋元十段文其实是一致的,争议的焦点是在破题和论述的散与偶上。从北宋熙宁至南宋庆元间,士人们对经义的形式更偏重于从破题对偶脚体时文角度来作经义,而不太强调十段文。元代"股"的概念及其经义考试继承了宋代的"脚体"时文的形式特点。这与宋代经义影响有关,元人尊朱,朱熹《诗集传》解题也常分两方面来说,所以元人套用两股之说来迎合朱熹之说。  相似文献   

4.
进行词义研究,应当广泛占有和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材料,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求本溯源,以全面准确地辨析和诠释词义。本文以"抱肚"、"兜肚"、"(足姜)(足察)"、"捻靶儿"和"走水"五词为例,对词义的辨析和诠释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原则性多义词分析法对"fire"与"火"的认知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原型词义相同,火的颜色、温度及形态等特点在汉语和英语里被隐喻,经隐喻拓展得来的延伸词义在两种语言里不尽相同。词汇的运用可以注重词义网络结构,统筹把握词语的原型词义与拓展词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阐述《春秋》经义的著作,《左传》中运用了大量的训诂术语,而且训诂内容涉及解释《春秋》经,评析《春秋》写作笔法,解说引文内容以及辨析同义词等诸多方面。书中训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同义相训、增字为训、设立义界以及巧设比方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小语境比较法""二元法和多元法""义素配列比较法""语素辨析法"是现代汉语词义辨析的重要方法,对意义相近、用法相似的词语的辨析尤为重要,如截获、截取、截留、截断等。然而四种辨析法从不同侧面对词义进行辨析,在运用过程中各有侧重,各有优劣。在进行词义辨析时,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运用情况、了解各种辨析法的优劣,扬长避短,采用最适宜的辨析法进行词义辨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权威词典,聚焦英语"V+able"形容词,研究其形容词化的词义变化、词义类型及其翻译。研究发现,第一,该类形容词和词根之间的词义滞留程度不一,存在词义不变、词义转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等四种现象;第二,由于不同的认知机制,"V+able"形容词的词义类型包括主观可行型、易化程度型、事物性质型和感觉连通型等四种;第三,"V+able"形容词大多数折射词根动词的核心词义,所以我们可以凭借词根义进行翻译。但是,有部分形容词需要通过语境来解读它的词义,如多词义型和非词根义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大字典》中"除"字义项众多,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际上是个互有联系的严整系统,并非杂乱无章。为了能以简驭繁地掌握"除"的义项,本文将运用词义引申的规律以厘清"除"字词义引申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期对"除"字词义方面有一系统认识,也对词义引申有具体可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研究,是从内容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词义和语义场的分析。词义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义和语义场的研究能更具体、准确、全面地分析出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文章在对隐喻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粥粥"一词的本义作为研究词义引申的切入点,从隐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各词义的演变过程和引申方法,深入地探讨"粥粥"词义的演变历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隐喻在词义延伸中所起的辐射作用,并运用隐喻思维模式认识词的多义性、理解词义的引申过程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盘他"的词源入手,根据语言学和词汇学相关知识,对"盘他"的演变过程、方式进行了分析。从词义演变的范围上来看,"盘他"体现出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转移;从语体风格上来看,体现了词义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转化。"盘他"的演变受到了社会外部事物的影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语言的模因理论;词义的演变还遵守言语交际性原则,说话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而将词义进一步多义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词义的演变体现了人们隐喻性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小姐"与"madam"词义嬗变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无独有偶,英文中"madam"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文章透过激烈争辩的语言表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笔者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因此,不必要对两词的词义挫折莫名惊诧,因为它们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因具有不同性质特点和功能而受到各个历史朝代不同程度的重视。唐朝重视诗赋取士,宋代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并用,元明清则采用经义取士,进士科考试内容从诗赋取士走向经义取士的过程是考试的外部功能与考试自身发展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词义演变"扩大、缩小、转移"的"三分说"在中国通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并不能全面解释词义的演变.张志毅、张庆云先生对词义的演变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看法.据此,我们对<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中的前二百个词进行了分析,并对词及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汇也在发展演变,"脱"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现代汉语使用的高频词汇,"脱"的词义纷繁丰富,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从上古时代起,绵延至今,"脱"的词义和用法一直处在不断演变的历程中。本文梳理"脱"的词义演变脉络、并尝试探究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脱"的词义演变主要是历经了词义引申和词义虚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徐瑞 《语文知识》2012,(1):116-118
本文梳理了互训词"奉"、"承"的词义系统,进而分析了由于词义不同而造成的语法差异,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说明词义的细微差别对语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要在框架语义理论指导下从框架视域研究词义演变规律,为了细化和控制词义观察视角,我们以"场景—框架"关系为依据对框架进行分类:即在学者们从语义域角度对框架分类之外,我们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词元的构成情况等角度对框架进行分类。着眼于语言形式,可把框架分为词元框架、词位框架、词外框架三类。这样,在词位框架中来看动词多义词内部的词义分立机制,其核心条件是交际者的视角化作用,即:视角化是词义分立的主要动因,交际者凸显词义的某个(些)方面、词义间的某种联系、交际的某个方面等的结果就是词义分立。立足于词位框架来观察动词的新词义生成后取得分立资格的认知依据,能提取到动词词义演变的一些普适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