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华报》约在1934年12月间创刊。创办人仇昆厂(音庵)原任《苏州明报》主笔,因病辞职后,自筹资金创办了这张四开小报。报馆设在苏州仓桥浜南翔里。报纸由中新印刷局承印,有时也由利苏印书馆代印。不久,仇先生集资筹设昆厂印书馆,馆址在阊门内东中市十六号(现为一三九号),除印行《大华报》外,还经营一般的印刷业务。当时,办报是亏本的,仇先生便把印刷业务上赚的钱,用来补贴报纸的亏损。  相似文献   

3.
陈林 《新闻世界》2008,(4):14-14
哪些人的钱最好赚,是创业赚钱者设计创业赚钱模式时必须搞清楚的大问题。只有搞清楚了哪些人的钱最好赚,才能真正瞄准市场需求.抓住主要消费群体,又快又好地创业赚钱。那么,哪些人的钱最好赚呢?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的几年中,在有新的大资本进入的条件下,图书业最先发生洗牌的地方会是发行这一块,出版社若有意的话,倒是可以联合起来,在每个地区扶植一到两个发行商,而且制定严格的规则,让发行赚发行的钱,零售赚零售的钱。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的几年中,在有新的大资本进入的条件下,图书业最先发生洗牌的地方会是发行这一块,出版社若有意的话,倒是可以联合起来,在每个地区扶植一到两个发行商,而且制定严格的规则,让发行赚发行的钱,零售赚零售的钱。  相似文献   

6.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4):113-119
失之交臂的遗憾——一些拟出而没出成的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要留好书在人间》,表示自己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给出版社赚多少钱,但是要努力让出版社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好书,以不辜负编辑出版这个"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几十年来,我和我们学林社的同志们也确实已经并且还在继续为此努力奋斗。在前面的《学林史话》中,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20年代末,沈从文、丁玲、胡也频合三人之力创办的同人杂志《红黑》,于第8期后被迫停刊。《红黑》停刊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来看,与他们缺乏经验如不重视作者队伍建设,没有及时扩大作者范围,编辑内部思想上的分歧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等都有关。从客观上来说,资金短缺加上上海出版界的商业气息和互相倾轧,导致《红黑》赚不到钱而最终不得不停刊。  相似文献   

8.
比尔·盖茨是全世界人崇拜的偶像,他曾在墨西哥《成绩》周刊上发表了《给青年一代的十点忠告》一文,第一次让我们了解了他不仅是一台造钱机器,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风范的青年楷模。有意思的是,这些忠告虽然具有  相似文献   

9.
机遇·自信·成功——从马太效应看运动员的竞争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三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两、两千两和一千两。那个领五千两的人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两,领两千两的也赚了两千两,唯独那个领一千两的把银子埋到了地下。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一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张寒 《新闻天地》2009,(7):43-44
马书军像是漂浮在两个世界里:白血病患儿的父亲,赚白血病患者钱的“骗子”;报恩的志愿者,忘恩的“毒蛇”,两个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
朱立南的十年是联想投资从诞生走向成功的十年,也是中国投资业高速繁荣的十年。作为投资家的朱立南,眼光早已放在了更多更远的十年。谁是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最想扮演的电影人物?不是《教父》中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而是《让子弹飞》中的土匪张麻子。朱的选择只有一个原因:站着把钱挣了。  相似文献   

12.
门道与道义     
读了行中同志《谈生财有道》一文(载于《出版工作》1985年第一期),深受启发。文章对“有道”的分析是很中肯的——“有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办法,二是讲原则。”我以为,这就把生财之道——作为具体方法上的道与作为思想认识上的道辩证地统一起来了。有办法即有门道,这是具体方法上的道。我们出版社的同志大抵对此道都较为谙练。一部书稿,稍加估算,便知是赔是赚,赔赚各为几多,于是可据此作为对书稿的取舍的依据之一(这个依据当然是必要的,否则就算不得一个精明的出版家或出版商)。至于从组稿、编辑、出版、印  相似文献   

13.
杨斌 《东南传播》2011,(8):2-I0001
20年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台都有体育频道,目前,即使算上有体育节目的频道,剩下的也不到15家。上海、广东、北京的体育频道在全国是佼佼者。为什么这么多的体育频道纷纷转业下马?据业内人士说:目前中央电视台5频道掌握着国内90%以上、国际80%以上的赛事转播权一垄断了。即使没有平台播,人家也不能让地方台播。说穿了,就是钱。我能赚你不能赚。  相似文献   

14.
冷峻的幽默     
《中国人创造的奇迹》一稿,讲叙了刘老汉等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种菜的故事。他们租俄国的土地,种菜卖给俄国人,挣了钱在俄国投资发展蔬菜业。他们是赴俄打工的,反倒接收了不少俄国打工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丰富了俄国人的餐桌,同时也在俄国的土地上弘扬了“劳动使人高尚”的真理;因此他们不仅赚了俄国人的钱,而且赢得了俄国人的尊重,并引发了俄国记者的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5.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成名作者和优秀书稿的无秩序争抢成了出版浮躁的典型病症之一。谁先抢到手,谁就可以大捞一把,赚到钱再说。至于图书质量、读者利益,都要等到赚够钱之后再研究了。这种唯恐错过赚钱机会的投机心理、这种热销第一品质第二的急切心态。对于实施品牌建设、精品工程有着极大的妨害。“萝卜快了不洗泥”。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近日在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央电视台、北大 MBA联合会组织的“第三届光华新年论坛”上作了题为“知识经济和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思考”的演讲后,美美地充当了一次“拆字”先生。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企业生财之道——挣钱、生钱、赚钱、来钱四个层次的理解。 挣钱是最辛苦的方法。厉以宁解释,“挣”字就是摊开一双手,参与到竞争中去,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得。 生钱则不同。“生”字是一个平台上一头牛,牛市牛市,意思是要上市。 赚钱又上了个层次。把“赚…  相似文献   

18.
要当记者,先说责任讲这个题目前,先讲一个故事。1980年一个青年作者向《吉林日报》投了一篇稿子,题目叫《钱被风刮跑以后》。大意是说作者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不小心撞上了一个老人,把他手里的一叠人民币撞落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一套名为“另类”的丛书陆续摆上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书摊,据说,“另类”很受欢迎。有人甚至说,可以不做另类人,不能不读另类书。“另类”的吸引力在哪里?“另类丛书”之一的《格调》这样说:“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另类”的另一辑《香烟》的作者旁征博引讲述香烟的魔力,却在讲述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戒烟;《器具的进化》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针头线脑上,去寻找世间物品来历背后的指导原则;《垃圾之歌》更能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都隐藏在人类的遗弃物里面。”  相似文献   

20.
甄西 《出版参考》2012,(27):41+48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扩大读者群体,为了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美国的纸介质杂志出版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杂志。然而,实际状况是电子杂志好看好卖,但给纸介质杂志出版商赚来的钱却不多,或者根本就不赚钱。销售如直升飞机直上直下大名鼎鼎的时尚杂志《Vogue》,是美国最早出版iPad版的杂志之一。在经过几年的运作以后,尽管《Vogue》杂志自身还很乐观,但其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